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六十五、董卓篡汉(四)

    ,最快更新袁术传最新章节!“幸好有贤弟派去的三千骑接应。否则孙文台兵败必将导致我军锐气受挫。”

    袁溯微微一笑,“大哥,我军主力应当加速进军,务必尽早抵达汜水关。否则,迟恐生变。”

    袁绍欣然地点了点头,然后下令道:“传令诸侯各军。加速进军,务必尽早抵达汜水关。”

    七天后,各诸侯大军均抵达汜水关下。

    摆好阵势,各诸侯在大帐内商议如何进攻汜水关。

    恰在此时,斥候来报说,敌将华雄在阵前挑战。

    袁绍环视了一圈诸侯,不以为意地问道:“敌将华雄挑战,谁愿前去应战?”

    公孙瓒身后一将当即绕出,立在帐下道:“小将愿往。”

    这员战将名叫黎龙,是幽州名将,在袁术麾下骁勇仅次于严颜。

    袁绍见黎龙出马,立刻欣然应允。

    黎龙随即走出大帐,早就候在一旁的随从立刻呈上大刀牵来战马。黎龙提刀跨马驰出军阵,随之军阵中战鼓声齐鸣为其助威。

    然而片刻后战鼓声便顿歇,帅帐中众诸侯均微感诧异。只有一人心知肚明,这个人就是袁溯。他根本不用去看就知道,这黎龙一定是被华雄给宰了。

    片刻后,斥候来报说:黎龙和华雄战不到三回合便被华雄给斩了。

    诸侯闻言大惊,只有袁溯神色如常。

    此时,袁绍不禁对那华雄刮目相看起来。

    袁绍神色凝重地扫视了一遍众人,刚要说话时,韩馥出列道:“我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袁绍当即命令潘凤出战。

    潘凤手提大斧策马出阵,然而片刻后斥候来报说:潘凤也被斩了。

    众诸侯震骇不已。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华雄竟然如此悍勇。

    袁绍扫视了一圈众人道:“谁敢再去应战?”

    众诸侯纷纷垂首不语,无人敢应话。见无人敢应战,袁绍不禁叹道:“可惜我麾下张郃、高览两位上将未到!如果有一人在此,何惧他华雄!”

    此时,立在袁溯身后的三员大将文丑、颜良、严颜均露出跃跃欲试的神情。三人几乎一齐出列请命道:“将军,我愿往斩华雄!”

    众诸侯的目光顿时聚集在三人身上。看到三人魁伟不凡的身姿和气势,众诸侯不禁又在心中燃起了希望。

    袁绍双眼一亮大喜道:“贤弟麾下大将若能出马,相信定能斩了华雄!”

    袁溯淡淡一笑,目光在面前三人渴望的面孔上逡巡片刻,然后定在颜良的脸上,“颜良,这一阵由你出马。斩华雄!”

    颜良闻言双目顿时一亮,整个人都变的异常兴奋期来。不过文丑和严颜却闷闷不乐地苦着脸。

    “是!”

    颜良激昂地应道,随即手提镔铁长刀快步出帐,这时,早有士卒牵来战马。

    颜良跨上战马飞驰出阵。与此同时,袁溯也下座快步出帐,来到阵中一巨大战鼓前。文丑、严颜还有刘备紧跟在袁溯身后,其他众诸侯也受其感染走出了大帐。

    袁溯一把抢过一对如同大锤般的鼓槌,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抡开膀子擂起了战鼓。论武功,袁溯比不上任何武将,但如果论力气,能比上他的人却不多。战鼓顿时大响起来,由于袁溯敲的这面战鼓是引领鼓,所以所有战鼓随着它一起响了起来。刹那间,战鼓声响彻天地,让联军所有将士顿时血脉沸张。

    颜良策马来到阵前,此时华雄正高坐马上傲然而立,在他的战马下躺着两具身首异处的尸体,分别是之前出马挑战华雄的黎龙和潘凤。

    “来将通报姓名!我不斩无名之辈!”

    华雄以刀指着颜良一脸轻蔑地说道。

    颜良冷哼道:“谅你不过一逆贼手下的走狗!竟敢如此嚣张!我乃虎贲中郎将麾下部将颜良,今天定斩你头!”

