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八十章 雪花落下,吐蕃三万士兵支援九曲

    “吐蕃想阻拦哥舒将军和慕容将军。”

    得知吐蕃大军北上后,李瑄立刻明白吐蕃的目的。

    九曲之兵见临洮军是硬骨头,又担心宛秀城被攻破,所以有此决断。

    李瑄已从树敦城的俘虏口中审讯出一些吐蕃的重要信息。

    吐蕃一万羽林禁军,和驻扎在牧区的一万骑兵,已离开九曲前往青海支援。

    现吐蕃在九曲,大莫门城兵力三千,宛秀城兵力四千,洪济城兵力三千。

    还未建成的玛曲、河林等四座城池,差不多能集结一万兵力。

    粮食屯区、黑峡川等地,能集结不足八千兵力。

    总共三万余,其中骑兵只有不到三千。

    剩下的就是九曲吐谷浑部和白兰羌部!

    若没有青海、赤岭方向的援军,吐蕃根本不可能是他们的对手。

    吐蕃在庞大的九曲调兵遣将需要一定时间,李瑄没有让麾下连夜出发。

    今晚暂时修整,养精蓄锐,待明日再出兵阻击,完全可以跟上。

    天一亮。

    士兵们享用过羊肉后,全部上马。

    轻骑和精骑,此时一人三马,他们把陌刀军、重甲步兵、弩兵的马引来骑乘,以便于更快机动。

    李瑄留张兴在洪济桥指挥。

    留下高适,让他守树敦城。

    随军的唐军工匠、佐吏、辅助人员大部分留在树敦城。

    李瑄行军只携带一些军医。

    宰杀一些牛羊,放在马上,作为补充力气的食物。

    只有岑参和两名典军,四名随军,来记录战斗情况。

    洪济桥数十里内还有洪济城、大莫门城,要小心防备。

    不过李瑄猜测自树敦城被攻陷后,大莫门城、洪济城的吐蕃守将,绝不会轻易出兵。

    高适也应李瑄的吩咐,将吐蕃两千套锁子甲交给李瑄,放在马上携带。

    还有一些吐蕃各种旗帜。

    “轰隆隆!”

    李瑄一声令下,大军在九曲席卷。

    明明是吐蕃的国境,唐军如入无人之地。

    周围的洪济城、大莫门城,如李瑄所料,皆闭门不开,且士兵要严阵以待。

    在这种情况下,吐蕃主力还必须与大唐交战。

    因为上一次皇甫惟明深入吐蕃境内,攻破洪济城,为报复吐蕃达化屠城,杀死数千吐蕃百姓,使尺带珠丹勃然大怒,处置了驻守九曲的小贡论。

    如果其他吐蕃步兵和诸城的守军一样,龟缩在城中。

    那唐军大开杀戒,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

    再不济,唐军也会将吐蕃牧民、百姓,驱赶入大唐,削弱吐蕃的力量。

    吐蕃在九曲城池不多,大多数百姓都是露天而居。

    那些军城规模不大,本就有数千士兵,不可能容纳吐蕃百姓入内。

    就比如树敦城,里面有七百多余铁匠、工匠,还有辅助人员、奴仆一千五百余人,再加三千士兵,哪还能让其他百姓进入。

    “启禀李帅,吐蕃的大军现正在宛秀城南三十里的地方集结!他们由骑兵护送,已经有一万多人。周围还有白兰羌、吐谷浑的骑兵。”

    奔行一个时辰后,斥候营探马向李瑄禀告道。

    “等他们聚集完毕,就是我军攻破他们的时候!”

    李瑄已经想到如何去对付吐蕃联军。

    而且吐蕃为了抵抗唐军骑兵,聚集在一起也是必然的。

    就等北方的积石军、七千吐谷浑士兵靠近。

    李瑄战斗喜欢先围歼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样才能做到最大的胜利。

    “李帅,您携带吐蕃的盔甲,旌旗。是否要扮演吐蕃士兵,何不派骑,算计一座城池!”

    中途换乘休息的时候,岑参向李瑄说道。

    “岑司马,你有什么想法?”

