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九十三章 人仙境中期

    应顺元年,潞王李从珂自凤翔出发,起兵反叛。

    李从珂反后,让人起草了檄文散发到各地,以清君侧除奸臣为名,请求各节度使共同出兵攻打京师,杀掉朱弘昭、冯赟等人。

    李从厚命王思同领兵来讨伐。

    王思同集结各路兵马围攻凤翔城。

    凤翔城不是重镇,城低河窄水浅,无法固守。

    王思同的军队和李从珂的相比,占了很大优势。

    在朝廷重兵的大力攻击下,凤翔城东、西关的小城先后失守,李从珂的属下伤亡也很大,再打下去,城池难保。

    李从珂站在城头上,焦急万分,恨自己军力比较薄弱,以致将要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情急之下,李从珂三下五除二,将上身的衣服脱掉,露出身上的一个个伤疤,然后站到了城墙上,大哭着说:“我自小就跟随先帝出生入死,身经百战,满身创伤,才有了今天的江山社稷;你们大家跟着我,这些事都看在眼里。现在,朝廷宠信佞臣,猜忌自家骨肉,我究竟有什么罪要受此惩罚啊!”

    在生死关头,李从珂哭得声泪俱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许多攻城的军士动了恻隐之心,转而支持他,先后劝降曾经的部下羽林军指挥使杨思权、都指挥使尹晖等攻城将领,并趁机一举击败李从厚派遣的所有军队,随即拥兵东进,兵锋直指都城洛阳。

    一路上,各郡县无不望风而降。

    朝廷派来征讨的军马,也先后投到了李从珂麾下。

    旬月之间,兵至陕州,进逼洛阳。

    李从厚得知诸道军马兵败凤翔的消息,不禁惊慌失措,在朝堂上对朱弘昭、冯赟等人道:“先帝辞世之时,朕本无意争夺帝位,都是被诸公所拥立。朕幼年继位,将朝政委托于诸公,对诸公所定的国家大计无有不准。这次兴兵讨伐凤翔,诸公无不自夸,称平叛不足为虑。如今事已至此,诸公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扭转祸局?如果没有,朕便西去迎接潞王,以帝位相让,如仍不免罪责,纵然是死也心甘情愿。”

    朱弘昭、冯赟惶惧不安,无言相对。

    李从厚遣使宣召石敬瑭入朝,想让他率军抵御凤翔军东进。

    侍卫都指挥使康义诚打算投降李从珂,请求率京中禁军出征。

    而马军指挥使朱洪实则主张以禁军坚守洛阳。

    二人争执不休,皆称对方是想趁机造反。

    李从厚难辨是非,竟将朱洪实斩首。

    他倾尽府库,大肆犒赏禁军,并许诺平乱后还有重赏。

    禁军军士却并不感念皇帝恩德,反而更加骄纵,行军途中肆无忌惮,扬言要到凤翔再领一份赏赐。

    不久,李从厚又命处死李重吉、李惠明。

    正因为李从厚这番举动,彻底激怒了李从珂。

    李从珂攻破陕州后,传书慰抚京中百官,称自己此番入京只诛朱弘昭、冯赟两族,让他们不要忧虑。

    而这时,禁军刚行至新安,便已百十成群,争相奔向陕州。

    康义诚到达陕州境内的乾壕时,麾下仅剩几十人,遂向李从珂请降。

    李从厚忙命宦官召朱弘昭入宫,商讨对策。

    朱弘昭却以为皇帝是要追究罪责,投井自杀。

    京城巡检安从进早有投降李从珂之意,趁机攻杀冯赟,诛灭其族。

    而后派人将朱弘昭、冯赟的首级送往李从珂军中。

    李从厚见洛阳已经无法据守,决定放弃洛阳,逃奔魏州,再图谋复起。

    他命孟汉琼先行到魏州安排诸项事宜。

    并让亲信慕容迁率所部控鹤禁军把守玄武门。

    但孟汉琼一出城门,便单骑奔向陕州,也投降了李从珂。

    当夜,李从厚从玄武门逃离洛阳,带着五十名侍卫逃奔魏州。

    慕容迁原本表示会率部随行,但当李从厚出城后却关闭城门,派人与李从珂联络。

    宰相冯道次日上朝,方知李从厚已经出逃。

    不久,曹太后命内宫诸司前往乾壕,迎李从珂入京。

    四月三日,李从珂率军进入洛阳城。

    宰相冯道率领文武百官劝进,李从珂假意不从。

    第二天,太后下诏废李从厚为鄂王,命李从珂为监国。

    六日,又立李从珂为帝,他这才登基,做了皇帝,是为后唐末帝,改元清泰。

    李从厚逃奔魏州途中,在卫州城东数里处遇到了率军入朝的石敬瑭。

    他将近日发生的变故告知石敬瑭,向他询问兴复之策。

    石敬瑭托言要与卫州刺史王弘贽商议,将李从厚安置在驿馆中。

    王弘贽认为李从厚已经没有复起的希望。

    石敬瑭便指使牙内指挥使刘知远引兵入驿,将李从厚的随从侍卫全部杀死,而后率军赶赴洛阳。

    李从厚被独自撇在驿馆,后又被王弘贽软禁在州衙中。

    李从珂在登基为帝后,并没有遵守答应陈云的事情。

    他命殿直王峦前往卫州,弑杀李从厚。

    后唐至此,其实已经风雨飘零了,随时都可能大厦倾覆。

    ……

    契丹,老君观中。

    陈云将这两三个月南方的战事全都看在了眼里。

    他朝着洛阳方向冷笑一声,暗忖道:“这李从珂不遵守与我的诺言,活该落得国破人亡。”