    语落,当即便策马而上,挥舞着镔铁长刀自取华雄。

    见对方奔驰如潮涌,气势如山崩,华雄顿时大惊。不敢再有轻视之心,华雄抖擞精神挥刀迎上。

    两人大吼着飞快接近,眨眼间便交错而过,同时响起一声铿锵大响。随即两人调转马头再一次迎上,然后缠斗在一起。顿时,铿锵声连绵不绝,两人大喝连连。

    两人交手二十几回合不分胜负,双方将士都被场中的大战点燃了激情,一齐大喊起来,那声音就如同天塌地陷般震人心魄。众诸侯不禁齐齐色变。

    场中颜良越战越勇,华雄却渐渐流露出怯意。两人又缠斗了十几回合,颜良一刀荡开华雄中门,随即大喝一声,镔铁长刀如同独龙般直捣而入,华雄防备不及被一刀穿胸。颜良又立刻回刀一斩,华雄那颗头颅顿时冲天而起。

    战场上顿时安静下来,双方的心情可不相同。联军一方群情振奋,而董卓一方则士气顿歇,人人面色煞白。

    正在擂鼓的袁溯见状,虽然他早有预料,但仍激动不已。

    “全军听令!进攻!”

    最先反应过来的袁溯站在战车上以鼓槌前指大喝道。

    杀!数十万联军同时发一声喊如山崩海啸般汹涌而上。

    士气大挫的董卓军根本无法抵挡,顿时被杀得人仰马翻尸横遍野。所有董卓军将士争先恐后地往关内逃去,而联军则紧随其后衔尾追杀。

    关上守将李肃见状大惊。他担心联军趁机夺关,于是立刻命令升起吊桥,同时又命令关上弓弩手全力射击,以压制关下的诸侯联军。

    关外的董卓军绝大部分还没能逃入汜水关,吊桥便已经升起了。许多将士站在关下大骂,更多的则四下奔逃,场面一时混乱至极。

    联军追至关下,关下的董卓军士兵纷纷缴械投降。这时,关上箭石齐下,许多董卓军士兵和联军士兵纷纷中箭倒地。

    联军见无法趁机夺关,便暂时撤了下去。

    这一仗联军大胜,不仅斩杀了汜水关大将华雄,而且在之后的掩杀中杀死了两万多董卓军将士。此时汜水关的守军只剩下不到两万人,而且士气低落,众诸侯都相信,破关指日可待。

    这一仗,袁溯可谓立下首攻。袁溯麾下大将颜良阵斩华雄,这是最关键的。

    收兵回到帅帐,当颜良将华雄的人头掷在地上之时,众人均不禁发出感慨惊叹之声。所有人看向颜良的目光都充满了佩服,而看向袁溯的目光则充满了敬畏。

    此时颜良高昂着头,面对其他人时脸上是一脸傲气。颜良来到袁溯跟前单膝下拜道:“末将不辱使命!”

    袁溯哈哈一笑,随即扶起颜良一脸欣慰地说道:“颜良骁勇!那华雄岂是颜良的对手!”

    “谢主公!”

    颜良欣喜道,随即转到袁溯身后,同文丑、严颜站在一起。文丑、严颜看了颜良一眼,均露出羡慕的神情。而另一旁的刘备则一脸眼热地看着颜良。

    那神情就如同老处男见到了美女,饥渴得不得了。那种神情让人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幸好颜良此时没注意到一旁的刘备,否则的话,不知道颜良会作何感想。

    袁绍看了一眼颜良,然后问袁溯:“贤弟,这位将军可是灭黄巾时连斩张角麾下二十一将的那员骁将?”

    袁溯笑着道:“正是!”

    当天夜里,袁绍命人备下酒肉犒赏三军,同时在大帐之中摆下酒席略作庆贺。当然为了以防万一,必要的警戒力量还是布置了的。

    筵席上,众诸侯频频向袁溯及颜良敬酒。文丑和严颜却没什么人问津,这让两人非常郁闷。

    文丑对严颜道:“咱俩被人小看了!来日再战时定要叫众诸侯大吃一惊!”

