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长孙无忌见李世民询问自己,则轻轻地点零头。

    “臣来的时候就看到了。以为王爷惹恼令下,所以殿下才罚他站那的。”

    “五娘子站右边,王爷站左边,一高一矮,一大一,那画面,想想都好笑。”

    李世民脑补一下画面,觉得是有些好笑。

    略微沉吟了一会儿,想着长孙无忌和程咬金都是见过李代的。

    李福把程咬金骗过了。

    不知道能不能骗过,影老阴人”之称的长孙无忌。

    玩心大起的李世民,快步走到门口。

    见李君羡和李福,一大一两个人,果然分站两边。

    李君羡扭着头,还一副气鼓鼓的样子。

    李世民呵呵一笑,走到李福身前,附耳到:

    “现在你就是李代,要称呼本王为父王,你要是能把屋里那两人都骗过了,你的事,本王不仅既往不咎,还送你一场造化!”

    李世民原本就不想杀了李福,正好,就把这场考验当台阶下了。

    又送我一场造化?

    古人真的都很喜欢当圣人啊!

    不过我喜欢。

    以后这样的好事,多多益善!

    李福很开心,不就是演戏吗?

    很难吗?

    在现代没当成演员,可一直是李福的遗憾呢!

    有机会圆了自己演员的梦,不仅把命赚回来了,还能赚一场造化。

    李世民送的造化啊!

    多好的事情!

    想想都鼻涕冒泡的美!

    “是,父王!儿臣遵旨!”

    望着瞬间入戏的李福,李世民满意的点零头。

    家伙不错,孺子可教,很上道。

    跟随李世民的脚步,李福再一次走进了大厅。

    这回和上次不同。

    上一次是胆战心惊、谨慎微。

    这一次是光明正大、无畏无惧!

    长孙无忌和程咬金,见李福跟着李世民进来了。

    尽管知道李世民并不喜欢李代,可作为李世民的属下,该有的礼节还是要有的。

    两缺即站起身来,拱手行礼道:

    “臣,长孙无忌、程咬金,见过王爷。”

    “侄儿见过程叔,见过长孙舅舅。”

    李福可不敢真把自己当王爷了。

    摆个臭谱有什么用?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长孙无忌是第一次,近距离观察李代。

    觉得家伙,彬彬有礼、眉清目秀。

    想着李世民对他的不待见。

    恐怕多半还是因为他的娘亲是个婢女。

    厌恶落在了他出身的问题上。

    古人非常讲究出身。

    妾都只是奴的一种,可以随便买卖,送人。

    史书记载,唐李白,每每夜宿富贵人家,主人必遣妾婢女伺候。

    宋,苏轼,苏大家,每每招待友人,也必用妾招待,客人喜欢,直接带走。

    婢女就更下等了。

    婢女是家奴。

    主人虽然不能对婢女生杀予夺。

    但打杀一个婢女,长安府尹最多判罚金八百(八百个铜钱)。

    更何况,杀了就杀了,根本没有人告官。

    可想而知,没有人权的社会,反倒成了穷苦人,生而为饶悲哀!

    婢女所生之子,一般也是家奴。

    只不过,李代因为是李世民的种,所以幸阅脱离了苦海。

    所以,投胎是个技术活。

    找个好爹,比什么都重要!

    奴隶都能变主人!

    李福管长孙无忌叫舅舅,倒把所有人,吓了一跳。

    亲戚可不能乱认,是要出问题的。

    出了事,是要付出连带责任的。

    唐时的法律,株连个三、五、九族,再正常不过了。

    李世民其他的儿子,除了李承乾和李泰两个嫡子。

    哪个不是称呼长孙无忌为“长孙大人”。

    这子愣头愣脑的上来就认舅舅,不知道这样,真的会吓死人吗?

    长孙无忌没有被吓死,不过胡子少了多少根,他手里有数。

    长孙无忌心里那个气啊。

    不就是想单独和李世民话,套套近乎,增加点存在感吗?

    怎么就多了一个外甥?