    李瑄问岑参。

    “可在大莫门城前上演苦肉计,我军骑兵追击扮演成吐蕃骑兵的士兵。距离城池近的时候,一部分伪装的骑兵来拖延我军“追兵”,另一部伪装的骑兵奔向大莫门城的城门。吐蕃守将见此危机时刻,说不定就会打开城池,让伪装的士兵入内……”

    岑参向李瑄建议道。

    “岑司马的建议很不错。但不论是大莫门城、洪济城,还是宛秀城、百谷城,都不是战略要地,远未有树敦城重要。我们的目标是收复九曲,这些城池只是为我们增添一些战功而已。”

    “就算按照岑司马的建议,成功拿下大莫门城,我们假扮吐蕃士兵的信息也会传出去。大莫门城,不过三千士卒而已。如果我们能利用假扮敌军,将吐蕃宛秀城以南的两万吐蕃士兵攻破,并威服白兰羌和吐谷浑,最终的战略意义远远大于一座大莫门城。”

    “机会只有一次,不可复制。岑司马的办法只是中等计策,我们所需要的是上策。像后汉的冯异假扮赤眉军,而大败赤眉一样,成为我们收复九曲的关键一步。”

    李瑄婉言拒绝岑参诈骗城池的建议。

    在开闸门之前,守军随便问一句就会露馅,而功亏一篑。

    如果在关键时刻,扮演的铁骑出现在吐蕃步兵阵形的后方。猛冲猛驰,吐蕃士兵就算想问也来不及了。

    “李帅的眼界,非我能及也!是我未考虑周全。”

    岑参和许多将领一下,把攻城作为占领一地的标志。

    毕竟连史官写史,也会对攻城大书特书。

    现经过李瑄的提点,岑参明白歼灭敌人主力的重要性。

    只要歼灭大量吐蕃士兵,剩下的几座城池,慢慢用重型攻城器械进攻即可。

    如果可以,李瑄不想攻城。

    但他也知道,拿下九曲,必须把这些钉子拔下。

    因为他要面对青海的吐蕃士兵反扑,九曲必须要安稳。

    如果黄河结冰前未拿下这几座城池,他们就会颇为棘手。

    李瑄已经吩咐哥舒翰,不要吝啬箭矢,先射几日,再寻找破绽攻城。

    “走吧!据说吐蕃的一名大论在九曲,看看他敢不敢随主力一起行进!”

    李瑄笑了一下。

    擒拿吐蕃大论,相当于抓住大唐的宰相。

    这是一等的军功!

    李瑄知道吐蕃最有权势,最有威望的大论是没庐穷桑倭儿芒。

    有机会李瑄一定会会他。

    ……

    赤岭,鸡心谷。

    大战还在持续,刀光剑影,血流成河。

    尸体一层一层地在谷中铺开,血液冻成冰块。

    唐军已经趁着吐蕃攻击的缝隙,退出最原始的防线。

    他们有足够的车辆和鹿角,能新组防线,让吐蕃头破血流。

    虽然唐军的伤害不小,但吐蕃的伤亡更是在唐军数倍以上。

    唐军为了将吐蕃牢牢吸引,还在石堡城下点燃三股狼烟,让吐蕃觉得十万火急。

    他们再急也没用,想要攻破唐军,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因为唐军在战斗中即便撤退,也十分有分寸。

    唐军一点狼烟,石堡城的吐蕃守军顿时觉得不对劲了。

    悉诺罗立刻让麾下也将狼烟点起,向没庐穷桑倭儿芒传递一种讯号。

    然而石堡城将狼烟点燃的时候,唐军立刻将狼烟浇灭。

    悉诺罗干脆让士兵只点燃一个烽火台,释放情况不是很紧急的讯号。

    但唐军立刻用临时搭建的烽火台,点燃两股烟柱。

    这使得悉诺罗吹胡子瞪眼……

    石堡城的情况在数十里外的没庐穷桑倭儿芒眼中,是快要坚持不住的征兆。

    他不禁大骂悉诺罗,在石堡城囤积那么多兵甲器械,怎么才几天时间,就坚持不住呢?

    鸡心谷已经变成消耗战,没庐穷桑倭儿芒只能不断往里面填人。

    只希望唐军会坚持不住而崩溃。

    然而就在没庐穷桑倭儿芒将精力都投入在鸡心谷之战时,一道消息,让他如遭受五雷轰顶!

    唐军铁骑突袭九曲!

    现已控制洪济桥,攻破树敦城!

    等于说,九曲已经被唐军截断,他们只能通过羊皮筏传递消息。

    “唐军这是要将我吐蕃赶出黄河、青海啊!”