    严颜抱着酒坛重重地点了点头。

    众诸侯中,最关注颜良的要数刘备和曹操。刘备因为身份低微,所以他虽有心结交颜良,但却说不上话。

    而曹操则频频向颜良敬酒,话里话外地都在试探颜良对袁溯的态度。颜良不是傻子,几轮下来,曹操打的什么主意,颜良已经心知肚明了。

    于是颜良对曹操语气铿锵地说道:“当今乱世须有英雄才能匡复天下!我家将军乃旷世英雄,颜良誓死追随,即便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听到颜良这番话,曹操不禁在心中叹了口气,他知道自己想要挖墙脚的愿往恐怕是难以实现了。

    同时曹操又在心中升起由衷敬佩之情,而越敬佩他就越想招揽颜良,可是他根本就不可能招揽得了。所以此时的曹操非常痛苦。

    曹操做得那些小动作,袁溯都看在眼里。当看到曹操一脸沮丧地退到一边去后,袁溯不禁笑了,而且笑得很开心。

    酒过三巡后,袁溯对袁绍道:“盟主,现今董卓军受挫,我军宜立刻乘势攻城。相信要不了多久便能攻下汜水关。”

    众人顿时附和起来。这其中有赞成袁溯建议的,更多的却是出于巴结袁溯的心里。

    袁绍稍作思忖后便欣然点头道:“贤弟所言极是!明日我便下令诸侯各部轮番强攻汜水关。”

    袁溯所说的这番话,大意同前世历史上文丑所说的类似。可是结果却截然不同,文丑当时说这番话时,得到的是冷眼呵斥,而袁溯说这番话时得到的却是一片附和。真是同样的事由不同的人来做,结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汜水关。华雄被阵斩,全军大败。李肃惊骇之下连忙派人赶往洛阳请求援兵。

    当董卓收到李肃的求援信后大惊失色,连忙召集谋士武将商议出兵救援一事。

    最后在李儒的建议下,董卓决定起兵二十万分两路赶往汜水关和虎牢关。

    一路五万人马由郭汜、李傕率领驰援汜水关。临行前,李儒特别交代,只须严把关塞,不得出关厮杀。

    另一路十五万人马由董卓亲自率领,李儒随行,部将有张济、樊稠、臧霸、高顺等将。

    这一路往虎牢关而来,目的是以虎牢关为根基出击,以期将诸侯联军拦腰斩断,然后与汜水关李傕郭汜军同时出击,最终达到将诸侯联军击溃的目的。

    与此同时,李儒还建议将袁隗一家老小全部诛绝,让快马带着这些大大小小的人头先去关前号令。

    董卓采纳了李儒的建议,在大军出发前,派军将袁隗留在洛阳的一家老小全部捕杀。

    然后命一队快马携带人头先去汜水关号令三军。董卓这么做除了泄愤以外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给麾下将士们看,他要让麾下将士明白,如果敢背叛他董卓,就算本人能逃脱,也要将其家人老小全部诛杀。

    众将士中虽然有许多对董卓的滥杀无辜的行为很反感,但对董卓却不敢有丝毫违逆。

    但袁家亲属早就被转移到了袁家大寨,董卓扑了个空。

    战况进行得很惨烈,但数天下来,汜水关仍未能被攻下。恰在此时,又有消息从洛阳传来,说董卓起兵二十万增援一事。

    袁绍连忙聚众商议,最后决定由袁溯率七路诸侯,共计二十万大军前往虎牢关迎战,而袁绍则同其他诸侯继续急攻汜水关。

    跟随袁溯前往虎牢关的七路诸侯分别是:王匡、乔冒、鲍信、袁遗、孔融、张扬、陶谦、公孙瓒。

    董卓大军赶到,诸侯联军分兵迎战。大战即将爆发。

    袁溯率领麾下十万大军及各路诸侯十万众,共计二十万大军来到虎牢关外下寨。

    袁溯并未急于命令军队攻城,而是先让军队养精蓄锐,同时将行军司马沮授唤到帅帐之中商议败敌策略。

    二十万大军的营寨绵延十几里,其中有一半是袁溯的大军的。晚上,士兵们围坐在火堆边闲聊着。

    “听说汜水关那边打得很不顺利呢!”