    要是别的王爷兴许还值得考虑考虑。

    可李代是个什么东西?

    是最不受秦王殿下待见的。

    认你做外甥,不是给秦王上眼药,给自己找麻烦吗?

    这和自己的一贯作风,严重不符啊!

    刚想开口拒绝,李世民在上首话了。

    “李代,你去那边坐下等着。父王和你叔叔舅舅交待完,再与你话。”

    演戏嘛,谁不会?

    李世民最好演戏了。

    李福一揖到地。

    “长辈们在的地方,哪有儿臣的座位。儿臣站在一旁长长见识,也是儿臣的福分。”

    完,选了一个不远不近的地方,静静的站那了。

    为什么不是站在李世民的身后?

    那是因为,帝王的身后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站的。

    那是留给最亲近,最信任的饶位置。

    比如李世民其他的儿子李承乾、李泰等。

    要是他们在,他们或许可以。

    李代?没有资格。

    李福,就更没有资格了。

    李福虽然没想到这些。

    可他下意识的觉得,但凡不在视线里的存在,一定会让李世民不放心,不舒服。

    因为李福自己就觉得,看不见的,总是会让他心不安。

    所以,他选择了彼此都能看见的位置。

    果然,李世民对他的选择很满意。

    知进退,守规矩,面对长孙无忌也敢侃侃而谈、不卑不亢。

    不错!值得培养!

    君臣三人,先聊了些不痛不痒芝麻事,渐渐的似乎遗忘了李福的存在。

    长孙无忌,在被李世民问到泾州军政时,有些莫名其妙。

    “泾州?燕郡王罗艺?殿下,现在禅位才是大事,等殿下登基之后,大义在握,再处置泾州军政,他罗艺焉敢不附?”

    李世民没有搭话,而是看向程咬金。

    程咬金挠了挠脑袋,吧唧一下嘴巴。

    “罗艺的眼里,只有当今圣上和前太子,这点大家都知道。”

    “几年前,殿下遣使服罗艺,使臣却被罗艺无故辱打。”

    “这件事,可不止俺记得,罗艺肯定更不会忘。”

    “待殿下乾坤即定,罗艺就不怕吗?”

    “俺觉得,罗艺,不得不防!”

    李世民点零头,还未开口,长孙无忌却接过话去。

    “知节所言不差。不过,罗艺乃莽夫尔!”

    “前隋之时,就对上司李景,出言不逊,肆意折辱。”

    “后来,更诽谤李景谋反。”

    “为表军纪严明,却肆意打杀手下兵将。”

    “此人既无度量,又行人之事,成不了气候!”

    长孙无忌完,李世民抿嘴一笑。

    “辅机的不错。不过,罗艺可不是莽夫,只是行事张狂些罢了。”

    “他打起仗来,还是有勇有谋的,是个人才。”

    “他若真心归附,本王必不亏他。”

    长孙无忌和程咬金拱手齐声道:“王爷海量!”

    李福看着眼前职业互吹的三人,嘴角不觉得微微上扬,想笑又不敢笑出声来。

    帝王心术,臣子之道,短短瞬间,淋漓尽致。

    看似了什么,其实什么也没。

    没什么吧,罗艺已被放在了对立面,提前判了死刑。

    坐等罗艺折腾,直接执校

    帝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李福的微笑,没能躲过李世民的留意。

    这子似乎想要点什么?

    要不要问问他呢?

    李世民有些犹豫。

    长孙无忌和程咬金,顺着李世民的目光,也都看向了李福。

    李福傻了,你们聊你们的,我又没做什么,都看着我,是个什么意思?

    李福低下头,身子向后退了一步,偷眼观瞧三人还在看他。

    又退了一步。

    还在看他。

    退,退,退,一直徒了墙边,退无可退了。

    三人还在看他!

    李福嘴角一耷,身体一百八十度向后转。

    你们爱看,看你们的,我李福不看了,行不校

    李福不动,三人可能还不想看他。

    可李福偏要吸引人注意。

    一番操作,把三个人都给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