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82章设立农科

    “臣…徐光启……”

    “爱卿快免礼!”

    朱由检走上前,面露笑意,伸手托起徐光启的双臂。

    此幕让王在晋他们瞧见以后,心里是唏嘘不已。

    自建虏进犯大明关内,天子御驾亲征,击败来犯建虏,凯旋归朝以来,就对朝政的处理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

    先前是事事都要过问,事事都要催促,但现在却变得不一样了。

    “徐卿啊,朕方才听王卿说,你先前呈递过甘薯疏?”

    朱由检说道,“现在培育甘薯一事,徐卿还有在做吗?”

    “有…有!”

    闻言,徐光启顿时一愣,当即拱手作揖道,“启禀陛下,甘薯一物,绝不像世人所言那般,是……”

    “徐卿,朕明白。”见徐光启的情绪这般激动,朱由检就清楚是怎么回事了。

    对红薯这一舶来物的接受,大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高,甚至是不屑一顾的。

    处在频繁的自然灾害局势下,粮食危机持续加剧的大背景下。

    远在北方的京城,身处南方的金陵,所设的两套大明班底,都没将眼光放到其他的地方上。

    那么像这样的大明,又怎么可能会有救呢?

    “现在有关甘薯的良种,培育出来多少了?”

    打断激动的徐光启,朱由检开门见山道,“现阶段的良种,能否在我大明北方规模化种植?”

    “启禀陛下……”徐光启强压激动,稳了稳心神,开口说道,“先前…臣所培育的良种有数百石,但多数皆在臣的家乡窖藏,少数带到京城来了。

    不过,种植的成效并不理想。

    但是臣的心里坚信,甘薯一定能大规模种植!

    “这样啊。”朱由检不假思索道,“那就特设一个农科,由徐卿亲自主抓!

    所需的一应人手,包括银子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

    瞅着激动不已的徐光启,朱由检接着又说道,“朕特设的这个农科,不要只侧重于甘薯培育这一个小项。

    在其他的粮种上,也要多下些功夫,不要担心多耗费银子。

    比如寻找培育新的粮种,比如耐寒性、耐旱性等等。

    不管是武备院,还是农科,内帑会一直调拨银子。

    你所负责的这些事情,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可不能马虎了!”

    徐光启在政治方面的能力,或许是相对较低的。

    但是在其他的方面,可以算是全才了。

    对待这样的人才,多面手,朱由检肯定要保护好,并让他在该有的领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陛下,若是这样的话,能否在北直隶治下八府皆挑选一处皇庄,用作良种培育?”

    徐光启想了想,开口说道,“不管是甘薯培育一事,还是其他粮种培育,都需要在不同的地方,观察具体的变化……”

    “需要哪些皇庄,直接向王伴伴言明,到时悉数解决。”

    见徐光启有些踌躇,朱由检当即表明态度,“培育良种的人才,徐卿还要多多的收拢聚集。

    一个人的力量和能力,终究是有限度的。

    或许见效慢,耗费的银子多,可若真的能为大明培育出好良种,哪怕是一类,那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所以徐卿这边,千万别有任何心理负担。

    特设的农科,内帑暂拨二十万两银子,后续还需要什么,直接找朕即可!”

    “臣领旨!”

    士为知己者死。

    像朱由检这般信任徐光启,对其所做的事情,都是坚决的支持,该放权放权,该给银子给银子。

    面对这样的恩遇,徐光启除了发光发热外,还能做些什么呢?

    毕竟灾害频繁这个问题,是国朝最为头疼的事情。

    粮食不是一天养成的,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

    想解决自然灾害加人祸造成的区域性、爆发型的粮食荒,朱由检首先要拥有足够的耐心,外加足够高的眼界。

    唯有跳出大明的旧世界樊笼,站在更高的层次,来着手布局和谋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王承恩很忙。

    他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提督大内行厂,要去做的事情很多,要督促的事情很多,以至于在御前服侍的时间,都大大缩减了。

    远离天子身边,这对内廷的太监来说,可谓是大忌。

    只是在内廷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