    一个士兵皱着眉头说道。

    “哼!咱们大军一离开他们就狗屎了!”

    另一个士兵很是不屑地说道。

    这时又一个士兵接口了,“如果是咱们大军攻击汜水关,说不定现在已经攻进汜水关了!”

    士兵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话语中充满了对自己身为大军一员的自豪,同时也流露出对其他诸侯鄙视的心态。

    聊着聊着,大家的话题最后落在袁溯身上,士兵们都说:打进洛阳后必须得由将军任大将军兼丞相,那样就天下太平了。

    第二天,袁溯率军列阵在虎牢关下,董卓则命令臧霸领魏续、宋宪、侯成三将领军五万出战。

    臧霸提刀前出骂阵挑战。袁溯看了看左右众诸侯道:“谁敢出战?”

    鲍信立刻抱拳道:“我愿出战斩杀此贼!”

    袁溯当即命鲍信出战。

    鲍信出阵先同臧霸对骂一番,直骂得两人都面红耳赤后便策马狂呼开打了。

    两人两骑缠战在一起,双方士兵均高声狂呼为己方助威。

    这臧霸是董卓麾下有名的勇将,身材魁梧刀大势沉。鲍信与之对敌明显处于下风。

    只交战十几回合,鲍信便难以招架了,心中胆怯的鲍信立刻丢下兵刃调转马头逃了回来。

    而此时臧霸则杀得兴起,哪里肯就此放过鲍信,当即挥刀狂呼追着鲍信不放。

    正在关上观战的李儒见状立刻对董卓道:“岳父,臧霸获胜可命大军立即掩杀!”

    董卓兴奋地点了点头,随即传令三军:全军掩杀。

    袁溯慌忙率领众军迎战,但已被臧霸震慑的将士们似乎发挥不出平常一半的战斗力。

    而董卓军这边却是士气如虹。双方大军只交战不到一刻钟,联军便全面溃败,全军开始后撤。

    袁溯的十万大军由于处在军阵的后方,所以不仅没受到什么损失,反而最先走掉的就是他们。

    其他诸侯见状纷纷大骂不已。不过他们脚下可没停着,都在以最快的速度四下奔逃。

    臧霸、张济、樊稠、高顺四将率领十万大军追着帅旗不放。袁溯在前面逃着,董卓军在后面追着,双方一追一逃不知不觉便跑出十几里地,来到一处类似锅底的地形。

    当臧霸四将率军追到此处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刚才还在前面逃跑的袁溯已经完全失去了踪迹。

    与其他几人相比,高顺要心细得多。高顺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于是对臧霸道:“情况好像有些不对!我们不如就此收兵吧!”

    臧霸听他这么一说,也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当即下令回军。

    然而就在此时,狭窄入口处的悬崖上突然被推下数千斤柴草,高顺、臧霸等人见状顿时大惊。随即众人又见一队弓箭兵出现在悬崖上,人人弯弓搭着火箭。

    十万董卓军眼睁睁地看着一蓬火箭划破天空落在谷口的柴草堆上,顿时火龙窜起烈焰滔天。出口被熊熊烈火给封住了。

    就在此时,四周高崖上战鼓声骤然响起。随即董卓军便听见一阵惊天动地的喊声,无数的大军将士出现在四周高崖之上,人人引弓待发。

    董卓军惊慌不已,十万大军顿时骚动起来。许多人想要逃跑,但是谷口已被烈焰所封,根本就无路可逃。董卓军将士许多人已经露出绝望的神色。

    大军虽然将董卓军围定,但并未立刻发动攻击。就在所有董卓军将士心怀忐忑的时候,大军将军袁溯高崖一处显眼的位置,跟在袁溯身边的是忠诚悍勇的严颜。

    袁溯看了一眼惊慌失措的董卓军,然后朝崖下喊道:“董卓军的将士听着。

    我是大军将军袁溯,此次特奉密诏率军讨伐逆贼董卓。我知道你们之中绝大多数人并不愿意跟随董卓行大逆之事,只要你们放下武器投降,我可以保证你们的安全!现在给你们一刻钟时间考虑!”

