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2章 每天要吃半两参

    一路风尘,赶到邯郸城的时候,已经暮色四合,城门口的几个衙役打着呵欠准备关城门。

    陶清忙抖了抖缰绳将驴车赶过去:“几位小哥,我家母亲需要急诊,还望通融一下,放我进了城再关门。”

    几个衙役往车上看了看,有些犹豫不决,其中一个道:“让他进来吧,反正现在互市兴旺,晚个一时半刻也是有的。”

    另一个道:“放你进来倒是不难,只是哥儿几个晚上的酒钱还没着落,这个~”

    头前说话的衙役上来给了他一个爆栗:“什么银子你也敢贪!你看他们穿着打扮,一看就是穷苦人家,哪里有什么油水可捞的?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那些来往胡商,你搜刮一二也是应当,难为穷苦百姓算得什么?”说着那衙役开了半扇城门,放陶清金凤进城。

    陶清见那衙役三十来岁,面白净须,国字脸庞,一看就是正直之人,便冲那人作了个揖:“小哥真是贵人!不知尊姓大名,来日定当登门致谢!”

    衙役摆摆手:“罢了罢了,我不过是个看门的,哪里是什么贵人。我姓李名贵,全家上下,也就是我这个名儿贵了!”李贵说着爽朗的笑起来。

    陶清记了姓名,因了母亲病情要紧,不敢耽搁,赶紧拉了车去寻医馆。

    邯郸城有医馆不下十个,里头最会看病的,要数城中的“金草堂”,这里掌柜的是个年逾古稀的老者,医术极佳,称得上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只是早年采药跌伤了一条腿,医者不自医,那腿他自己愣是没接好,至今瘸着,于是得了个外号“铁拐李”,至于他本名儿叫什么,已经没人记得了。

    陶清金凤一合计,既然来了,就去最好的医馆吧,哪怕贵些,要是能去了病根儿,也是好事。陶清娘这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总这样挨着,自己胡乱配方子吃药,总是治标不治本。

    于是陶清牵着驴车来到“金草堂”门口,扣了扣门。已是掌灯十分,院子里人声响动,像是在用晚饭,陶清等得心急,又扣了扣门,比刚才几道大了些,并隔着门喊道:有人么?这里有病人,情况危急,请开下门看诊!”

    半晌才有小厮骂咧咧的过来:“什么时候了,号什么丧?这邯郸城里医馆也多了去,怎么一个两个全认上我们家!”

    陶清忙赔礼道:“实在是家母病的厉害,不敢叫那起子虎狼之医给胡乱看,还请小哥麻烦通传一声,请老爷子给瞧瞧吧?”小厮哼了一声,看车上陶清娘昏睡的样子,才不情不愿的回去通传了。

    金凤也跟着下了车,帮着陶清将陶清娘背进院子。不一会儿,那个小厮从正屋出来,领着陶清到了一个厢房:“你且在这等会儿,我们先生一会儿就来!亏得我们先生心善,若不然,你们还不晓得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陶清忙道了谢,把他娘亲轻轻放到床上,端了盆凉水来,金凤拧了帕子搭在她额头上,两口子焦急的在屋子里踱步。

    一会儿,听见外头有拐杖咄咄拄地的声音,金凤忙开了门,只见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拄了拐进来,也不多话,径直走到床前,见到陶清娘额头上得帕子,皱紧了眉头:“谁给她搭得帕子?”

    金凤忙把帕子取下来,小心问道:“是我,娘她身体发热,我才想这个法子给她退热,有什么不对么?”

    “铁拐李”道:“你只晓得她身体发热,却不知道她体内寒毒郁结,这只是表征罢了。”说着拄着拐到床前,旁边的小厮忙搬过来一把椅子,扶着先生坐下。

    “铁拐李”搭上了陶清娘的脉,捻着胡须思索了一会儿,脸色越来越差,陶清和金凤在旁边对视一眼,心里都是一沉。

    陶清上前行了个礼:“先生,家母的病?”

    “她这个寒症,已经侵入肺腑,早就治不得了,你们走吧!”铁拐李摆了摆手,就要站起来离开。

    陶清急了:“先生留步!您是这邯郸城里的华佗,若您不肯救,再让我们找谁去?我娘她吃了一辈子苦,没过过什么好日子,您发发善心,救她一救,我定然忘不了您的大恩!”

    铁拐李叹了口气:“倒不是我不肯救,而是你们治不起。她这病症,用什么方子都治不得,只能用人参汤慢慢滋养着调理,你道那人参不是用钱买的?一两人参就要一两银子,不过够两天的剂量,她这么年深日久的吃下去,只怕她的病没养好,连你们也拖垮了,还是算了吧。”

    花一两银子买一两人参,只够吃两天?陶清攥紧了拳头,指甲死死的扎进掌心里,眼神有些哀求的看着金凤,亲娘的性命他不能不救,可是,如此一来,可能他一辈子都会被债务压的翻不了身,若叫金凤与他穷苦一辈子,他怎么忍心,可若金凤真的离他而去,光是想想他就觉得心里疼得喘不过气。金凤也有些腿软,退了两步靠在床柱上,偏头看见陶清娘青白着脸,呼吸急促。

    时间紧迫,容不得金凤多想,忙从袖子里掏出好容易攒起来的十多两银子,捡出零散的铜钱,将十两整银子包起来,对“铁拐李”道:“先生,这是十两银子,算是我们的全部家当了,您给开方子吧,好歹先把性命救回来,剩下的钱,我们再想办法。”

    陶清有些惊喜的看向金凤,金凤瞪了他一眼:“傻愣着做什么,还不赶紧的想法子筹银子去,难不成那大元宝还能从天上掉下来砸到你头上?看我有什么用,等这十两的份例吃完了,看你怎么办?”