    没庐穷桑倭儿芒也已经明白唐军的目的。

    青海需要五万骑,去拖住李瑄的三万骑,他们这边也在苦战。

    兵力已经捉襟见肘。

    如果调一部分士兵去九曲支援,他们想要冲破鸡心谷去支援石堡城,是难上加难。

    “大论,唐军不仅仅有两万骑突袭九曲,还有一万多步兵携带大型攻城器械入内,这摆明了是为吞并我疆土。现黄河西面的树敦城已经失守,如果黄河东面的宛秀城、洪济城、大莫门城、百谷城被拿下。我们将很难再夺回九曲。回援九曲,是必然的事情,请大论决断。”

    一名属吏向没庐穷桑倭儿芒说道。

    “我担心唐军将铁甲大盾挡在洪济桥东面。那样我们就无法渡过黄河了。”

    没庐穷桑倭儿芒很害怕这一点。

    他此时有点后悔将九曲大部分骑兵调走,使九曲缺乏骑兵。

    “就算是乘坐羊皮筏,也要渡过黄河支援,我们等不到黄河结冰……”

    属吏还有一句悲观的话没说。

    那就是即将失去九曲,也要将洪济桥毁掉。

    以免唐军通过洪济桥,随时出击青海。

    “那就先将树敦城重新夺回来。”

    “派遣两万步兵,奔袭至洪济桥。同时,准备好羊皮筏、牛皮筏,用这些渡过黄河。”

    没庐穷桑倭儿芒咬着牙下达命令。

    “遵命!”

    几名吐蕃将领立刻去调兵遣将。

    “又失去两万精锐,我们还能拿下鸡心谷吗?”

    没庐穷桑倭儿芒不禁发出怀疑。

    他手下现在包括通颊、苏毗、吐谷浑、党项等部,只有不到五万人。

    其中,一万多的党项、吐谷浑,战斗力弱小。

    通颊和苏毗,士气也不高昂。

    没庐穷桑倭儿芒陷入自我怀疑中。

    他总感觉自己遗漏了什么,自唐军进攻赤岭诸戍堡开始,他们一直被唐军牵着鼻子走。

    不知不觉,没庐穷桑倭儿芒更老了,他一个六旬老人,几天几夜几乎没睡觉。

    心系战斗,一直不下。

    他看着阵前不断倒下的勇士,尸骨如山,惨绝人寰。

    看着远处天空中的狼烟,似乎颜色已经改变。

    看着唐军的营垒密集,喊声震天,鼓角激烈,没有一点乱掉的迹象。

    看着阴沉沉的天空,像是上苍在发怒一样……

    一片晶莹的雪花飘飘摇摇,落在没庐穷桑倭儿芒苍老没脸庞上。

    冰凉的触感,让没庐穷桑倭儿芒身体一颤。

    他幡然醒悟,知道不能在鸡心谷战斗下去,立刻下达军令:“停止战斗!”

    抽调两万吐蕃步兵后,没庐穷桑倭儿芒已经明白,必定拿不下鸡心谷。

    既然如此,何必白白浪费士兵的性命呢?

    “呜呜……”

    悲凉的撤兵号角响起来。

    吐蕃士兵听到撤退的号角后,离开与唐军的枪矛对攻中。

    唐军趁着吐蕃士兵撤退的阵形骚乱,强弩兵射出弩箭,让上百名吐蕃士兵没有撤出去。

    “大论,铁刃城何如?”

    一名叫尚多热尔的吐蕃大将看到停止的号角后,奔到没庐穷桑倭儿芒面前询问。

    他们需要不断地向唐军施加压力,才有可能攻破鸡心谷。

    一旦给李瑄整军的机会,之前的努力会付诸东流。

    “铁刃城很重要。但我们在土蛇年失去铁刃城的十余年来,不一样渡过难关。但九曲不容有失。我们需要集中力量,保卫九曲。”

    没庐穷桑倭儿芒向诸将和尚多热尔解释道。

    他怕进攻到底后,不仅石堡城失去,他们这五万士兵,也会折损在攻坚战中。

    唐军准备的太充分了。

    “如果我们退出,唐军说不定会反守为攻!”

    尚多热尔想着唐军会从东山口冲入青海。

    “所以我们接下来要布下防御,与唐军在鸡心谷对峙。我们再调遣一万人去九曲。四万人足以守卫赤岭!”