    臧霸四将对望一眼,然后张济出来仰头喊道:“陈将军,请容多点时间给我们考虑。”

    这个张济明显是在耍小聪明。

    袁溯冷哼一声,“只有一刻钟!过期不候!如果到时你等还执迷不悟,就别怪我辣手无情了!”

    董卓军更加骚动起来,许多董卓军将士都流露出意动之色。但臧霸等四员大将未发话,他们也不敢贸然向大军投降。

    张济本来还想说什么,但袁溯根本就不给他机会。说完了该说的,袁溯便离开了。

    张济无奈回来。

    “怎么办?袁溯刚才的话讲的很清楚,咱们要是不投降,他便回下令万箭齐发!到时,我等都不得好死!”

    张济来到其他三人跟前问道,神情很焦急。

    樊稠看了一眼臧霸,然后道:“咱们根本就没有脱困的可能!与其让十万生灵葬送在这,不如就投降了吧!咱们向虎贲中郎将投降也不算丢人!”

    臧霸斩头看向张济,张济点了点头道:“樊稠所言极是。咱们没有必要在此绝地垂死挣扎!俗话不是说:大丈夫不立危墙之下吗!”

    臧霸微微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痛苦的神情,“既然你们都如此想,那么咱们现在就向虎贲中郎将请降。”

    臧霸的话刚一出口,高顺便激烈反对起来。“不行!我们不能投降!大丈夫在世当以忠义为本,怎能一遇危机就怯懦投敌呢!丞相待我等不薄,我等必须效死以报!”

    三人闻言不禁眉头一皱,相互对望了一眼,交换了一个眼神。张济、樊稠两人当即绕到高顺背后,就在高顺微感诧异之时,臧霸三人突然同时出手,将猝不及防的高顺摁倒在地绑了起来。

    周围的将士看到这一幕,虽然震惊,但大多数人并没有任何反应。不过还是有五百人冲了过来将臧霸三人团团围住。

    这五百人不是别是,正是高顺一手训练出来的五百陷阵营,也就是三国年代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精兵。这些陷阵营士卒的装备外表与其他军士迥异,不仅个个魁伟非凡,而且装备及其精良。其他军队的士卒最多就只能穿上皮夹,而陷阵营的士卒却人人是全覆盖式的铁制盔甲。这样一支军队出现在战场上是非常有威慑力的。

    “你们干什么?放开我家将军!”

    一名小将对着臧霸三人厉喝道。

    臧霸是知道陷阵营厉害的,心中紧张的他立刻对陷阵营的士兵们喊道:“你们不用紧张!我是不会伤害高将军的!只因高将军阻挠投降,所以我等才暂时将他控制住!”

    这时,被绑成粽子的高顺高声骂道;“亏太师如此厚待你等!你等却贪生怕死想要投降敌人!”

    “快放了我家将军!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陷阵营小将又警告道。

    见陷阵营步步紧逼,臧霸等人的亲信军队也没有闲着。上万人从外围围拢过来,又对陷阵营形成了一个包围圈。

    “你们不客气,难道我们会客气吗!”

    臧霸的一名亲信部将在外围喝道。

    面对数十倍与己的包围圈,陷阵营夷然不惧。小将一声令下,处在外围的四百人立刻转身对外形成防御阵型。

    气氛非常紧张,眼看就要一触即发。

    这时,袁溯的声音从上面传了下来。

    “高将军忠肝义胆,陈某佩服!但高将军想过没有,你如此忠心于董卓真的算是真正的忠义吗?”

    高顺抬头拿眼睛一瞪,没有说话。

    袁溯顿了顿继续道:“大丈夫在世要做的其实就是两件事。一是保境安民,使我华夏百姓不受外族欺辱,不受匪盗祸害;二是开疆拓土,为我中华立万代不朽之功。只有做到此两点才是真正的大丈夫!高将军同意我的话吗?”

