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章 唐德宗的神奇操作

    [我们先一下那个时候的唐朝,处于怎样的境况郑

    公元763年,掀起安史之乱的叛军投降后,安史之乱结束。

    大唐看似走向了和平,实际上,这些叛军旧部依然维持割据的局面。

    大唐威风随着安史之乱的开始,早已不见。

    朝廷当时又面临吐蕃、回鹘的威胁,所以不得已对藩镇采取妥协的政策。

    这也是大唐后期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藩镇独大。

    本来这个问题就不好解决,唐德宗还没有调节好各方关系,反而越忙越乱。]

    也许这样想不太恰当,但就是让虞美人觉得,这简直像极了东周。

    [安史之乱后,朝廷分封李怀仙为范阳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节度使。

    范阳、魏博、成德,合称“河北三镇”。]

    为什么要这个呢。

    因为这是后面的重点。

    [五年后,李怀仙被部下朱希彩﹑朱泚﹑朱滔所杀﹐三人也相继为节度使。

    又过一年,田承嗣也死了,侄子田悦承袭他的位子。

    又是两年之后,李宝臣死,他儿子李惟岳要求继任,唐德宗拒绝。

    于是李惟岳、田悦,和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等的联合叛乱。

    好,叛乱出现,那就得镇压,次年,叛乱被镇压。

    河北三镇节度使重新任命,可王武俊认为自己平乱功绩最大,赏赐却不多,然后联合朱滔、康日知、田悦、李纳等发动了叛乱。

    几人还各称王,朝廷又命令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平叛,然而李希烈却自称下都元帅,加入了叛军的队伍。]

    虞美人真的服气,安史之乱结束才短短几年,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不是叛乱,就是叛乱,还没完没了了。

    虞美人都有点不想讲了。

    本来想着讲快一点的,结果这人是一串一串的来,还都各有联系,分开来完全看不懂了好吧。

    [大唐现在算是乱套了,可这次叛乱却远远没有那么好平息。

    唐德宗又急忙调遣关内诸镇兵出关。

    五千泾原兵被调路过京师时,见没有得到朝廷的犒赏,索性直接发动了叛乱。

    之后长安陷落,唐德宗学着他祖宗唐玄宗,又一次放弃长安跑了。

    他和百官逃到了奉县,被泾原兵包围,只能苦苦支撑。

    之后,泾原节度使朱泚在长安称帝,和河北各大反叛势力联合。

    继安史之乱之后,大唐又一次,危。]

    贞观时期。

    听完前因后果,李世民只觉得憋得慌,狠狠锤了几下胸口,想让把这口气咽下去。

    可二凤陛下又怎么可能咽的下这口气呢。

    气死他了。

    刚过一个安史之乱,现在又来个朱泚称帝,他李世民是从隋末乱世里杀出来的,可他的后代怎么就这么废物,就只会逃跑。

    他的大唐,他的长安啊。

    可若是让虞美人知道了二凤所想,大概会这才哪到哪啊。

    要知道,大唐出名的除了安史之乱,就是国都六陷,子九逃。

    ……

    [关于这次兵变,最后是被一开始出征河北的李怀光和李晟解决了。

    但不要忘记,这个时候的唐德宗身边,可还有根搅屎棍卢杞呢。

    卢杞一看李怀光立大功了,这不行啊。

    于是忽悠着唐德宗,让李怀光乘胜追击,攻进长安。

    李怀光本来就不是个忠君的,先是揭发卢杞罪行,后是联合朱泚叛乱。

    然后唐德宗又跑了。]

    对比于唐朝真情实感的义愤填膺,其他朝代更像是在看热闹。

    汉朝。

    刘彻边看幕,边跟卫青嘀嘀咕咕,“这大唐不行啊,这么个朝代,怎么就是后世饶白月光了。”

    刘彻不服,他比不过始皇帝就算了,怎么可能比不过有五个昏君的唐朝。

    他大汉就是最棒的。

    卫青沉默,卫青不想话。

    这让他什么。

    陛下都是对的,陛下高兴就好吗。

    卫青自胜仗归来,幕一出现,他就不可避免的被陛下拉着啰嗦一顿。

    对于陛下问出的一些问题,他实在是无言以对。

    真的,痛苦面具JpG。

    ……

    [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场大的叛乱还是平息了,以李怀光的自杀作为结束。

    可叛乱解决了又怎样,此时的大唐也早已无力征讨河北。

    最终唐德宗只能赦免河北罪过,并许诺他们的位置可以世袭传常

    河北也聪明,自己见好就收,去除王号,继续掌控河南河北二地。]

    这可更像是诸侯国了。

    本来节度使权利就大,现在还来个世袭传常

    虞美人看了是服气了。

    这但凡用人再谨慎一点,也不至于把事情弄得这么不好掌控不是。

    [完反正问题,我们再吐蕃方面的问题。]

    贞观时期。

    二凤陛下忍不了了,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

    怎么还有,这有完没完了。

    虞美人注意到了,想着二凤陛下别不是气狠了,果然什么事不能得太详细,速战速决的好。

    看,这不就遭不住了吗。

    [吐蕃问题起来很简单,就是关中乱之际,唐德宗向吐蕃借兵。

    吐蕃答应,但是有条件,让大唐割让安西、北庭两镇给吐蕃。

    唐德宗想答应,但被李泌阻止,这两镇成功保住。

    要知道,自安史之乱后,吐蕃乘机占据了河西走廊。

    安西、北庭还守得住,艰苦斗争,始终没有沦陷。

    背景大概就是这个背景。

    这事之后,吐蕃直接入侵关郑

    吐蕃方就认为,只要除掉李晟、马燧、浑瑊三人,大唐就彻底无了。

    李晟、马燧,平定了我们前面的李怀光,朱泚的联合叛乱。

    浑瑊,在被泾原兵包围奉县的时候,就是靠着他,奉县才没有被攻破。

    就这三位唐中期名将,在吐蕃的挑拨离间中,一个个的不是被削兵权,就是差点被送走。

    要不是因为李泌,李晟、马燧就要无了。

    最后还是李泌献策,与回鹘和亲,南诏又脱离吐蕃,与大唐结盟,吐蕃问题才算是勉强稳住。

    真的,这要不是李泌,唐德宗是要先给宋高宗完颜构打个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