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七十一章源帮

    刘斌的事件,在我心中已然下了决定。

    他不听我的话,自作自受,那就不能怪我这位当大哥的不讲情义。

    这件事被我抛在脑后。

    眼下,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安排,那就是抢占地盘的行动。

    我想过挨个场子去打,靠最原始,也是江湖人最平常的方式拿下地盘。

    可那样的过于麻烦,劳神伤财,而且战线拉得太远,其他人都有防备心后,很难打。

    我们人手本来就少,不占据优势,只能选择更为迅速的解决方式,最好是能够一次性的解决。

    下午,我约见了李彦秋,一同面谈。

    我们两个人坐在棋牌室简陋且狭小的办公室内,面对面。

    我和他的脸上都带着一抹惆怅。

    因为,我们都没有什么好的主意。

    “东哥,我觉得还是先拿下许老板的道北,稳定一段时间在去碰谢财鱼的道南。

    至少有许老板在背后压着,在道北不至于把事情闹大。”

    我们两个人足足沉默了几分钟,突然,李彦秋抬起头,看着我说。

    我思考了一下,他说的却是有道理,提的建议也是当下最稳妥的方式。

    我们拿许万生的地盘,许万生非但不会出手,还会一定程度的限制他的人,毕竟,我们提前打过招呼。

    但我们去抢谢财鱼的地盘,对方拼命反抗不说,还有可能引得谢财鱼亲自下场。

    相对来说,拿许万生的地盘难度更小,适合我们。

    等我们拿下地盘,招兵买马,有足够的弟兄时,再去抢占谢财鱼的地盘。

    “我觉得这样稳妥一些,你觉得呢?”李彦秋问我。

    “行,就按照你的方式做。”我点头答应。

    我的弟兄少,他的弟兄多,抢占地盘时,也是他的人去做主力军。

    他出力多,既然他有了决定,这个决定也是一个相对正确的选择,我自然不会反驳什么。

    “就按照你刚才说的方法,把他们所有场子的负责人都抓到一起,然后一锅烩!反正是面子工程。”

    李彦秋爽快的下定了决心。

    一锅烩是我的主意。

    我的打算是通过跟踪,蹲守等方式,待到那些场子负责人落单时抓到一起。

    然后通过手段,屈打成招,让他们恐惧,然后把场子让出来。

    这种方式,能够减少麻烦,还不需要太多的人手。

    这是我提出的办法,我最初的打算是将这条街上的,无论是谢财鱼的人,还是许万生的人,都抓到一起。

    但后来,我和李彦秋细细研究后,发现实施难度太大,想把所有人都抓到一起,是一个大工程。

    需要的人手和精力都很多。

    我这边人手有限,李彦秋的人,大部分都需要负责县城的生意,能够调动的人手也有限。

    无法做到这一点。

    但是,只抓道北许万生的这些场子负责人,还是够用的,毕竟是走一个过场,正如李彦秋所言,是面子工程。

    暗地里,早就跟许万生达成了共识。

    “我觉得一锅烩不太好。”

    我思考了一下,摇头拒绝了这个想法,这个想法虽是我提出,却又被我否决。

    我否决这个提议,自然有我的考虑。

    “既然是面子工程,那更应该打的响亮,给道南的那些人看一看。”

    走过场的事情,应该摆在台面上,大张旗鼓。

    真正的抢夺,才要放在暗地里,快准狠。

    “也好,正好把咱们的名号,在这个街道上打响!”李彦秋一拍桌子,做了决定。

    “对了,光说打响名号,咱们也没个名号啊。”李彦秋眼睛一转。

    “秋哥的名号,在这浔江口不响亮啊,哈哈哈。”我调侃道。

    “那不一样,现在在这条街道上,是咱们两兄弟的联盟,就应该有一个咱们两兄弟的名号。

    就像陈浩南的红兴帮,乌鸦的东升社一样,咱们两个也应该取个响亮的名号,哈哈哈哈。”

    李彦秋这家伙就是主意多。

    但是他的提议,的确是一个好主意。

    单凭他李彦秋一个人的名头,在整个浔江口,都属于是小字辈。

    虽说,大家都认为他是年轻一辈的大哥,但毕竟是年轻一辈。

    跟那些老牌大哥,排不上号。

    但如果我们成立一个帮派,意义就不同了,给江湖人传达的概念和心理暗示也是一种不同。

    李彦秋是一个个体,帮派是一个团体,区别大的很。

    “叫什么呀,英雄会,斧头帮,哈哈哈。”我笑着问,他的主意我十分认可。

    “嗯.....”

    李彦秋略作沉吟,思考了两秒说:“青帮怎么样?打着杜月笙的旗号,招摇撞骗也方便,哈哈哈。”

    青帮的旗号,如果在四五十年代,或许还能唬住一些人。

    打着青帮的旗号,走到哪里别人都会敬畏几分,哪怕当年英国佬殖民的香港,杜月笙在那边,也是威震八方。

    当地各个帮派,都需要敬而远之。

    当年的李裁法就是打着杜月笙的旗号,在香港混的风生水起,被号称是香港杜月笙。

    但今时不同往日,半个世纪过去了,青帮和杜月笙,都是历史。

    以前的江湖人,听说青帮会敬畏,现在的江湖人听说青帮,只会觉得我们没创新,神经病。

    “洪门呢?”

    见我没有回答他的青帮,脸上还挂着戏谑之色,李彦秋咂了咂舌,再次提议道。

    “不是哥们儿,都现代,你还要搞反清复明呀。”我点燃一根香烟,调侃道。

    “擦,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倒是想想啊。”李彦秋哼了一声,拿起我放在桌上的烟盒,点燃一支。

    “源帮怎么样?咱们刚在市区站稳脚步,长沙路是咱们发展的源头,也寓意着源源不断。”我提议道。

    后面这几句话,是我胡编乱造的。

    我之所以提出源帮的名号,是根据原江市的原来取的名。

    本来想叫浔帮,心中默念几句感觉瘪嘴,不如源帮听起来丝滑,因此才做了这个决定。

    李彦秋闻言,拍手叫好:“好名字,从今天开始,咱们就是源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