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三十七节 革新什么呢?

    <content></p>

    一般人谁会记住毕加索全名?</p>

    况且秦淮并未事先备课,却能在学生突然刁难时对答如流,说明秦淮真正研究过该领域,而且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p>

    你随便路问一个教授,哪怕专门研究艺术领域的,他也未必答得来。</p>

    秦淮能背出毕加索全名,怎么可能对毕加索没有半点研究?</p>

    见一群学生看着自己瑟瑟发抖满目敬佩,秦淮面色不变。</p>

    这种目光他早已见怪不怪。</p>

    “真·玛丽苏男主毕加索!”</p>

    有学生开始起哄。</p>

    “毕加索老色魔,五十多岁了,还找十六岁的少女当情妇,更可气的是,那位少女竟然心甘情愿,而且扬言:无论哪个女人,都无法抗拒毕加索的魅力。”</p>

    提及毕加索,风流…史一箩筐,男学生们议论纷纷,毁誉参半。</p>

    “也没有哪个女人能抗拒秦淮小哥哥的魅力!”</p>

    “对对对,秦淮小哥哥的魅力一样难以抗拒。”</p>

    行种女学生把话题引向秦淮。</p>

    这些话激起了秦淮强烈的求生欲望,他望了一眼窗外的商雅,连忙转移话题:</p>

    “这次我来央美,其实也准备了一些正经讲的课题。”</p>

    秦淮严肃的咳嗽两声,润了润嗓:</p>

    “我要讲的是,困扰了我们一百多年的国画革新问题。”</p>

    困扰了一百多年的国画革新问题?</p>

    秦淮话音落下,学生们猛得一惊,整个教室迅速鸦雀无声,一双双目光错愕的落在秦淮脸庞。</p>

    他们以为秦淮会讲几项简单的艺术理念,或者继续老生常谈一些基本笔法、墨法。</p>

    然而没想到秦淮竟然抛出了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p>

    这种话题可是烫手山芋,一旦观点不对,会被书画协会集体诟病,并且得罪各类派系啊。</p>

    是不是有些目无人了?</p>

    学生们为秦淮小哥哥捏一把汗……</p>

    原来,秦淮小哥哥谦谦君子的外表下,竟然藏着着一颗不羁霸道的心脏。</p>

    秦淮站在讲台,从一百年前开始讲述。</p>

    “十八世纪期,西方的坚船利炮将一个迟暮帝国的自信打得分崩离析。</p>

    各方面的自信心都在炮火烧焦凋零,国画领域当然也不能幸免。</p>

    当时,康有为鼓吹‘合西而为画学新纪元’。</p>

    陈独秀则大力提倡‘美术革命’,主张输入“洋画写实主义”以图新。</p>

    于是,华家的传统绘画开始了一场澜翻涛涌,风起云涌的争端。”</p>

    只用了寥寥几句话,秦淮便把局势挑明了。</p>

    学生们静静听着,前期都是背景介绍,真正的论证都在后面,故而他们耐心听着秦淮的讲述。</p>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20世纪国画革新的思潮,那是‘借西画改造国画’。</p>

    即采用西方的造型手法与理念改革国画。</p>

    记住,这里连国画的理念也要采用西方的。”</p>

    秦淮敲黑板画重点,板着脸站在讲台,不苟言笑的模样,俨然是一位严师。</p>

    秦淮确实非常严格。</p>

    陆小玉被他骂哭过呢。</p>

    ……</p>

    “凭借这股思潮,徐悲鸿、刘海粟、林凤眠开始驰骋画坛。</p>

    不过,在这场革新,也有画家坚定的延伸传统绘画命脉,如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他们以圣手回春的技艺,复使老树开花,国画因此重现曙光。”</p>

