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和户部的官员互相看了一眼,两个部门的官员的心思都是一样的:
那就是礼部疯了吧。
喻上猷愣了一阵,便对巩焴道,“巩尚书,您的话我不能苟同,只要我们能摧毁掉建奴的朝廷,那么八旗就是无根之浮萍,怎么可能在后世翻起什么风浪?”
户部官员也立刻跟进,表示礼部的好听,但是钱从何来?
巩焴却仍然坚持必须彻底,坚决地消灭八旗,态度上绝对不能有任何妥协的意思。
听着礼部和户部兵部之间的争吵,李自成松了口气,他虽然搞“乾纲独断”也不是不可以,但李自成还是更想通过表态支持官员中的某一方这种形式来做出决定。
现在看起来礼部还是和自己的想法接近,李自成不禁想原身留的这一套文官班底其实看上去还行,不过历史上李自成崩的太快,他们没有机会表现。
当然,也有可能是做官并不是什么难事,并且从明代开始各级官员开始雇佣师爷,而李自成将秘书制度推行出去也有几年了,官员们即使自己不行,也有秘书帮他们。
“不会大顺将来和历史上的英国一样,变成所谓【文书官的下】吧。”
李自成的脑中闪过这样一个奇怪的念头,不过他马上把奇奇怪怪的想法甩出去,现在的重点不是这个。
此时,官员们吵了半之后也差不得吵完,在场的官员们都看向李自成,现在的关键就要看皇帝是怎么考量的了。
李自成的态度自然是偏向礼部的,他一瞬间就想到了后世革命之后某些饶嘴脸,这些人可谓是完美体现了巩焴的“八旗已成一体”的意思。
八旗这帮家伙只要还在,确实后患无穷。
想到这,李自成站起身,道,“朕自登基之时就过,前明末期那一派末日景象,建奴的罪过是很大的,建奴多次入寇关内,造成了多少伤亡,毁坏了多少田地,而且辽饷这一恶政也是因为建奴而起。”
李自成到这,底下有官员很想和皇帝,“你这逻辑不太对……”
不过李自成威望太高,自然就没人和皇帝硬顶。
不过李自成这番话出来其实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巩焴当即跟进,道,
“陛下所言甚是!八旗的建立乃至壮大就是一部我辽民乃至汉民的血泪史,任何对八旗的绥靖都是在对死难者的亵渎。”
喻上猷急了,也不顾体面,直接道,“陛下,就算您想清算八旗,那也可以以后再做,现在的关键是收复辽地,只要摧毁建奴的朝廷,建奴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到时候怎么做还不是我们了算?”
李自成却道,“不,我大顺有能力正面消灭建奴,就要正面消灭建奴,朕知道前线将士艰难,也知道现在损耗颇大,但是,大顺撑得住,朕撑得住!”
李自成都这么了,官员们也就不再多,皇帝的性格一众大臣都很清楚:
皇帝虽然几乎所有大事都会和大臣们商量,但一旦皇帝下定决心,想让他改变是很难的一件事。
最终李自成亲自拍板表明了朝廷的态度:
那就是大顺对于八旗的态度是一视同仁的,大顺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旗人,为此,顺军将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歼灭建奴八旗。
李自成甚至为此专门让御用文人们操刀写了一篇名为《大顺绝不和建奴谈欧的雄文,向下人表明了皇帝的态度。
在这篇文章中,李自成是这么的:
“建奴荼毒下数十年,死难者不下百万,耗费下钱财何止千万,因此造成的伤亡更是数不胜数,建奴实乃我华夏之血海深仇之大担”
“建奴带给华夏的痛苦回忆,只能用建奴的鲜血去洗刷,不彻底歼灭建奴,就不能告慰自萨尔浒的那些英灵…”
和以往一样,代笔的人自然是大文豪钱谦益,钱谦益写完文章之后就感慨地道,“陛下时时强调华夷之辨,我看这才是最大的隐患。”
柳如是闻言奇怪地问道,“这有什么问题吗?”
钱谦益摇摇头,道,“当然有,有不测风云,月有阴晴圆缺,谁也不能保证我悠悠华夏永远是最强盛的,万一后世遭遇了建奴这样的强敌怎么办?”
柳如是不以为然,道,“建奴这不是都快被朝廷剿灭了嘛。”
钱谦益摇摇头,道,“前明要是能和建奴讲和,专心剿灭流寇,岂会…”
柳如是连忙站起身,看了看,钱谦益道,“夫人放心,这点谨慎我还是有的。”
柳如是白了钱谦益一眼,道,“可是,强调华夷之辨总不能是坏事吧?”
钱谦益叹了口气,道,“谁知道呢?”
另一边,收到北京传来的消息之后张鼐和李来亨两人都有些惊讶。
“不惜一切代价歼灭建奴八旗,不得与建奴进行任何形式的谈判,也不接受八旗旗饶投降,这陛下怎么……”
看着这份文书,李来亨叹了口气,看来这场仗一时半会是结束不了了,还得打上一阵子。
看完文书之后,李来亨又打开了李自成发来的信件:
是的,李自成除了发来正式的文书,还发去了私人信件,信中李自成告诫李来亨和张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这次原谅了两人表现出来的怯懦。
然后话题一转,李自成表明,大顺和建奴没有任何谈判的基础,李自成本人更是对于清廷从始至终就是一个态度,那就是彻底地歼灭清廷。
“怎么感觉陛下对建奴的恨意甚至超过了他对艾家的恨意。”李来亨心里吐槽了一句。
艾家当年差点整死李自成,逼得李自成不得不走上造反的道路,但是李自成也没有在登基后对艾家斩尽杀绝,而现在李自成这架势,看上去就仿佛清廷是他的灭门仇人一般。
不过皇帝表态了,李来亨和张鼐只能都收起了心思,现在李自成发话了,那就只能想办法把清军拼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