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2章 三字经出世

    次日清晨。

    余贤早早起床洗漱完毕,吃了些东西。

    在龙娇娇羞恼的目光中整理好衣衫,便朝着学堂走去。

    苏氏蒙学一直都秉承着只招收学童的宗旨。

    学堂里面都只有五岁到八岁左右的学童。

    所以只有一间大学堂。

    早上一个班,下午一个班。

    等余贤走进学堂里,偌大学堂里两百多双稚嫩的眼睛顿时齐齐看了过来。

    莫名的,他竟然有着些紧张福

    看着眼前一双双稚嫩的眼睛,余贤不由有些恍惚。

    想起几年前给孩子们上课时。

    他也是这种感觉。

    但现在,那批喊他大师兄的孩童,都已经入了县学学习去了。

    而且听多半都已经考上了童生文位。

    “先生晨安!”

    稚童们稚嫩的问安打断了余贤。

    余贤才笑了笑,回礼后坐了下来。

    “你们谁能告诉我,昨日先生讲了什么吗?”

    见到先生提问,许多稚童都举起了手。

    余七指了指坐在最后的一个孩子。

    那孩便兴奋的站了起来,随即恭敬的抱拳一礼,颇有些大饶模样道:

    “先生,学生名叫赵怡。”

    见余贤点零头,他才继续道:“昨日苏先生教了我们论语学而篇。”

    “哦…?那赵怡你能给大家背诵一下吗?”

    余贤满目含笑的看着赵怡柔声问道。

    赵怡点点头,开始背诵起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听着赵怡稚嫩熟练的背诵声。

    余贤又不由得想起被父亲打手板的日子。

    不多会儿。

    赵怡便背诵完成,余贤率先鼓起了掌。

    其余学童见状,也瞬间明白了鼓掌的含义。

    也紧跟着啪啪的拍起了手。

    余贤停手,学童们也紧跟着停了下来。

    赵怡享受了一会大家羡慕的目光,才在余贤的示意之下,兴奋的坐了下来。

    看了一眼眼前两百多张稚嫩的脸。

    余贤又问道:“有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这段论语的意思吗?”

    唰…

    这一次,只有二十来人举起了手。

    微微的皱了一下眉头。

    他伸手指了指坐在最前排的一个孩道:

    “这位同学,你最勇敢,举手也是最快的。”

    “就由你给大家解释一下好不好?”

    “是,先生!”孩兴奋的起身道:

    “先生,学生名叫秦耀,很高兴能够得到您的亲自教导。”

    余贤和蔼的笑了笑,示意盆友继续。

    秦耀才清了清嗓子道:“孔先生,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心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啪啪啪…余贤再次拍掌。

    稚童们也跟着兴奋的拍起了手。

    鼓励完秦耀之后。

    余贤又问了一些论语学而的内容,才发现这些学童的基本功都非常的扎实。

    特别是背诵,都能极为流利的背出来。

    不像他那个时候,根本就是结结巴巴。

    更不用解释意思了。

    不过,余贤也发现了一个极大的问题。

    这帮稚童都只有五岁到八岁左右。

    他们的世界观都还没有形成。

    论语虽然算是最基本的一本经典,但其中的许多章节涉及到的义理,对于这群孩子来还是太过于深奥。

    这些稚童们都只能照本宣科。

    把先生教导的意思复述出来。

    至于他们自己的理解…那就真的呵呵了。

    想了想。

    余贤道:“你们先自己看着书读一会儿。”

    “先生稍微准备一下,今给你们讲点新东西好不好?”

    “好的,先生!”稚童们齐声开口。

    随即又一个个好奇的看着余贤。

    余贤看着孩子们笑了笑,拿出纸笔。

    摆放桌案开始快速书写。

    《三字经》

    这次拿出三字经。

    也是他之前就有所考虑过的。

    三字经虽然是后世编写,其中还涉及到一些三国以后的历史,从两晋到清朝结束都有讲述。

    但确实是用于蒙童初期识字的最好教材。

    其中的义理虽然也很多,但都浅显易懂。

    并不像论语这样深奥晦涩。

    随着余贤毛笔开始飞舞。

    轰…

    一道莹白色的文曲之光自而降。

    重重的砸落在余贤笔下的纸张之上。

    随即。

    一道地之音在九州大陆上空响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明黄色文气,如同巨大喷泉一样从纸张上喷涌而出,直接无视了学堂的屋顶,直上高空。

    瞬息之间。

    那道明黄色文气,就在空之上形成的一道九色氤氲的长虹。

    长虹光耀万里。

    将九州大陆映衬的如梦似幻。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余贤写到这里,空之上,孟圣的圣魂悄然出现,他的目光透过虚空,紧紧盯着余贤手里的纸页。

    荀颍阴,有义方。教八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

    三字经中涉及的窦燕山,乃是五代后晋时期大臣、藏书家,所以余贤直接改写成了三国名人荀淑。

    荀淑乃是荀彧的父亲。

    也是这个九州大陆家喻户晓的人物。

    荀氏八龙的名号,可是人人羡慕的。

    1044字的三字经,被余贤改写之后,成了九百多字。

    一千多字,以余贤的手速。

    不多会儿就已经书写完成。

    而此时的空之上,孟圣圣魂正满意的看着余贤,眼里露出赞叹之色。

    这篇三字经,用来作为蒙童启蒙之书。

    的确要比论语要好得多。

    不仅文字浅显易懂,义理深刻,读起来还朗朗上口。

    虽然押韵上不是那么很好。

    但这本三字经足以获得莫大的教化之功。

    就连白衣老人也被惊动,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余贤身边。

    轰…

    人族圣院,一道明黄色文气激射而出。

    形成一道巨大的文气长虹。

    直直的横贯苍穹,落到了苏氏蒙学里。

    随即。

    余贤刚刚书写完成的三字经,张张纸页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一般飞起。

    九色长虹倒灌而回。

    没入那几页三字经之上,一个个文字如同活过来了一般。

    那一个个文字从纸面上脱离出来。

    像是自带地之音一般。

    迅速的化成了一道文字长龙,在九州大陆上空穿梭飞舞。

    每一个文字发出的地之音。

    被九州大陆之上的人听到后,无不烙印在了他们的意识深处。

    九州大陆上。

    无论男女老幼,甚至听到那地之音的孕妇肚子里面的胎儿。

    无不心生敬仰之意。

    因为那条文字长龙,通过地之音。

    不仅是把三字经刻印在了他们的意识深处。

    更是把这些字的写法、笔画…

    等等等等。

    也都像是上在教导他们一样,刻印在了他们的意识里。

    可以。

    今后一段时间内所有九州大陆出生的婴儿。

    只要能够提起笔,他就能够认字写字。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

    上传道!

    但是,上传道时,刻印在他们心里深处的那道形象,是余贤。

    所以。

    也可以,余贤成了无数饶授业恩师。

    这种教化大功。

    是许多大儒都没有拥有的。

    余贤,一篇文章就已经做到了。

    地异象缓缓散去。

    九州大陆之上。

    无数人无论男女老幼,尽皆如同心领神会一般,转身朝着路阳所在方向深深鞠躬。

    口里祷念着:“谢恩师授业之恩!”

    与此同时。

    学堂里面的两百多个孩童,齐齐睁开稚嫩的眼睛。

    刚才地异象降临时。

    他们隔得最近。

    得到的好处也是无与伦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