    秦淮在黑板写下两行名字。</p>

    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p>

    徐悲鸿、刘海粟、林凤眠。</p>

    “哇。”</p>

    一来划分出针尖对麦芒的派别,这堂课听起来好刺激!</p>

    学生们惊了,一个个打起精神,屏息静听,静等秦淮接下来的论点。</p>

    “学没有错,但在那个自信心严重崩溃的年代;在有一批名人提出救国必须废除汉字的时代。这种革新,绝对是矫枉过正了。”</p>

    论点出。</p>

    四个字——矫枉过正。</p>

    言简意赅,直接否定,胆儿真肥。</p>

    有学生猛得一愣,满脸错愕,矫枉过正四个字,是不是严重了一些?</p>

    当然,也有学生并不认同秦淮这个论调。</p>

    “革新了一百多年,你说矫枉过正矫枉过正?”</p>

    一位学生高声反驳道。</p>

    紧接着,便有数位学生开始驳斥秦淮的理论。</p>

    秦淮并没有与这位学生争论,而是不慌不忙的开口:</p>

    “我为什么说矫枉过正呢?这得从西方绘画和东方绘画的起源说起。”</p>

    秦淮转身在黑板写一行小字:对自然的态度。</p>

    秦淮的粉笔字十分工整,排版也严格从最顶部写起,没有一丝乱来——俨然一位强迫症晚期患者。</p>

    字成。</p>

    秦淮捏着粉笔转身,此刻,秦淮身缓缓凝着一种气势。</p>

    “听我慢慢解释。我们知道,无论非洲、亚洲、美洲、欧洲,艺术在最初阶段都会偏向写实。</p>

    华家古代的写实艺术成非常高,如秦始皇兵马俑,汉代青铜错金银犀牛,写实工艺领先世界。”</p>

    对于这一点,没有学生会反驳,华家两千年前的写实工艺真的可以吹爆!</p>

    “不过,艺术形式会随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出现变迁分化。</p>

    我们先看华。华家驯服了洪水,开垦了农田,自然让老祖宗们安定富足,故而老祖宗们对自然产生了亲切感。</p>

    于是在与自然长期和平共处的关系,国画与自然融合,产生了‘大音希声‘、‘天人合一‘这种老庄思想。</p>

    同时,个人形体在自然被慢慢忘却,人们融入一种更加广袤的感动,开始追求‘道’,追寻精神。</p>

    通俗来说,是华家的人由最开始的写实,聚焦到于精气神层面,精神修炼好了,才能创作出好作品。</p>

    古人言‘画分三科’。三科分别是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p>

    人物画,画的是人类社会体系。</p>

    山水画,画的是人与自然。</p>

    花鸟画则是各种与人和谐相处的生命。三者结合,便涵盖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考。”</p>

    说得好有道理!</p>

    秦淮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解释还穿插着专业知识与理念,原本枯燥的讲课,在秦淮的娓娓道来下变得津津有味了起来。</p>

    “再看起源于古希腊的西方艺术。古希腊属于海洋明,为了生存,古希腊人不得不克服恶劣的自然,因此,他们与自然对抗,憎恨自然,故而他们并不以自然为美,而是以人为美,如此衍生出来的艺术形势是精确的素描。”</p>