    “铁拐李”把银子还给金凤:“我这里没有人参,你给我银子也没用,自己拿了钱去药铺抓吧,提我的名儿,城中掌柜的都能通融些,也不会拿差的参到里头糊弄你们。我再拟个方儿,燕窝要比人参便宜些,两样儿配着吃,十两银子,够吃一个月。别的,就只能靠你们想法子挣钱了。今儿你们就先在医馆住下,明儿个自己寻去处吧,毕竟我这里地方小。”

    小厮在一旁呶着嘴:“不收诊费,至少您老人家把房钱收了,总是这样,咱们这儿都快撑不下去了!”

    金凤有些赧然,刚要掏钱,“铁拐李”摆手笑道:“咱们这是医馆,又不是客栈,收什么房钱,再说,我孙子在衙门里当差,不是有月俸么,养我这么个老人家,还不成问题。”

    小厮道:“贵爷是有俸禄,可是他也有妻儿,您老是拿他的钱来接济这些病人,哪里接济的完?”

    正说着,大门口走进来一个人,穿着衙役服饰,不是李贵还有哪个。

    “老爷子呢?”李贵进门就问,小厮听见忙迎了出去:“贵爷,先生在这儿呢!”

    李贵进来一看,陶清他们也在,笑道:“果然好巧,兄弟看病竟寻到我家来。”

    陶清忙施礼:“原来是小哥府上,多有叨扰!”

    金凤催促道:“清哥,你快去抓药吧,娘的病要紧。”

    陶清依言去药铺里抓了十两人参来,“铁拐李”打开一看,都是实诚的人参主干,不是拿根须子凑数的,便点了点头,让小厮拿了称了分量,分成二十分,拣出一份去熬了。

    “你这人参哪儿买的,以后还去那儿买,分量足不掺假,也不以次充好,十分难得了。”铁拐李道。

    陶清道:“离这里不太远,临街的拐角儿,有个蒋家药铺,掌柜的姓蒋,说是常年走东北的深山老林收来的,灵芝人参还有一些兽皮。应该是真材实货。老先生,这药材怎么辨认真假啊,那蒋掌柜说,有黑心的药铺把野树根锯了当人参,不懂行的也看不出来,我这以后怕是时常要买,您教教我,莫让人糊弄了去。”

    铁拐李习惯性的捻着胡须道:“人参这里头的学问大了去,懂行的行家能从地表枝叶的多寡分布,推断出地下人参的大小形状,不过你若只是看品相,怕买错了,那我教给你,这人参呢,采下来有三种法子保存,因此也就将人参分成了三类:生参、红参、白参。生参是采下来直接晒干,红参是上锅蒸熟了然后晒干,白参最复杂,在人参上扎了针眼,然后浸到糖水里两昼夜,三种人参虽说外表颜色不同,但也是有共通之处,一者,人参的木质都是半透明的,那些乳黄,奶白色都是土参或者桔梗冒充的,二者,那人参切开以后,都有一圈一圈的圆形纹理。记着这两点,一般就不会错了。”

    陶清一一记下,一时小厮端了熬好的药来,金凤忙谢过接了过来,小口小口的给陶清娘喂下去,过了一会儿,陶清娘的呼吸渐渐平稳下来,人也睁了眼,“铁拐李”细问过一遍病症,吩咐按时吃药,便道乏了,叫小厮扶着去休息了。

    金凤陪陶清娘在屋里说话,扶她坐起来,又倒了杯水给她喝。陶清娘喝了两口,问道:“闺女,咱们这是在哪儿啊?”

    金凤道:“娘,咱们在邯郸城呢?您掉到水里受了风寒,发了烧,又迷迷糊糊的醒不过来,我和清哥都吓坏了。”

    陶清娘道:“不过是受风寒,抓两副药吃了也就好了,怎么还闹到医馆里来了?刚我吃的什么药,怎么觉着像是人参?闺女,咱回去吧,这人参咱可吃不起,还不得把咱家吃出个窟窿来!”说着就要挣扎着下床。

    金凤笑道:“娘,你快安心躺着吧,当心又头晕了,咱们哪有银子买人参啊,给你吃的不过是寻常的野山参罢了,看着跟人参一样,其实不过是~那叫什么来着,哎呦我这记性,其实不过是桔梗的根罢了!”

    陶清娘还是不大相信:“真的?”

    金凤忙道:“真真的,比珍珠还真,娘你就放心吧!”

    陶清送了“铁拐李”出门,刚要回房照看他娘,就被李贵叫住了:“哎,陶清兄弟,咱们兄弟俩算是有缘,可否来我房中一叙?”

    陶清虽心中记挂娘亲,但恩人相邀也不好推辞,便跟着李贵回房,结果到了门口,李贵一看屋门关着,里头的灯也熄了,便歉然道:“实在抱歉,我家拙荆已然睡下了,咱们到庭院说话吧,正好那里的树下有石桌石椅,我再让小厮泡上壶茶。”

    陶清道:“不拒在哪儿说话,李兄大恩陶清无以为报,若有机会,定然报答。”

    两人在院中坐定了,李贵问陶清:“陶清兄弟刚才细细问了我家老爷子人参的辨认方法,难道仅仅是怕买错了药?”

    陶清叹道:“实不相瞒,今日买人参的那十两银子,就是我阖家全部积蓄了,再要买,真的就拿不出银子了,因此,在下想着,自己去东北走一遭,既然蒋掌柜的能去得,我也能去得!到那里收些人参还有兽皮什么的,回来转手卖了,我娘救命的钱也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