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57章 刘焉,我不如赵云,我儿子呢?

    由于刘焉的崛起,很多反对董卓的人投奔了刘焉,反而使得董卓势力更加纯洁,内部斗争烈度大大降低,行政效率大大加强了。

    如此一来,董卓势力要比原时空更强,董卓也有信心守住洛阳。

    但董卓受到夏国高速发展的刺激,主动进行了一些社会变革,从而得罪了大量世家豪族。

    董卓势力之内的诸多世家豪族,暗地里都是反董卓的。

    这就让董卓安全感不足,被迫容忍了夏国的种种挖墙角行为,从而与夏国联手抗刘。

    然而!

    虽然大形势变了,人却还是那些。

    无论是董卓势力,还是刘焉势力,其掌权者们,都深受旧时代的影响,满脑子特权思想,视百姓如草芥。

    随着明年讨董战争的发生,两大势力必然加重对于百姓的剥削。

    世家豪族占有了九成以上的生产资料,百姓本就困苦无比,又哪里经得起进一步的压榨。

    没有活路的百姓们,必定起来反抗。

    有反抗,就得派兵镇压。

    派兵镇压,就要消耗更多兵源和钱粮。

    这些额外增加的消耗,还得从治下百姓头上剥削。

    对百姓的剥削因此加重。

    更重的剥削,势必引起更多百姓的反抗。

    这就是个恶性循环,还是情况会越来越严重的那种!

    这种持续性的内耗,将会让两大势力不断虚弱。

    哪怕夏国暂时不发展,未来的胜利者也必定是夏国。

    对此。

    赵云非常确定。

    正骑马奔行的赵云,突然向东方望了过去。

    他很想知道,现在的董卓和刘焉,正在忙活些什么。

    赵云不知道的是,董卓会受到夏国的刺激,刘焉当然也会。

    刘焉首先十分羡慕赵云的权力。

    夏国是赵云一手建立的,赵云在夏国之内声望崇高无比。

    一个命令下去,全国九成以上军民都会积极响应。

    有鉴于此。

    刘焉对于世家豪族的指手划脚,心里非常反感。

    他扶持了一些中小家族,与那些大世家大豪族打擂台。

    双方斗得相持不下,世家豪族拿出的“九品官人法”就无法推行。

    刘焉马上又发起了对董卓的战争。

    通过此举,他成功地将袁绍、曹操、孙坚等年轻精英收为得力干将,并分散了大世家大豪族的注意力。

    一个月前,刘焉又搞事了。

    他不顾群臣反对,一意孤行地将王都从信都迁到了南皮。

    原因很简单。

    自从刘焉成为大汉王朝的新代言人,天下各地的大世家大豪族,全都往冀州治所信都汇聚。

    比如曹操家族、袁绍家族,以及刚从荆州搬来的庞德公家族、蔡瑁家族、蒯氏家族。

    在信都,刘焉无论发布什么命令,都会立即引起众多大佬的反对声音。

    南皮则没有那么多世家。

    刘焉下达的命令,不会受到多少阻挠。

    而且!

    在刘焉提前的暗中布置之下,南皮城中的近半地皮,都已归了刘焉自己所有。

    那些大世家大豪族全都是家大业大,想要快速迁移到南皮城,那是相当不容易的。

    刘焉选择的时机也非常好。

    十一月冀州已经相当寒冷,搬家是十分麻烦的。

    再过一个月就过年了,人人都准备过年呢。

    临近年关,刘焉的四个儿子,也一起回家了。

    在上次讨董誓师之际,刘焉将四个儿子都封出去领兵去了。

    老大刘范、老二刘诞、老三刘瑁,尽数被任命为校尉,分别进入袁绍、曹操、孙坚军中。

    老四刘璋,是刘焉幼子,最受刘焉喜爱,被任命为偏将军,留在身边掌握羽林军。

    看到四个儿子,刘焉忍不住就想到了赵云。

    这些天来,他除了和大家族们斗心机,就是在和诸位谋臣一起研究夏国的政策。

    而研究夏国,就一定绕不开赵云。

    想到赵云白手起家建立一国,刘焉暗地里很是有些惭愧。

    他乃是汉室宗亲,一出身就是锦衣玉室。

    活了五十多年,却比不过一个实岁仅有十八岁的毛头小子!

    今天,刘焉特地抽了个空,准备考察一下自己的四个儿子。

    我不如赵云,我儿子呢?

    已经锻炼了这么久,说不定会有惊喜呢?

    刘范、刘诞、刘瑁、刘璋,一起进入刘焉的书房。

    向端坐太师椅中的刘焉行礼以后,分别在一张蒲团上面坐下。

    两名侍女快步上前,在他们每人面前的矮几上放下一碗夏制特级绿茶。

    刘焉端起面前书桌上的茶碗,轻轻啜了一口,缓缓放下。

    扫视了四个儿子一眼,沉声道:“你们可知,我们明年应该做什么?”

    刘范身为老大,立即受到了三个弟弟的注目。

    他自己也没推辞,直接就开始回答:“孩儿以为,明年首要之事就是父亲称帝。然后,征发数十万徭役,以最快速度将帝都修好。”

    刘焉一听,心里就充满了失望。

    他的嫡妻早亡,此后一直没有续弦。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刘焉妻妾众多,私下里争斗得非常厉害。

    他不再续弦,反而可以给众多妻妾一个盼头。

    哪怕是没有生下儿女的,也会努力表现,从而争取被扶正的机会。

    也是因此,他这四个儿子,没有一个称得上嫡子。

    老大刘范,从小就野心勃勃,以嫡长子自居,这就引起了其余弟妹的暗自不满。

    若不是有刘焉镇着,刘范早就被人偷偷弄死了。

    刘焉让四个儿子各自领兵,一是为了让部份军队被打上自己的标签,二是为了让儿子们得到锻炼。

    但刘范脑子里只有他称帝这件事,进而就是大征徭役修帝都,说明刘范还在做那个太子梦!

    就凭他是长子,就想当太子?

    简直可笑!

    刘焉稍一琢磨,就明白了背后原因。

    刘范敢做这种梦,多半与袁绍,不,袁氏家族有关。

    或许,袁家觉得他刘焉不太听话,打算培养一个听话的君主出来。

    刘焉心中冷笑,对于刘范直接产生了厌恶情绪。

    表面上,刘焉却不动声色,不置可否。

    他转过脑袋,看向老二刘诞。

    刘诞在刘范说话之际,就已想好了要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