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章 蓝天下(一)

    其实这只是一个阴雨天,天空中灰蒙蒙一片的;而梁浩轩比较喜欢的,是长空如洗的蓝天。

    早餐过后,稍作休息,梁浩轩要挑水去了。

    看到“挑水”这个词语,你大概要会心一笑了。确实,那个故事太让人忍俊不禁了,“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其实,对于这个故事,梁浩轩颇不以为然,他有自己的看法:如果真的有三个和尚,他们完全可以采用轮流挑的办法,比如说每人挑一天,周而复始。(这道理,跟班上轮流打扫卫生的做法,道理是一样的)这三个家伙连这么简单的方法都想不出,只能说明他们的脑子太不开窍了,根本就没必要出家修行。至于街上有些人说什么“三个和尚拉尿吃”,他更是觉得不靠谱:俗不可耐且不说,既然没水吃,又怎么会有那种液体呢?

    这一章的故事开始的时候,小街上尚无自来水,对于那些家里没有水井的人家来说,就要靠肩挑了。因此,到龙潭挑水,也是当时一道独特的风景。其实,梁浩轩家里也有一口井,只是,那水质不太好,有一点咸味。这样的水,洗点杂物也还将就,还是用来做饭煮菜,就大倒胃口了。梁浩轩一家,对水的口感,还是有点要求的。在这种情况下,清香甘甜的龙潭水,自然就是不二之选了。

    梁浩轩上头不是有一个哥哥吗?挑水这样的事情,似乎还轮不到他......

    挑着一堆水桶,梁浩轩走在前往龙潭的路上。这一次,他走的是要经过阿强家门口的走法。这样一来,路程稍远了些;不过,那细雨中飘飞着的思绪,也显得更从容、悠闲了:在家里,我排行第二,一些人时常会这样问我:“浩轩啊,怎么整天都是你挑水,你哥哥干什么去了?”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一般只是笑而不答。

    这问题,说来话长。

    那时候,我们家还住在龙潭北侧数十米处。刚开始,的确是哥哥负责挑水的。我比哥哥小两岁多一点,小哥俩一向是形影不离的,以至于有些人会认为,这是一对孪生兄弟。其实,我只是身高方面和哥哥差不多,论起力气来,还是处在下风的。哥哥去挑水,我时常不离左右,扮演着一个小跟班的角色。跟的次数多了,哥哥先是叫我来到两只桶之间,切身感受一下扁担在肩的感觉。当我渐渐适应以后,他就会让出自己的位置,让我挑上几步;他在一旁掠阵。慢慢地,我能够独自走出的距离,就越来越远了。终于有那么一天,我“大功告成”了。不妨直说,从哥哥那里,我学得最到家的,就是这挑水了。看到我已经“艺成出师”,自然而然的、顺理成章的事情,哥哥把扁担交给了我,放心的让我独自挑水去了。在挑水这件事情上,我“师承”家兄。

    一开始,我还真有点沾沾自喜:我这挑水的功夫,还不错;看,两年多的差距,轻易就让我抹平了。只是,挑水毕竟是挑水,不是轻松愉快的捉迷藏:拿扁担压在肩上,时间久了,也会隐隐生疼的;而如果是大热天,几担水下来,汗流浃背也是免不了的。有好几次,当我挑着满满两桶水走进家门的时候,发现哥哥似笑非笑地看着我,那眼神分明是在说:我最亲爱的小兄弟,没事,还撑得住?

    或许,挑水辛苦、吃力,倒也没什么;而哥哥如此“幸灾乐祸”,把苦头转给别人后这种洋洋得意的表情,却让我愤愤不平起来了:哥哥啊,这本来就是你分内的事情,你袖手旁观也就罢了,怎么还要流露出这样一种“奸计”得逞后的得意劲儿呢?这种笑话,真的就这么好看吗?我,我可不是任人愚弄、摆布之辈!

    然而,当我要把扁担交还给他的时候,他却是死活不肯接。理由嘛,既然两个人都会挑水,凭什么还是他一个人扛?他的话,也不无道理;只是,我也不想一个人“独领风骚”了。

    双方各执一词,相持不下,于是,还真的出现了小哥俩抬水吃的一幕!伴随着这独特风景的,是一些旁观者的议论声:

    “‘两个和尚抬水吃’,不是传说啊,这一幕,就在眼前了!”

    “两兄弟抬水吃,比电影还好看,又不用买票——”

    “浩轩,你在前面,吃亏了,你哥哥老是把绳子往前移!”

    “背后不长眼睛,肯定吃亏的!”

    “浩轩,下一桶,你换到前面来——”

    “在前面是不好的,那句话说,牛走先来人走后!”

    ......

    这些话语,尽管满是戏谑、打趣的成分,没必要放在心上;不过,却也有点“当头棒喝”的意味了。怎么说呢?显然,对于抬水吃的做法,人们是很不以为然的;长此下去,只能成为人家茶余饭后的谈资!更重要的一点是,表面上看,抬水似乎有公平的一面;只是,这样一来,一个来回只能得到一桶水,只相当于挑水的一半!也就是说,付出的劳动和体力,未必就比挑水少。吃饱了撑的?为什么要走那么多趟呢?

    哦,是该当机立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