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十三章 建班底

    裴旻回到尚书省,尚书省的官员一个个都迎来问好,喜悦之情,无以言表。请百度搜索(品書網)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p>

    尚书省给压制的太久了。</p>

    作为原本的三省大佬,尚书省因为权位过重,一直给各方面压制着。</p>

    而今裴旻得以升任尚书令,还成了辅政大臣,尚书省崛起的日子,自是指日可待。</p>

    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首相已经换人!</p>

    旧的领导圈子自然跟着换,新的辅宰班子必然是围绕着新一届的首相裴旻建立的。</p>

    这能够给裴旻留个好印象,自然有机会青云直。</p>

    裴旻也确实在考虑组建全新的行政体系,他与李元纮没有矛盾,但是看不李元纮那种完全是鸽派的庙堂体系,打算重新建一个。</p>

    裴旻第一个考虑的自然是自己人。</p>

    作为自己的代言人,要是不跟自己一条心,自己这个首相还不如不当了。</p>

    裴旻最先想到的是李林甫。</p>

    细细一想,裴旻自我打消了,念道:“要是将他叫来,那满朝武,还不给他治的服服帖帖?”</p>

    裴旻不想当曹操,也不想当姚崇,一个真正合理的庙堂必须容得下反对的声音。</p>

    一言堂确实便于行事,但是从长远来看绝对是弊大于利的。</p>

    为什么强势如李世民这样的皇帝会收着自己的杀心,不断的纳谏?</p>

    是因为这位明君知道,人总有犯错的时候,不可能事事都是十全十美。</p>

    在关键的时候,有一个反对的声音,远满屏的赞美歌颂更要有用。</p>

    忠言逆耳利于行,古人的教诲是不会错的。</p>

    作为一个与秦始皇、汉武帝一列的皇帝,李世民的功绩未必能胜过他们,但是自身放的过错,绝对要前两者少。</p>

    这也于满朝的谏官,密不可分。</p>

    裴旻绝不希望自己的主持的朝政,最后变成一个敢说真话的人都没有的地方。</p>

    “林甫让他呆在凉州吧,他的手段过于刚硬,不适合现在的局面。”</p>

    裴旻嘀咕着。</p>

    之前将李林甫叫来帮着自己对付王鉷,是因为自己远离庙堂,而对手又涉及李隆基。</p>

    自己没有足够的把握能够完全掌控局面,这才需要动用李林甫的才智。</p>

    今时不同往日。</p>

    现在他已经是当朝首相辅政大臣,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的主,庙堂除了皇帝、太子数他最大。</p>

    这种情况局面,别说一个王鉷,算十个王鉷也不是他对手。</p>

    叫擅于政治内斗的李林甫,不如叫长于行政的张九龄。</p>

    何况李林甫也是一个隐患,让他留在凉州,远来长安更加安全一些。</p>

    念及于此,裴旻下定了决心。</p>

    张九龄在青海湖干了两年,根据他的来信所述,青海道的建设已经了轨道。</p>

    而且颜真卿经过这些年的学习,政治水平,大幅度涨,领悟之快,让张九龄都大为吃惊,有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感慨。</p>

    将青海道的事情交给颜真卿处理,也能磨炼他独当一面的才能。</p>

    对于颜真卿这样的大才,必须要给他足够的压力,这样才能激发他的潜能,从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p>

    亲自修书做了安排,写下了委任状,任命张九龄为尚书左丞,将之调来长安。</p>

    裴旻现在是当朝首相,是有权力任命提拔官员的。</p>

    不过尚书左丞,又叫尚书左丞相,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权势不小,官阶也是正四品,这种任命是需要得到书省、门下省的一并认可。</p>

    真正的圣旨需要皇帝的大印,兼之宰相的印玺才算得数。</p>

    要是没有宰相的印玺,官员有权利义务不尊圣旨而行。</p>

    裴旻并非皇帝,但是他的任命同样需要盖书省、门下省的印章。</p>

    故而裴旻任命先传给了书省。</p>

    到了这一步,裴旻也不信源乾曜、李元纮敢不给他这个新晋首相的面子。</p>

    坐在尚书令的位置,裴旻想着接下来的路。</p>

    将张九龄调来是第一步,有了这个强力的外援,自己在行政处理事情起来将会得心应手。但有强援还不够,还需要一个名宿的支持,毕竟现在他是首相,首相当有首相的气势。</p>

    现今庙堂之,他真正的班底也是兵部尚书杜暹、礼部尚书贺知章,刑部、工部配合,却还未与之真正的结为党派。</p>

    论及政治资本根基,别说是李元纮,即便是源乾曜都不。</p>

    这一点不说致命,却也是一大隐患。</p>

    须得想办法解决才行?</p>

    裴旻突然想到了一个人,精神一怔,若是将他拉入阵营,这一切问题都能得到解决。</p>

    裴旻向来雷厉风行,直接出了尚书省。</p>

    裴旻依稀记得宋璟住在朱雀大街附近的兴化坊。</p>

    宋璟是与姚崇齐名的名相,以正直无私著称,是开元朝的魏征。</p>

    宋璟擅于治吏,他掌朝的这些年,将唐王朝的蛀虫清理的干干净净。</p>

    裴旻对之也特别佩服,但是因为武婕妤的事情,宋璟冲撞了李隆基,给李隆基罢了相。</p>

    时隔多年,此事早已过去。</p>

    李隆基也不计较了。</p>

    宋璟主持庙堂多年,人脉威望犹在,得到他的支持,裴旻这个首相的地位稳固了。</p>

    裴旻并不知道宋璟住在什么地方,但是长安坊间的武侯对于坊的情况如自己家一样清楚,何况是宋璟这样的名人。</p>

    只是一问,找到了宋璟的住处。</p>

    宋璟处于归隐状态,杜绝宾客,裴旻送了拜帖,门房接都不接,直接拒绝道:“我家老爷早已归隐,不见一切外客,公子请回吧。”</p>

    裴旻无奈,只好亮出了自己的身份,说道:“在下乃尚书令、武威郡王裴旻,有要事求见宋公,还望通传一声?”</p>

    人得名,树的影。</p>

    一听是“尚书令、武威郡王”门房吓的都打了一个哆嗦,赶忙跑进去通报了。</p>

    在现今的唐王朝谁没听过裴旻的大名?</p>

    想着自己先前还拒接了他,甚至有一种怕他报复的感觉。</p>

    得到裴旻的求见的消息,宋璟还是见了裴旻,在客厅准备了号的薄荷味龙井茶。</p>

    “宋公,某的来意,您老应该清楚吧!”</p>

    裴旻看着面前这个为大唐立国赫赫功劳的名相,直接开门见山的说着。</p>

    </p>

    百度搜索更新最快的小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