    秦淮敲了敲黑板,在希腊下面写了素描,个人形体几个字。</p>

    在华下方则写下了精气神,天人合一七个字。</p>

    “我们的艺术,由写实发展到忽略人的存在,以精气神驾驭笔墨,完全是超前的发展。”</p>

    “不信你们把目光转向西方,十四世纪,当西方从草原游牧安定下来后,印象派抛弃精致的素描写实,开始走模糊路线。</p>

    野兽派不再讲究透视和明暗、而放弃传统的远近例与明暗法,采用我们一惯使用的平面化构图、使得阴影面与物体面的强烈对。</p>

    至于毕加索,后期的画作有很多线条都类似书法线条,因为他临摹过齐白石的画作。</p>

    还有蒙德里安的《红黄蓝的构成》。直接把曾经的斑斓的西方色彩减成了三种。</p>

    纵观西方艺术高速发展期,是基于生活安定,游牧理念逐渐改变成安居观念,从而导致艺术发展的时期。</p>

    但他们现在所发展的,其实我们早发展两千年了。因为我们两千多年前开始安定,故而西方近现代派系,在我们的古画都能找到影子。</p>

    毕加索越来越注重线条勾勒,黑色的线条与书法笔画异曲同工之妙。</p>

    蒙德里安的画作,直接将画布涂成不同颜色的小格子,颜色只有三种,采用对来渲染感情。</p>

    然而我们很早以前开始玩类似的极简模式,譬如由色彩斑斓的写工笔画,转为使用黑墨与白纸。黑与白,是囊括世间一切的究极对。</p>

    当西方开始发掘表现人物的感情、神韵、气质时,我们魏晋时期的著名画家顾恺之针对人物画提出“神形论”,树立注重体现人物精气神的绘画标准。精气神是国画的精髓,不能丢啊!”</p>

    秦淮叹息了一声:</p>

    “如今,许多画家嘴里嚷嚷着革新国画,然而却是邯郸学步。</p>

    西方的没学成,国画笔墨蕴含的骨气、神韵、丘壑、品德修养亦荡然无存,变成了四不像的群魔乱舞。这种革新,不要也罢!”</p>

    学生们一身的鸡皮疙瘩,秦淮真的敢说啊。</p>

    不怕被某些人带节奏吗?</p>

    然而秦淮好像一副有恃无恐的模样,淡定安然:</p>

    “相于西方绘画的视觉冲击力,国画十分含蓄,门槛颇高,如果说西方绘画可以一见钟情,那么国家则是日久生情,越品越有意境。</p>

    而且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西方绘画日渐难懂,不正是国画曾经走过的发展规矩吗?”</p>

    “好像真的是这样!”</p>

    台下的学生眼前一亮,秦淮的这个理论,貌似无可辩驳。</p>

    翻开艺术史,便会发现,西方艺术发展直到十四世纪还停滞不前。</p>

    当他们征服了自然,开始安定之后,才开始艺复兴。</p>

    而他们由写实具象走向抽象、走向把个体融入自然……这一条路,华家早已走了整整两千年。</p>

    所以到底要革新什么呢?</p>

    “当然,学一些和我们截然不同的立体构图还是可以的,华民族一向包容。</p>

    但要说用西方的艺术理念改革国画,把国画的精髓改得面目全非,抱歉,这简直是无稽之谈。”</p>

    秦淮观点鲜明,一点儿也不含糊。</p>

    他生活的年代和一百年前截然不同,故而态度也与前人天差地别。</p>

    好像曾经伏尔泰在著作写道:国的政治体系是世界最完备的体系。</p>

    然而伏尔泰之后,西方迅速崛起,华没落,这套政体在其它思想家的著作成了最黑暗的体系,被贬得一不值。</p>

    同理,今天有人自豪的说:联合国报告书最薄的一本是国的。</p>

    这是自豪自信。</p>

    但一百年前,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必须废除汉字,只有使用英才能救国。</p>

    拳头即是真理这句话完全正确。</p>

    秦淮回头看了一眼黑板,他要讲的东西都差不多了。</p>

    “说这么多,其实是想告诉各位,化自信不能丢,当然我不是让你们一味膨胀,我希望我们都能自信,且眼界无穷世界宽,去学习世界各地的优秀化。</p>

    但是,请记得保管好我们自己的化。</p>

    爱默生曾经在《论艺术》一书说过:‘尽管我们要到全世界寻找美,但你必须身带着美,否则你找不到美。’</p>

    所以不管未来你们将走到哪个国度,走到世界的哪一座山,你们‘身带着的美’其实是华家五千年的传统化积淀,请务必将这份五千年的积淀……自信满满的保管好!”</p>

    秦淮表情凝肃,一字一顿,铿锵有力。</p>

    听得这话,学生们面有感动。</p>

    “你们身带着的美,其实是华家五千年来的传统化积淀。”</p>

    这句话真好啊。</p>

    学生们一脸遐想,他们看到讲台的秦淮身粲然发光,那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可却莫名耀眼的风采。</content></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