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9章 要想富,先修路

    第二百六十九章:要想富,先修路

    可一旦注明自己在城内开了府,那以后还要有什么事儿,那可就是他自己去坑了。

    谁让你已经是一个开了府的正规王爷呢?

    所以,听得朱明要开府,满朝文武乃是纷纷举双手表示赞同。

    其中李善长最为热衷。

    此刻李善长脸上含笑,嘴角微翘,脑中构想的画面直接让他开心无比。

    小兔崽子,你特么终于要自己开府了?

    嘿嘿,敢在老夫府上搭唱台,老夫不在你府里开演唱会才有鬼了。

    对于朱明强行回收宅邸一事,李善长那是一直耿耿于怀,每回有人提及此事,李善长都会成为笑柄。

    所以李善长早就想好了,只要朱明开府,定要把之前自己受过的委屈全部还回去!

    想法是极好的,可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实现。

    朱元璋见无人反对,那自己还能说点啥?

    总不能摆明了溺爱亲儿子不让朱明出去开府吧?

    那特么自己这个皇帝可就太让人唏吁了。

    此事落定之后,朱元璋拿起面前桌上朱明一早送来的经济改革章程,对着众臣道,诸位爱卿。

    朕这里有一份关于我大明经济体制改革的章程,乃是庆王所拟。

    诸位可要听一听其中之道?

    朱元璋的意思是,你们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

    于是,众臣皆是很给面子的呈现出一脸的诧异,经济体制改革?

    朱元璋见状,也很是满意的看向朱明,庆王,给他们讲解一番吧。

    朱明闻言,立时拱手,而后转身对着群臣讲解了一番自己的构想。

    于是,满朝文武皆是陷入了一段相当长时间的思考之中。

    其实他们也不完全是在思考。

    因为有些人根本没听懂朱明到底在说什么。

    什么叫经济体制改革?

    什么叫转变主导性经济产业?

    什么叫大力发展工业经济?

    这特么都什么跟什么啊。

    虽然心底一万个草泥马奔腾而过,但这些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见别人都在沉思,他们也决定跟风一波,选择眼观鼻鼻观心,闭口不言,以证明自己也对朱明的话有所触动。

    看到这一幕,朱元璋更是欣慰不已。

    难得有件事能够让群臣都深思熟虑,看来朱明的这个构想很是精妙啊!

    半晌后,李文忠率先举手提问,请问庆王,这种经济体制改革是否就意味着要放弃农业经济呢?

    朱明道,呃,李大人真是会开玩笑。

    农业经济目前乃是我大明最主要的经济成分,怎么可能放弃呢?

    我们不仅不能放弃,而且还要加大力度发展农业经济,提高农业水平,扩大农业规模,促进农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朱明说完,刘伯温已经举手半天了。

    朱明抬手示意他请说。

    只听刘伯温问道,那既然要加大力度发展农业,那又如何向工业经济转变?

    朱明道,刘大人这问题算是问道重点上了。

    大家可能都很奇怪,农业本是我国的主导经济,如果一旦向工业经济转变,是否引起我国经济崩盘。

    本王的答案是,不会!

    首先农业经济虽然是我国现阶段的主导经济成分,但这并不代表在将来也是,因为社会要进步,要发展,社会经济的改革就必须先迈出一步,只有社会经济更加繁荣才有可能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其次,农业的发展与工业发展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就拿棉花和绸缎来说。

    棉花种植属于农业,但绸缎却属于轻工业,棉花种植扩大了规模,势必会加快绸缎生产,促进绸缎供应,推动国内需求,甚至面向世界销售。

    最后,大明土地是固定的,人口却是在不断增加的,要想百姓们都衣食无忧,光靠仅有的土地发展农业肯定不行。

    所以只有在加大力度发展农业的同时又发展工业,并且朝廷有意识的以工业为主导经济来发展,才能够解决社会经济水平不高的问题,从而提高整体国民生活水平。

    朱明的话音落下,满朝文武再度陷入沉思。

    他说错了么?

    没有啊,听上去的确是这么回事啊。

    可怎么听着听着有些糊涂呢?

    这是一众朝臣们此刻心底的疑惑所在。

    他们对朱明的话只能理解一半,另外一半则完全不能理解。

    朱明好似也看出了他们心中所想,于是更为简单明了的道,要想富,先修路。

    这时工业发展的第一步,也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大举措。

    众臣闻言顿时纷纷鼓掌!

    是啊,要想富,先修路,只有交通便利了,大明国内无论是农作物还是商品才能进行流通啊,才能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啊!

    这一点,他们全都明白。、

    朱元璋也起身道,庆王此言正合朕心意!

    传旨下去,即刻命令工部勘察全国道路情况,准备开始大规模扩建官道!

    这种事,自然是说干就干,修路不是其他什么事,根本毋须商议。

    发展经济第一要领,修路。

    交通的便利,是直接带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这一点,从京城和泾州就可以得到证明。

    四通八达的京城,这里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商人,直接促进了京城经济的繁荣。

    而如今的泾州也是一样,在朱明的领导下,泾州产出的美酒美食正以一种相当快的速度席卷全国。

    所以,要想富,先修路。

    这一点,几乎没有任何人反对。

    议定之后,朱元璋退朝。

    出了大殿,朱明叫住李善长,正准备让他帮忙选个好宅院当自己王府的时候,朱元璋的侍监却忽的来传旨,说朱元璋召见。

    朱明在心中暗骂,一天天的就是你事儿多。

    但嘴上心里骂归骂,骂完还是要去的。

    来到御书房,李文忠,刘伯温,杨思义,魏征等人都在。

    朱明与李善长一道进入房中,其余几人都是斜着眼看了朱明一眼,没有开腔。

    朱元璋先道,庆王,你把你的详细计划说一下。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