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章 一件红衣裳引发的大案

    陶大家的冲二河家的使了个眼色,两人也都站起来往家走。

    陶大家的脚步匆匆的走在前头,对二河家的道:“快些走,回去关好门,别让那小蹄子有机会回去换了衣裳,到时候等族长族人一来,看她怎么狡辩!”

    二河家的迟疑道:“大嫂,你这是做什么?虽说清哥儿媳妇这样做有些逾矩,可是她是新嫁媳妇,穿红的也应当。况且,她也并不知道咱们陶氏的族规,爹爹的丧事她也出了银子的,何苦再难为她呢?”

    陶大家的拉起二河家的胳膊,催她快走:“如今她弟弟中了秀才,定然是要参加秋闱的,都说他能高中,我看未见得,那邯郸城里达官贵人那么多,哪里轮得到一个村里来的穷酸书生做官,白往里搭银子罢了!往前她弟弟也该说亲了,诸多事宜还不是金凤张罗,需要的钱多了去,难道你想跟她一起背这个锅子?不如趁着这桩事,咱们把家分了,从此各过各的,我也省心!”陶大家的看的通透,这两个月,陶清没再上缴过一文钱,虽说此时田地里忙,可他终究还是去了两趟城里的,干了点零碎活,银子全交给金凤掌着。过不了十天半月,那麦子就该收了,若那时候再分家,少不得要分给陶清一份粮米,不如趁着现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捏着金凤点错处,让他们家净身出户最好。

    二河家的有些不忍:“说起来,金凤也没做错什么事,原来我看她不顺眼也是嫉妒的成分大些,如今我当了娘,有了玉泷,一些事就看开了,男人哪有靠得住的,谁见了美貌女子不多看两眼?”

    “你傻呀!怎么生了孩子,原来的泼辣灵光劲儿都没了?你自己不想争,也得为玉泷想想啊,他是家里男丁,以后要顶立门户,你也该为他多积攒些家业才是,要不然,等你年岁大了,容貌衰减,家里男人见异思迁再要娶姨娘,也不是没有的事,到那时儿子又没有产业,你可靠谁去呢?现在狠不下心,将田地分给外人,等以后日子不好过了,后悔都来不及!”陶大家的见二河家的有些动摇,继续劝道:“你以为我是为自己?我也是为了咱们陶家的香火,老三本来就不是咱们亲兄弟,咱两家可是骨肉至亲,就算分家,只要你同我一条心,我自然是向着你的,你扪心自问,嫁过来这两三年,我待你如何?”

    二河家的点头:“嫂子待我,自然是好的。”

    陶大家的又道:“如今老三两口子挣的钱也不和我交账,每日里一日三餐也是张着嘴吃饭,还有他老子娘,又不是咱们亲娘,没生没养的,咱们凭什么给她养老?多出这几张吃白饭的嘴,日子拮据又怪得了谁?”

    二河家的终于下定了决心:“嫂子说的是,我还有玉泷,二河是没指望了,整日里出去浪荡,吃酒赌钱,和年轻媳妇子调笑,正事一点不干。他爹不管,可我得为玉泷的将来考虑。咱们这就回去吧,再晚些时候,金凤就该回来了。”

    金凤不知道这些变故,更没想到穿错了一身衣裳就能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她在娘家的时候向来是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书上教给的礼仪章程虽说有守孝期间穿素衣的说法,可是金凤不知道陶家家规严苛,守孝是下了死规定的,一年之内必须穿素净衣裳,一律不许穿着红艳色,不然便是不孝的大罪名,是要接受族规惩罚的。

    满心因为弟弟中了秀才而高兴的金凤,提着竹篮到了爹娘坟前,摆上粽子、果酒,先将坟上的杂草清除了,又拿锄头添上新土,然后默默祷告:“爹娘,你们在天之灵保佑,小牧这次旗开得胜中了秀才,您保佑他秋闱和来年春闱也能高中,便是替咱们金家光耀门楣了,也算是没有辱没先祖。”

    金凤上完了坟,日头西斜,眼见着要黑天了,便提了篮子去地里找陶清,给他送些水喝。刚走到地头,就见陶清一个人扛着锄头从地里出来。

    “怎么又是你一个人,大哥二哥又偷懒!”金凤气恼道。

    陶清见是金凤:“你怎么来了?”又见金凤穿着银红的衣裳,皱眉道:“你怎么穿了一身红衣裳?你来时可有人看见?”