    高顺没有说话,不过袁溯感到高顺已经意动了,于是继续道:“那董卓自入洛阳以来干过些什么,相信不用我说,高将军也清楚。董卓他欺辱皇帝*宫廷,这些事我就不去说他了,但他横征暴敛掠夺民财,视百姓生命如草芥!对此,凡是真正的汉子便不能坐视不理!”

    这一番话使高顺心头猛地一震,他突然感到呼吸仿佛都有些困难起来。但他仍在犹豫,他还无法挣脱固有的忠义思维。

    此时,袁溯趁热打铁道:“忠义乃大丈夫立身之本。但高将军对忠义二字却理解错了。如果将军的忠义对百姓来说是个灾难的话,那这种忠义还有何意义!这其实不是忠义,而是助纣为虐!只有对百姓有利的忠义才是真正的忠义,这样的义士才会万古流芳!”

    高顺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泪水满眶地由衷感慨道:“多谢将军指点迷津!高顺愿投效将军帐下。”

    袁溯闻言大喜,“高将军愿意投效乃是我之大幸!”

    然后看着董卓军的其他将士问道:“你们可愿意降我?”

    臧霸三人对望一眼,随即跪下拜道:“我等也愿投效将军麾下,助将军匡复天下!”

    三人这一拜,十万董卓军将士也跟着跪拜下去,一起高声宣誓效忠袁溯。他们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是被形势所必,而是被袁溯刚才的一番言语给打动了,这些将士是真心地想要投效到袁溯帐下。

    袁溯在悬崖之上凭一席话说服十万董卓军投降。这注定将为后世留下一段佳话。此事在不久之后就在民间广为流传,不过却越来越神乎其神。

    看着站在高处的袁溯的背影,沮授非常感慨。

    这个引君入瓮的计谋是沮授设计的,但袁溯在执行时却进行了改动。

    沮授原来打算是准备大量火油柴草,等对方大军一进来就用火攻。按照沮授的想法,火攻过后,这十万人也基本上完蛋了。

    但袁溯觉得这火攻之计虽然很好,但太过残忍。于是袁溯取消了后面这一段火攻之计。袁溯希望凭借压倒性的态势逼迫这十万人投降。最后袁溯做到了。

    沮授感到有些惭愧,同时又非常欣慰。跟随这么一个心怀仁义而又豪情万丈的主公正是他一生所追求的。

    袁溯借助压倒性的态势劝降了高顺、臧霸这十万董卓军。随即命令文丑率领两万步卒化装成董卓军往虎牢关而去。

    虎牢关上。

    臧霸、高顺率领十万大军出关追击,却迟迟未归。董卓、李儒等人不禁有些担心。

    “仲坚,臧霸、高顺他们怎么还未回军?不会是遇到什么不测了吧?”

    董卓很担心地问道。

    李儒连忙道:“岳父请宽心,臧霸、高顺、樊稠、张济均是骁勇善战之辈,谅关东诸侯也奈何不了他们!想是他们追击敌人追得远了,所以一时未能回军。”

    董卓点了点头,紧皱的眉头稍稍舒展了一些。

    两人在关上焦急地等候着,然而过了午膳时间,大军仍没见回来。董卓已经等得不耐烦了,“仲坚,立刻派快马出关打探消息!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是。”

    李儒连忙应道,当即便要便向下传令。

    就在此时,瞭望哨上的士兵高声叫道:“太师,我们的军队回来了!”

    董卓闻言连忙来到垛墙边极目远眺,只见真的有数万人朝这边过来了。

    一刻钟后,那支队伍走近了,董卓才看清楚。这支军队约有两万人,打着他董卓的旗号和臧霸的将旗。在这支军队之中还有大概两余联军俘虏正垂头丧气地被押运着一同行进着。

    董卓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刚才的郁闷烦躁彻底一扫而空了。

    两万董卓军押着两万俘虏来到吊桥下喊门。负责绞车的军士官看向董卓,等候等候董卓的指示。

    董卓大手一挥,带着兴奋大声道:“放下吊桥打开城门。”

    “慢!”

