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8章 大力发展工业经济

    现如今的大明依旧依靠农业来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旦朝廷宣布向工业上进行转变,那势必会引起农业百姓的不满,甚至影响到大明农业产量。

    最终的结果,自然是工业未曾发展起来,农业反而退步了。

    朱元璋并不是一个落俗的人。

    相反,他是一个目的性很明确,能够清晰分辨利弊的人。

    所以他在看待朱明的这个构想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则是这个构想的可行性和利益性。

    朱明听到他问这话,当即笑了起来。

    朱元璋能这么问,那就说明他对这个构想并不反对,也就说明他能理解这种构想的存在。

    这是很难的。

    在这个时代,能有人能理解这种构想,那实在是朱明的幸运。

    毕竟这会儿是明朝,不是未来的二十一世纪。

    朱明沉吟片刻道,如果有朝廷的大力支持,自然是可行的。

    而现如今大明看上去百姓安乐,但实则不少百姓依旧吃不饱穿不暖,贫富差距很大,经济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缩小这种差异,甚至是消除。

    当然,这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肯定也是巨大的。

    但如果有朝廷的支持,加上我的构想和实施,应该没什么问题。

    幸亏当初读了点书,不然朱明还真不知道该如何给朱元璋解释。

    不过他也只学了一片皮毛,所以无法更深层次讲解。

    但到了这种程度,已然足够让朱元璋深思熟虑。

    果然,朱元璋闻言后当即道,你回去拟一个章程出来给朕看看。

    然后再让李文忠和刘伯温,杨思义来商议一下。

    这件事,可不是只关系到一两个人这么简单。

    朱元璋的顾虑依旧存在。

    尽管他相信朱明,也理解朱明的构想,但这件事如果真的要实施起来,那可是关系到整个大明的民生。

    他自然不能马虎。

    朱明点了点头,应了下来。

    这时,朱元璋看了他一眼,问道,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

    用这种办法制约五姓七望,就连刘伯温,杨思义等人也没想到,你一个十五岁的孩童是怎么想到的?

    他有点纳闷,有点不解。

    谁知朱明道,这不是想到的。

    这是根据社会变革总结出来的。

    朱元璋顿时一怔,社会变革总结出来的?什么意思?

    朱明笑了笑道,就拿泾州来说。

    泾州的土地并不适合大规模种植农作物,可百姓却要吃穿,而且还是大量的需求。

    这怎么办?于是百姓开始自己创业,通过贩卖小商品和大规模向图居然贩卖我大明的各种商品提高他们自己的经济水平。

    这种商业的兴起,其实就代表着人们对农业发展的转变。

    只是没人去观察和注意,所以并不知道这其中的一些经验。

    朱明言罢,转头看向京城,京城为何如此繁华?那不正是因为这里是我大明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

    而主导京城如此繁华的,不是商业是什么?

    正是因为这里汇聚了五湖四海的商人,所有这里的商业极其发达,也吸引更多的商人前来。

    这些人是农业户么?那他们为什么可以在贩卖商品中提高自己的经济水平?

    他们不知道,可我知道,这就是他们潜意识里的经济转换。

    朱元璋听到这里总算是明白了过来。

    是不所有人都愿意依靠农业来提高经济水平,大明在仍旧有相当一大部分人脱离农业在生存。

    而这些人,则是最有可能在经济改革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人。

    朱元璋点了点头,没想到你观察得如此的细致入微。

    这番言论若是说与朝臣们听,只怕他们又要惊骇得无以往复。

    朱元璋已经习惯了朱明的言词惊人,所以此刻对朱明的种种言词都是深思熟虑的思考,并未太过震惊。

    可朱元璋如此,并不代表其他人也是如此。

    朱明道,我这叫观察生活,享受生活,改善生活。

    朱元璋闻言只是一笑,瞥了他一眼道,别得了便宜又卖乖,朕还不知道你?

    无论怎么样,此事还需要详细讨论。

    你就以泾州为蓝本,写一个详细明确的章程出来,明天早朝上让朝臣们都讨论讨论。

    对了,还有你开府的事。

    朱明道,开府的事还需要讨论?

    朱元璋笑道,你以为呢?

    朱明白了他一眼,没好气道,你这个皇帝也太鸡贼了。

    离开了御书房,朱明直接回了太极宫。

    少女和阿史那云依旧保持着一定距离,两人之间好像没有什么言谈。

    这让朱明很苦恼,毕竟以后大家是要一起生活的,总这么尴尬也不是办法吧?

    思来想去,朱明决定等自己开了府再来解决。

    眼下是要将经济改革的蓝本勾画出来。

    于是,朱明来到大明这么久,第一次挑灯提笔。

    那画面,直让少女目瞪口呆。

    早朝。

    朱明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提出了自己要开府的事。

    可让朱元璋感到意外的是,居然没有人反对。

    好像大家对此事早就有预料一样,所有人的意见出奇的一致,纷纷表示同意!

    朱明忍不住白了朱元璋一眼,这种事还需要讨论?

    人心所向好吧?

    朱元璋就纳闷了,心说这件事怎么可能没人反对呢?

    难道你们都忘了被朱明支配的恐惧?

    事实上,不是他们忘了被朱明支配的恐惧才一致同意朱明开府。

    而正是因为他们还记得被朱明支配的恐惧,所以才不得不同意朱明开府。

    就拿上一次刺客名单的事来说。

    朱明没有府邸,所以要钓鱼只能让重要的大臣来当鱼饵。

    遭殃的就是刘伯温。

    他到现在还对那晚心有余悸,想一想都后怕,心说自己跟朱元璋混了好些年才混到今天这地步,不会栽在朱元璋儿子手里吧?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朱明在京城没有府邸,一旦朱明要干啥事儿,遭殃的自然就是朝中的文武大臣。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