    如果李从珂听从陈云的话,不把李从厚杀死,甚至稳固一些,不登基称帝,像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兴许后唐还能多存在一些时日,甚至在李从珂手里壮大。

    只可惜这厮不信守承诺,将李从厚杀了。

    陈云心说,你敢做初一,别人还不有样学样做十五?

    可以这么说,李从珂之所以会成为后唐废帝,完全咎由自取。

    陈云懒得和李从珂这种背信弃义的人多计较,反正自己目的达到了。

    接下来只等石敬瑭向契丹借兵,然后起兵造反,历史进程就差不多成了。

    届时,自己就可以出山,正式辅佐赵匡胤,谋划逐鹿天下了啊。

    况且,陈云此刻也没有心思管李从珂怎么样。

    因为经过几個月炼化炼气汤的药力,他已经快要突破到人仙境中期了。

    ……

    四月初九,午时前夕。

    静室内,陈云盘膝坐在蒲团上,静静等候着体内药力的升腾。

    他有一种预感,当自己炼化完这一次药力,十有七八能进入人仙境中期。

    届时,自己应该有能力将虎遁中的“杀戮”法则完全参透明白。

    静坐片刻,陈云感受到体内诞生了一道热气,他知道是药力升腾了。

    他将所有杂念取出掉,全身心沉浸到炼化药力当中。

    一道道热气不断升腾弥漫,将金丹遍布一层紫色。

    那庞大药力转化成的丹炁,犹如大河决了堤,疯狂的提升自身力量。

    陈云不断内视自己体内的情况。

    发现原本淡紫色的丹炁,似乎正在进行着质变,渐渐颜色变得更深了一些。

    “看来我之前的猜测没有错,丹炁和真炁一样,会随着修为境界不断增长产生质变。”

    他继续炼化炼气汤药力。

    他一呼一息之间,只觉得身体之内丹炁充盈,四周萦绕着淡淡紫气金光。

    和之前金光略带强盛、紫气稍弱不同。

    此时,紫气很明显比金光数量更多了。

    不只是更多,隐隐有种要将金光完全“吞噬”之感。

    另外,尽管此时陈云炼化药力时,浑身依旧闪耀起淡淡的紫气金光,但并没有外泄弥漫出去。

    很显然,经过几个月炼化,他已经逐步达到了能完全吸收的地步。

    陈云对此不悲不喜,只是不断炼化着药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炼化,他体内丹炁渐渐充足,仿佛整个身躯都灌满了丹炁似的。

    当身躯充斥浓郁的丹炁之后。

    突然,体内丹炁不受控制的在体内齐齐震动了起来。

    以前陈云就遇到过这种情况。

    知晓是金丹在积蓄力量,想要复归下丹田。

    可惜的事情是,之前自己金丹力量有点弱小,根本无法回到下丹田。

    这一回他一开始也没当回事,以为和以往一样,震动几下就好了。

    未曾想,他这个念头刚一诞生,体内就传来“咕噜咕噜”的响声,然后一道热气直冲下丹田。

    顿时之间,陈云感觉到心中温热,四体和畅,心神摇动。

    那种舒服到极致的感觉,就好像让自己登上了天堂,酥麻到想要忍不住呻吟。

    与此同时,一股强大的力量从下丹田升腾,朝着四肢百骸蔓延去。

    旋即,阴阳和合。

    陈云察觉到自己的肉身,似乎从原来的阴阳两面,逐渐融为了浑然天成。

    他猛然间睁开了眼睛,一道紫气弥漫在其中。

    陈云有些不敢置信暗忖道:“金丹复归下丹田不说,阴阳炼形也成了?”

    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原本以为要花个几百年才能抵达的境界,在服用炼气汤了以后,竟然几个月就达至了!

    自己轻而易举修炼到了人仙境中期!

    肉身更是完成了《盘古真身诀》第二重的阴阳炼形!

    陈云终于意识到自己此前认为有没有灵汤相助都无所谓的想法,究竟是错的多么离谱的一件事了!

    别人需要数百年苦修。

    灵汤可以让自己只需要几个月便能抵达!

    陈云不禁内心唏嘘道:“原来只要有灵汤,修为境界增长的速度,竟然可以如此的神速。”

    最关键,炼气汤的药力,还没有完全消耗完!

    陈云琢磨,如果自己完全把炼气汤药力吸收,岂非有可能人仙后期?

    到时候,再想办法弄一些天地灵根,让自己突破到地仙境的话,然后凑齐化神汤所需的药材,不就神仙境都有望?

    好吧,这些想的太远了。

    陈云收起激动地心情,暗自琢磨道:“既然我现在已经突破到人仙境中期,那么可以尝试参悟‘杀戮’法则了,希望可以参悟成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