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五章 蔷薇(一)

    嗯,我时常看到的那两句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落去”自然是伤感的,“无可奈何”的,然而,接下来的“燕归来”,分明又让人感到些许暖意,看到了几分希望。因此,从总体上看,这首词还是让人心驰神往的。这“似曾相识”又该如何理解呢?自然,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说,不管冬天如何寒冷,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燕子还是会翩然归来的。这样的一幕,以前有过,如今再次见到,从观察者的角度看,自然是“似曾相识”的了。变与不变,应该是同时存在的。

    看来,词作者还是希望,人生在世,要多看到不变的,给人带来希望的那一面。

    只是,对于我来说,那“燕归来”的一幕,真不知是在什么时候了。

    生活的真实是,随着凉风渐起的,落叶飘零的季节,也就如期而至了。在那柿子树枝头上,当绿叶落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的时候,肃杀而寒冷的季节,也就应运而至了。总之,这秋冬两个季节,多半是有点苦涩的。其实,我并不是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人,只是,到目前为止,我一时还看不到多少希望。哦,还有这样两句诗:

    冬天已经到来,

    春天还会远吗?

    诗人的洞察力,真让人钦佩不已。或许,这样的道理,我也能够想得出来,想得清楚,不过,当那刺骨的北风狠狠地吹在脸上的时候,我实在体会不出什么诗意;心灵上的那一片天空,也是灰蒙蒙一片的。这样说来,这样说来,我的人生境界,着实不怎么样,还有着相当大的提升的空间。

    “算了,生活,就是一天一天的走过去——”眨了眨眼之后,梁浩轩这样对自己说道。

    时间,真的是一天天的过去的,尽管有时显得冗长、缓慢了些。

    初夏时节的这个午后,梁浩轩走在赴约的路上。

    “初夏时节”?你大概会问:怎么,这时间跨度,怎么这样大的呢?送走徐心怡的那个下午,至多也只是初秋时节,那么,在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里,怎么就空白一片了人呢?

    确实,由初秋到初夏,这时间跨度,是偏大了些。

    只是,对我们的主人公梁浩轩来说,这大半年的时间,确实没什么好说的。

    从小山脚归来之后,第二天,梁浩轩也不曾去找徐心怡,为她送行。当然,徐心怡究竟在哪儿,他也不甚清楚,再说,既然分道扬镳已成定局,那“执手相看泪眼”的一幕幕,能免就免了。

    至于玥娥,既然说不到一块儿去,梁浩轩也就懒得去找她了。

    因此,这大半年的时间,梁浩轩倒是深居简出的了。

    “形单影只”“形影相吊”之类的词语,大可以用来形容他;不过,没什么诗意,只有失意。

    这样的一幕幕,不说也罢。

    因此,接下来的故事,从初夏写起,是很正常的。

    走出家门之后,梁浩轩踱着步子,慢慢的走着:既然对时间的要求不高,尽可以走得慢一点。其实,说真的,我既想早几分钟见到她,又有点怕见她。因此,走得慢一点,也自有其道理。

    这新介绍的对象,据说,相貌颇成问题!

    这,该从何说起呢?事情,大致上是这样的,有人对我母亲说起这件事情,我母亲这样回话:既然那位姑娘有心,那,那就看看。回到家之后,母亲跟我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我犹豫了。母亲这样说道:“以前,彩霞那么漂亮的,你偏偏不愿意,如今,还有什么话好说呢?不过,看看是无妨的——”

    母亲的话语,我自然是听得懂的。看一看,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如果不想谈,这第一次见面,也就是最后一次相见了。见见面而已,试试看而已,谁也不欠谁的。

    当然,对我来说,此行,也自有其意义。寂寞无聊的时候,去看一看,未尝不可。时间,总是要有人来打发的。是啊,如果老是觉得百无聊赖,那就是被时间所打发了。至于说到相貌,像玥娥那样的姑娘,如果为人处事再落落大方些,我权衡一番,说不定就成了。我也有这样的想法:先看为人,再看相貌。

    说到相貌,我倒是涌上了几分好奇心:既然玥娥的相貌已是不敢恭维,那么,再丑陋一点的,又该是怎样的一番光景呢?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就算是为了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这一趟,也还是要走的。

    当然,这即将见面的姑娘,是银行里的一名正式职员,低位不容小觑。这一点,她跟玥娥是一样的。

    当“财貌不可得兼”之时,真要舍“貌”而取“财”,似乎也无可厚非,因为,现实生活就是和柴米油盐连在一起的。有人曾这样调侃道:“金钱不是万能的,只是,没有金钱,也是万万不能的”。

    确实,我没弄错,是贝字旁的“财”。当然,我并不是看中她的“财”,而只是想说,谈点“财”,也没什么的,生活就是生活,没必要把自己装扮得那么高大上。

    哦,当我走在这赴约的路上,那位姑娘,是不是已经守候在那儿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