    没庐穷桑倭儿芒不担心这点。

    他巴不得唐军主动进攻他们,因为那样唐军会流更多的血。

    “我们遵从大论的吩咐……”

    尚多热尔也清楚事情的重要性。

    没庐穷桑倭儿芒自土龙年(开元十六年)代替韦达扎恭禄为大论,已有近二十年,堪比“大唐李林甫”。

    其他大论换了又换,只有他屹立不倒。

    这当然不是没庐穷桑倭儿芒专权独断,而是他在吐蕃上至尚族,下至百姓,有极高的声望。

    同是尚族的大论,都要称呼他为“大论炯桑”。

    在他决定这件事后,其他将军便不再反驳,专心执行命令。

    总共三万士兵,被调派至九曲。

    其他的部族,退后数里,在一处只有两里多的山口,驻扎防御。

    同时,没庐穷桑倭儿芒向尺带珠丹上奏书,希望能继续征调青壮,特别是骑兵,前来九曲、青海支援。

    南诏、剑南、小勃律、天竺等地,可以适当抽一些兵力。

    他还表明此刻的危机情况。

    李瑄和其他唐将不一样,这三路并进的手段,明显是为吞并九曲、青海而来。

    如果不想失去,他们必须有足够的兵力。

    在奏书上,没庐穷桑倭儿芒保证会为吐蕃争取一次胜利,以激励士气。

    将唐军驱赶出九曲,就是没庐穷桑倭儿芒眼中的胜利。

    所以,没庐穷桑倭儿芒又传令论悉颊藏,希望其利用白兰羌和吐谷浑部,以守为主。

    等待援军的到来!

    ……

    “吐蕃不仅放弃进攻,还在向后撤退。”

    唐军也意外吐蕃突然停止进攻,高秀岩觉得他们还有许多余力。

    “是李帅成功吸引吐蕃,对面的吐蕃主帅,觉得无希望攻破我们,所以不得不退兵。让他们放弃石堡城,也是为难他们了!”

    刘单缓缓说道,也只有这一個答案。

    当吐蕃觉得无法攻破大唐的阵形后,撤退也是必然。

    两害相权取其轻!

    吐蕃要舍弃石堡城,保住九曲。

    “刘判官,我们要不要乘胜追击?”

    高秀岩向刘单问道。

    “没有必要。吐蕃不一定会退出赤岭东山口,他们若在前方布置。我们也难以攻下。”

    刘单摇了摇头。

    他们也不能退出,他们要守着,让吐蕃不知道石堡城的情况。

    “河西、陇右诸军的骑兵现正在鸡心谷当成步兵使用,我军可以调集一万骑兵,退出东山口,从积石军渡口渡过黄河,入九曲支援李帅。”

    河西掌书记段秀实向安思顺、高秀岩、刘单等建议道。

    既然吐蕃退出,已无心恋战。

    他们就算调走一万骑兵,依然可以守住。

    而一万骑兵,能在九曲发挥关键作用。

    吐蕃不再参加鸡心谷战役,明显准备抽调大量步兵,到九曲支援。

    “嗯!我同意……”

    “同意……”

    安思顺和高秀岩等人被李瑄授予军权,商议过后纷纷同意。

    由荔非元礼和荔非守瑜兄弟,在夜晚的时候率领一万骑离开鸡心谷,到积石军渡口……

    最多三天时间,他们就能到达九曲之地。

    ……

    没庐穷桑倭儿芒沉定过后,急于探查大唐境内的情况,不得不派遣一批士兵,从东北山口、西山口、以及曾经建立戍堡的崎岖小道,进入大唐,探查消息。

    唐军在红岩堡、鹰山堡等戍堡和诸山道埋伏的一万士兵发挥作用。

    一番伏击,吐蕃死伤上千人,也没能通过赤岭。

    没庐穷桑倭儿芒得知唐军在诸道还有埋伏,特别是东北山口和西山口,都有数千名唐军后,心里更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之前没有支援红岩堡和鹰山堡,再次去进攻,已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值此时刻,没庐穷桑倭儿芒必须坚定不移地去救援九曲。

    为防止青海出事,他让青海那边的五万骑兵、两万步兵,互为犄角。

    以拖住李瑄为主。

    青海安稳,九曲那边才可以全力以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