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53章 征北文的春天

    算是古典版的爽文了,此类书籍顿时风靡一时,在富家子弟与商贾中广为流传。

    即使骂这类书籍骂得最凶的学究袖中,搞不好都会藏着一卷。

    书中故事,算是满足了男人们近乎所有最狂妄的幻想.

    总能让人产生代入,在苦逼的现实里感受到一些安慰。

    但也有人不满足于书内香艳细节的缺乏,于是就有人给写补,专门写那些书中一提到就略过的颜色内容。

    待流传出来,庚哥也终于看到了他期待万分的颜色文。

    这种大多是手抄本,却是不方便交付书坊刊印的,不然少不得一群道学跟庚哥急。

    同样的套路更换人物名字与具体细节写的多了,为了独辟蹊径给陛下点新鲜感受,宦官们也开始突破庚哥给的窠臼。

    他们在努力尝试写出各种不同的内容。

    更有小宦官比拼不过他人,发现董妃唐妃也甚爱这类话本,独辟蹊径的尝试以女子笔调写了一个被掠去胡地的汉人贵女。

    蔡文姬:老娘谢谢你!

    不过话说回来,在庚哥的影响下这一处历史没有史上乱。

    二颖没死,所以深受二颖器重的她爹蔡邕也活得好好的。

    老公卫仲道死后,蔡文姬开着奶车回了陈留老家寡居,胡笳十八拍是没机会创作出来了。

    至于后来跟阿瞒有没有过一腿,这庚哥就不可能知道了。

    反倒是原本二颖死后,因为她爹替二颖说了几句话而弄死了她爹的王允,被二颖嘎掉了。

    这一世没有吕大憨批的参与,王允还是用了同样的招数,只是目标换成了董越。

    他试图让董越帮他夺权杀二颖,但董越却不像吕大憨批辣么好糊弄。

    很快董越就发现了端倪,跑去跟自己族叔二颖对质。

    两人摊开一说,马上就发现了是王允和他的绿茶养女在搞鬼。

    为了搞清楚王允想干什么,他们继续演出了一场戏,直到王允暴露他的目的。

    王允被活生生车裂而死,那绿茶养女二颖转手就赐给了董越,他不短这一个侍妾。

    绿茶却被董越亲手割了舌头,用白绫勒毙。

    绿茶养女:我特么也是被逼的啊。

    董越:被献给太师后,还私下惺惺作态,与我长舌搬弄是非的可是你没错吧?

    言归正传,小宦官写的等于最早的女主文属于是。

    只是时代所限,他写了女子如何机智的迷惑敌酋,如何保全自身。

    最后却也是靠了邂逅了汉地来的皇商间谍,才得以脱身。

    然后各种帮皇商出谋划策,并邂逅寻她寻到塞上来的弱鸡夫婿。

    两人一同为皇商效力,最后成就美满姻缘,封夫荫子之后衣锦还乡回归故里。

    这哥们儿因此成了董妃唐妃的专属撰文宦官,经常获得二妃打赏,令其他宦者羡慕得一批。

    与此同时,也有士人闲来无事,开始编写此类故事。

    他们不知道框架,写的就大胆多了。

    什么怎样训曹侯骂吴侯说动太师劝服荆益,令十三州混一,重归天子治下。

    有大胆的还送到书坊,想问问能不能换些润笔。

    这年头他们也习惯了,书坊收书稿,写东西是能换缗钱的。

    书坊主事观之大惊,从逐义司逐级呈送尚书台及御览。

    小朝议还真的就此事展开了议论,最后公议说他们虽忠心可嘉,却诽谤重臣。

    因为书中涉及各地割据首领的闺阁家眷,所以令镜事司大索,把写这些的都揪出来。

    也没惩戒得太重,无非是罚钱挨板子训诫罢了,顺便几年内禁止参加科试。

    书也被列为禁书,手抄本原稿誊抄稿什么的都被抄走了。

    据说是焚烧了,实际落到了庚哥自己手里,他没事儿就看几卷过过YY瘾。

    经过这一遭大家都明白了,要写只能写祸害番邦胡种,咱自己汉人地面儿上的不能写。

    于是鲜卑、羌人和乌桓就在各种爽文里头遭了殃,连带着已经与汉人认了同宗同祖的匈奴人也经常顺带着躺枪。

    他们在故事里会被大汉各类莫名其妙领到不知道怎么会领到的皇命的各色人等轮番变着花样虐。

    他们的妻女与族中美女也都跟吃了迷魂药一般对这些汉人勇士各种仰慕倒贴,怎么荒诞怎么爽就怎么写。

    这类书稿书坊倒是收的,所以又从撰文监的《征胡传》发展出一个专门的品类,叫做征北书。

    这帮写书的虽然不是宦官太监,但兴之所致开写,兴趣消失了随时可能停笔。

    丁丁虽然不缺,所着进宫的几率却都相当大。

    更有那鸡贼的破落士子人窥得机会,便去书坊随便买本征北书。

    他们自己胡乱将书中士人主角换成黔首苍头,于市井中宣讲,换几文茶饭钱。

    不想却意外的受欢迎,越不识字的人却越对这些荒诞幻想充满向往。

    只是不管这些文如何受欢迎,到庚哥让考绩司尝试去寻找愿意加入翊军校尉部的底层官吏时,却依旧遭遇了冷遇。

    作为百里才能选一的读书人们,绝大多数脑子清醒着呢,知道什么是话本什么是现实。

    庚哥摸了摸鼻子想,罢罢罢,的确没有几十年脑血栓,很难犯那种程度的中二病。

    现在的脑血栓基因大概还在逐步累积之中,等过几年有征北文重度中毒患者出现再说吧。

    说实在此时的征北文也就是个新鲜,看个热闹,真正的佳品其实不多,蛊惑力还是有限。

    在庚哥琢磨这些的时候,洛阳荀府中,一场谈话却正在荀氏兄弟之间展开。

    “缘何求祝祭之职?友若汝生有宿慧,身兼大才。”

    “此朝廷正用人之际,便是经科试,汝也定能为方面主事,光耀门楣。”

    “任祝祭本为权宜之计,汝怎可以此为终生之事?”

    荀彧皱着眉毛训弟弟。

    荀谌拱手向他的兄长,虽然持礼甚恭,嘴里的话却并不那么客气:

    “兄何愚也,今兄代知尚书令,公达副考绩司,另有子弟遍诸司。”

    “若弟出仕,一门三士,虽显赫堪比袁氏,须知盛极而衰,乃天地至理。”

    “家门颠覆,亦在旦夕间耳。”

    荀谌的意思是,他们荀氏在东廷这边已经够显赫了。

    荀彧以太傅长史之职实际代掌着尚书令的职权。

    荀攸又是考绩司的二把手,掌握人事晋升大权。

    更有不少荀氏子弟在东廷诸司里头担任重要职位。

    再加上本来就是周庙五姓之一。

    可以说除了军队那边,他们的影响力已经遍布小朝廷的方方面面了。

    这个时候荀谌再出仕,不妄自菲薄的话,要表现出真正实力,少不得一司主管之职。

    那东廷这边荀氏的势力就有些太超过,风头都盖过皇族了。

    连当初袁氏在朝堂,也可能没有他们这么大的影响力。

    这样一不小心就会给家门招来族诛之祸。

    所以荀谌劝荀彧,该收的时候就得收着点,不能对权势太过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