    李儒突然叫道。不过他出言晚了一点,吊桥已经被放了下去,关门也已经被推开了一条缝。

    董卓微感诧异,正要询问。但就在此时,关下突然发生了变故。

    一个黑熊般的巨汉扯下罩在身上的外袍,手提钩镰枪冲过吊桥来到关门处。此时,关门正在缓缓地关闭。那巨汉大吼一声,猛地撞在左边那扇门上,只听得一声闷响,那扇门很明显地晃动了一下。随即那巨汉左掌顶门大喝一声,左边那扇关门随之就被推开了。原来刚才他那一撞之力将左边门内的十几个推门士兵给震得飞了出去,这十几个士兵此时还躺在地上哼哼唧唧呢。

    门内士兵见有人强行闯关,立即挥舞着兵器冲了过来。那巨汉将一杆钩镰枪舞得如同转风车似的,将冲在最前面的二十几个士兵瞬间击杀。

    就在此时,关下的董卓军及俘虏也出现了变故。负责押运的‘董卓军’不再管俘虏,只见他们大喊一声高举着兵器冲进了关门,而那些‘俘虏’却不知道从哪里抽出了兵刃,也同那些‘董卓军’一道冲进了关门。

    见此情景,董卓、李儒大惊。“放箭!放箭!”

    最先反应过来的李儒大叫道,随即又对董卓道:“岳父,此关已不可手,咱们赶紧撤吧!”

    董卓此时的面色已经变得煞白。这些年穷奢极欲的生活已经磨平了董卓的锐气,现在的董卓完全没有了当年的豪气与武勇。

    “撤!快撤!”

    董卓一面叫到,一面竭尽全力地挪动着自己那肥硕的身体。董卓现在的身体恐怕连逃跑都做不到。

    李儒见状大急,连忙命令八位壮士联手将董卓抬起,随即开始逃跑。此时董卓的形象非常不好看,八个人抬他就像抬头猪似的。

    就这么逃跑是不可能逃得掉的,所以李儒命郝萌、曹性两将殿后。

    文丑挥舞钩镰枪一路厮杀,没有人能挡住他一矛之威。四万大军随之攻入,然后四下冲杀,猝不及防的董卓军无法抵挡,只片刻便全面崩溃。

    正当文丑率军一路向前之时,突然在前方出现两员董卓军将领率领数千人挡住了去路。

    其中一员将领立马持枪道:“我是董太师麾下大将郝萌,来将通报姓名。”

    文丑懒得理他,挥舞着钩镰枪就冲了上去。

    郝萌见对方气势汹汹地冲了过来顿时大惊,连忙舞枪迎战,可是他哪里是文丑的对手,只交手不过一合便被文丑一矛挑死。

    一旁的曹性心惊胆战,当即拨马便想逃跑。文丑大吼一声,曹性战马受惊人立而起将惊慌失措的曹性摔落下马。

    不等曹性爬起,文丑一脚踏过去,直接踏在曹性的脖子上,只听响起‘喀吧’一声可怕的声音,再去看曹性时,曹性已经七窍流血而亡,并且脑袋和身体形成了一个古怪的角度。

    董卓军将士惊恐色变,看向文丑的目光中全是恐惧。

    文丑双眼一瞪,大喝道:“不想死的就投降!”

    数千董卓军将士只感到腿一软便跪了下去,纷纷求饶起来。

    当袁溯率领大军赶到虎牢关时,虎牢关的战斗已经结束了,文丑正一脸神气地带着一队人马出城迎接袁溯。

    “文丑干得不错!这么快就拿下了虎牢关!”

    袁溯很满意地称赞道。

    文丑大嘴一咧,憨笑起来。

    来到虎牢关官衙,袁溯在上位上坐定。文丑、颜良、严颜、沮授、高顺、臧霸、张济、樊稠和刘备分列左右。

    “文丑,可抓到了董卓?”

    袁溯很期待地问道。

    文丑立即出列,一脸苦相地抱怨道:“大人,那董卓跑得比兔子还快!我率军攻入虎牢关后就一直没看到他人!”

    对这个结果,袁溯并不感到意外。袁溯皱眉稍作思忖后便对颜良道:“颜良,你率十五万步卒留在虎牢关。”

    “是,主公。”

    颜良出列应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