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8章 中兴之路

    到这儿,卢象升咬紧牙关,表明:“因此,我们的防务,按照原计划进行,毋需改动!”

    “将军!”

    “大哥!”

    卢象坤等人焦急不安。

    卢象升皱眉道:“你们打算如何,连我的命令、皇上的意志都不遵守?”

    “你们欲反?”

    卢象升一番话让卢象坤等人无言以对。

    “我们只是为了皇上而担忧。”卢象坤委屈道。

    卢象升吐出一口气,:“皇上在圣旨中阐明,如今大明有改革之意,唯恐有人蓄意造反。”

    “大明若改革,必然触及许多饶利益,这不言而喻!”

    “你们想想,若大明改革成功,势必发扬光大!”

    “皇上既决定如此,必有周全准备,我们只需稳固山西大局!”

    完,卢象升停了一下,思考片刻,吩咐道:“传令,从现在起,全山西进入戒严状态,除官方和大明军士外,禁止携带兵器!”

    “如有携带兵器者,以叛国罪论处!”

    卢象坤等人震惊,卢象升得有道理,稳定山西,是对朝廷最大的支持!

    “知晓!”

    卢象坤等人齐声应道。

    卢象升又继续指示:“同时,调查全山西所有商人,务必详细了解晋商的底细!”

    “查商人?”

    卢象坤等人不解地看着卢象升,“大哥,这是何意?”

    卢象升含深意地微笑,“自从皇上提出新商税开始,先斩晋商,又斩逆贼项德达,我猜想,改革国策与新商税有关!”

    “所以,我们的第二件任务是支持朝廷推行新商税在山西落实!”

    “明白吗?若有权敢反抗,私自牟利,不论是谁,即使是亲兄弟,我都会予以军法处置!”

    卢象坤等人顿时警觉,卢象升并非开玩笑!

    卢象升有意施行杀戮!

    破坏朝廷国策者,卢象升决然会伐之!

    “遵命!”

    卢象坤等人深吸口气,齐声领命。

    卢象升见状,示意众人离开。

    卢象升清楚新商税的重要性,早已透过大同报社的报纸了解。

    新商税简单明了,征收目标不再是无力的农民,而是有钱的人!

    卢象升出身贫寒,理解大明农民的艰难。

    平时或许尚可熬过,但若遭遇灾荒,他们难以生存!

    这国策或许损害少数人利益,却会造福众多百姓!

    这是仁政!

    也是中兴之道!

    崇祯四年,一月三十日。

    崇祯在武英殿招待藩王、郡王和文武百官。

    这既是宴席,又是朝会。

    在午时,许多藩王、郡王、勋贵和文武百官齐集武英殿。

    整座殿堂瞬间热闹了起来。

    很快,王承恩传来喊号声。

    “陛下,太子来了!”

    崇祯穿着鲜红的龙袍,登上丹陛。

    朱慈烺也穿着龙袍,极为庄重,突显他年幼的身姿,透露出些许威严。

    崇祯坦然坐在龙椅上,朱慈烺则坐在左下宴席上。

    “陛下,安好?”

    文武百官和藩王勋贵们恭敬地向崇祯行礼。

    “安好!”

    崇祯挥手:“诸位爱卿请坐,今是宴会,不必太拘谨!”

    文武百官和藩王勋贵们陆续就坐。

    崇祯宣布宴会开始。

    一群宫女进来,开始摆设餐具。

    不久,文武百官和藩王勋贵们面前的桌上摆满了美食和美酒。

    崇祯率先举杯:“今借此一杯,朕敬大家!”

    “自朕登基以来,大明国运曲折,去年在诸位努力下,局势有所好转!”

    “朕代表百姓,向诸位敬酒!”

    文武百官和藩王勋贵们齐齐起立。

    “国泰民安,皆赖陛下,臣等不敢居功!”

    文武百官和藩王勋贵们连声致谢,与崇祯共饮一杯!

    崇祯干尽杯中酒,脸上泛起红晕。

    “诸位爱卿,我们难得相聚,朕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

    “朕打算免除大明农民的重税和农业税!”

    崇祯的声音如雷霆般在大殿中响彻。

    整个武英殿一片嘈杂声。

    “什么!”

    “取消农民的税款和农业税?”

    “这是真的吗!”

    整个殿堂里发出一阵惊讶的倒吸声。

    文武百官和藩王勋贵们都震惊了!

    要是取消了,大明还有税收吗?

    那大明怎么维持?

    只能靠商税吗?

    突然间,众人脑海中冒出这样的疑问,引起了一片震撼!

    没错!

    崇祯不是为了推行新商税吗?

    除了新商税,还有其他填补之法吗?

    一旦新商税实施,会有多少?

    大明有钱商人,不计其数!

    新商税一旦生效,足以抵消农业税!

    崇祯实在是出人意料的强硬!

    太激烈了!

    直接废除农民所有的税款!

    原本想劝谏崇祯废除新商税的文武百官和藩王勋贵们,一下子目瞪口呆。

    他们还没有开口,崇祯已经搅局了!

    这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崇祯不按常规行事!

    不是他们该先发难,崇祯再反击吗?

    然而,在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时,一个有力的声音响起。

    “陛下圣明!”

    “臣以为,国家之困,首在农民。自古以来,平安时期农民还能养家糊口,若有灾难,下百姓就会饥寒交迫!”

    “近年来,陕西和山西的乱事,就是最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