    金凤不明所以,有些茫然:“我去给爹娘上坟,顺路来给你送水。小牧中了秀才,我嫁了人,得告诉爹娘知道,叫他们高兴,所以才穿了这件比甲,有什么不对么?我来的时候经过村里,好多人都看见了呀!对了,你饿不饿,今儿端午,我包了红枣糯米粽子,你吃一个垫垫。”金凤说着从篮子里拿出竹叶包的精致的四角小粽子递给陶清。

    陶清这会儿哪还有心情吃粽子,拉着金凤的手就往家走,边走边道:“快回去把衣裳换了,穿件素净的。你不知道陶家家族的族规,家里没了老人,一年之内都不许穿艳色衣裳,过年过节也不许,你穿成这样让人看见,告到族长那里去,咱们在那家里恐怕就待不下去了。”

    金凤一甩手:“什么混账族规,我穿什么难道还要别人来管?律法上都没写的事情,怎么到了你们陶家就成了忌讳了,那孝顺与否,自在个人心里,岂是穿什么颜色的衣裳能看出来的,何苦做这些面上功夫?真要孝顺,老爷子活着的时候她们可曾亲手照料过一天?人死如灯灭,摆出这些讲究来吓唬谁,我偏不信这个,你叫我换衣裳,我偏穿着这件大摇大摆的回去,看他们拿我怎样!”

    “凤儿~”陶清想要再劝,金凤却一扭头走开了,陶清叹了口气跟上去,其实不过是因为他没钱也没田产,家里的房契地契都在大嫂手里,所以他才处处受挟制,但凡他陶清有一点立足的根本,又何须让金凤受这些委屈。

    金凤根本听不进陶清劝说,觉得族里就算有这样的族规,也不过是为了显示重孝道而已,能出什么大事儿。其实这事儿可大可小,但是经不住有人给穿小鞋啊,何况这下绊子的还是手里有些权势的。

    于是当金凤和陶清一前一后相伴着回到家门口的时候,就被那阵仗吓住了:门口围满了看热闹的村民,大门大敞四开,院子里站着坐着的,都是陶氏一族的族人,几乎能来的都来了。

    陶清娘站在一旁直抹泪,央告桂香的爹爹,也就是陶氏的族长:“他大伯,这是怎么话说,金凤这孩子来的时间短,一些规矩我还没来得及教她,大伙都是自家人,就通融通融,饶过她这一遭吧!”

    族长不说话,桂香站在一边冷嘲热讽道:“婶子你别忙着哭,待你家儿媳妇回来了你自己瞧,像话不像。若是真爱俏,你在自己家里爱穿什么穿什么,也没人说你不是。可是陶大叔刚没了两个月,她就穿成那样的去村子里招摇,知道的说你家没了老人,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家有什么大喜事呢!”

    金凤一听见桂香的声音就来气,拨开众人走了进去:“我穿成什么样关你什么事,我是偷你家的绢了还是裁你家的布了?带了这么多人,一遭两遭的来我家里闹,你们都如此清闲么,地里麦子不用浇?家里牲口不用喂?怎么一个个单爱管别人家的事,手伸的也忒长了些,有这闲功夫,不如多描两副鞋样子,多绣两件子衣裳,也显得你贤良淑德!”

    桂香气的跳脚,上来就要抓金凤的头发,族长拦下她,对金凤道:“好个牙尖嘴利的丫头!但这一回,确是你的不对,守孝期间穿大红衣裳,违了族规,村里这么多乡亲都看着,我也不好袒护你,不然坏了规矩,以后我这族长的话,就没人听了。”

    金凤冷笑:“族长的坦护我可承受不起。前儿袒护了我一遭,八两银子就没了,今儿若再来一回,我不死也得掉层皮。既然你们陶氏族规如此严苛,您老人家还是秉公办理吧,倒是不知,我这罪过多大,要受什么惩罚呢?”

    族长让金凤数落的有些尴尬,面上有些挂不住,本来他也不想兴师动众,可是她闺女桂香非要他来,况且上回金凤大闹一场,让他威严扫地,他也有心教训教训金凤,让她知道什么叫做长幼尊卑。族长干咳了两声:“按照陶氏族规,守孝期间有违背章程者,藤杖二十,逐出氏族永不得反,念你是新嫁媳妇,便减轻一等,直接杖责二十便了,来人,上藤杖!”有人将一个三尺长的木匣子抱上来,打开一看,里头一条紫荆长藤,藤条小拇指粗细,二尺长,十分柔韧。

    金凤看见藤条,心里打了个突,还真打?这要是一下抽下去,还不得皮开肉绽。天色渐黑,陶大家的点了几盏灯笼,将院子照的通明,大江二河也站在人群里,却并不出来说话。

    金凤扫了众人一圈:“不知是哪个长辈执刑呢?若要小辈们打我,我可不服!”金凤见桂香跃跃欲试的想要拿藤鞭,若让她来,定然是下死手打,说不定还会一鞭子抽到自己脸上,这花容月貌可就毁了。

    桂香讪讪的收回伸向藤条的手,众人也都面面相觑,谁也不愿意当这个恶人,族长看向谁,谁的眼神就瑟缩回去,装作事不关己。族长无法,亲自拿起藤鞭,从座位上站起来。

    陶清从外头冲进来,手里提着的锄头还没放下,他将金凤拉到身后:“我看哪个敢动她!你们欺负妇道人家算什么,金凤是我媳妇,这二十藤鞭我替她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