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626章 多识草木,少探人心(三)

    殿外风急雪冷。

    四人顾目望去,刚刚被修好的宣室殿门扉轻轻开启,一张世间少见的绝美容颜,出现在四人眼前,刘懿乍见之下,更是将这女子其惊为天仙。

    李凤蛟凤冠霞帔、雍容华贵,端庄入殿,所过之处,銮殿遗香。

    吕铮、陶侃起身,刘懿也猜到了来人的身份,赶忙起身,三人齐齐向李凤蛟执臣子礼,道,「参见皇后,皇后千岁。」

    李凤蛟目不斜视,玉手微抬,三人应势起身,微微向后退了半步,躬身不语。

    皇后自有皇后的威严,对于吕铮、陶侃、刘懿三人的礼遇,李凤蛟并不理会,这女子温婉委身前行,说道,「陛下,妾闻陛下通宵畅饮,特煮醒酒茶,以助醒酒。」

    刘彦嘴唇勾勒出一道下行的弧线,心有不满。

    而这不满的原因,两人都心知肚明。

    说到底,这都是一桩前尘往事啦!

    ......

    李凤蛟和刘彦的爱情,乃是先皇神武帝刘谌指腹为婚所赐。

    追溯李凤蛟所在的沧州敦煌李氏之家族,那可是威名赫赫大有来头,其先祖乃是三国时期蜀汉托孤重臣,李严李正方。

    当年,李严与诸葛亮同为昭烈帝刘备临终前的托孤重臣。

    公元231年,诸葛亮率领蜀军踌躇满志地北伐曹魏时,李平负责督运粮草。诸葛亮担心粮运不继,先设下三条计策,告诉李严「上计断其后道,中计与之持久,下计还住黄土。」

    夏秋之季,正逢阴雨连绵,粮草运输供应不上,李严派参军狐忠、督军成藩传话给诸葛亮,让他撤军,诸葛亮得到信后答应退兵。

    李严听说军队已撤退,于是又故作惊讶,说道,「军粮充裕,怎么又退军呢!」

    其用意在于解脱自己督办粮草不力的责任,显出诸葛亮延误战机的错误,又想杀督运岑述来推脱责任。

    非但如此,他还上奏刘禅,说「军队伪装撤退,其实是用来引诱敌人好与其决战」。

    诸葛亮便将李严的前后书疏原本手迹递上去,李严的错误和矛盾一下子暴露无遗。李严辞穷理屈,只得叩头认罪。

    于是诸葛亮上奏弹劾李严,斥责道,「自从先帝驾崩,李严的心思全想着家庭,尚且搞些小恩小惠,只想平稳处世求名,全不顾国家大事。为臣北往出兵,希望让他带兵前往镇守汉中,李严再三借口推辞,并无前来汉中之意,反而想把五郡连并起来,自己做巴州刺史。去年微臣打算西征,想让李严主管镇守汉中,李严却说司马懿等在那边开府招聘人士做大官。为臣心里明白李严鄙陋心理,是想借我临行之机逼我给他一些利益,于是为臣上表奏任他的儿子李丰主管江州事宜,给他如此的破格待遇,本想解决一时的急务。李严上任后,为臣将大小事权全部委付于他,朝廷上下都奇怪我为什么这样的厚待李严。正是因为国家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与其揭批李严之短处,不如对他褒扬鼓励。只是认为李严本性不过是为了得到一些荣誉、利益而已,哪料到他竟然存有颠倒是非之心,以致如此。如果这种人和事任其存在下去,必将导致国家的祸败。这是为臣愚暗,说多了徒增愧咎之情。」

    而后,诸葛亮又写公文交给尚书,商议解除李严任职,免其官禄、节传、印绶、符策,削其爵土。经过商议,废李严为民,流放梓潼郡。又收走李丰的兵权,改任李丰为从事中郎。

    及至三国一统神器归位,诸葛亮大业功成后病逝,李严得知这个消息,认为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能够起用自己了,因此心怀激愤而病死。

    李严死后,孝仁帝刘禅感念李严当年功绩,重新擢其子李丰做了朱提太守,李丰辞官退隐后,其子李尧被神武帝命为

    敦煌郡守,李家遂举家迁至当时仍是边塞之地的敦煌郡,从此扎下了根。

    后来,也就是汉历295年,大秦大汉开始鏖兵,大秦头狼刘渊发兵十万,攻取武威、天水、敦煌、酒泉四郡,镇西王刘祺又以"清君侧"之名起兵叛乱,时局动荡不堪。在神武帝放权世族后,李尧趁势而起,广招流民为兵,同酒泉吕氏、天水冉氏、先登尉迟氏等世族合力诛杀了镇西王刘祺,迫退西域诸国组成的联军,协助神武帝大军击退刘渊后,又随神武帝讨伐西域,拓地锋州,立下了泼天的功劳。

    李尧在西征战争中身负重伤,不治身亡,在神武帝授意下,敦煌郡郡守、李氏家主的位置便传到了其子李诩头上。

    李诩便是李凤蛟的父亲,神武帝在位时,李诩世族里最懂事儿的那个,因做事进退有据,深得神武帝喜爱,一次神武帝大寿,兴致盎然之间,神武帝当即许下了这门亲事,一段姻缘,就此展开。

    当年刘彦登基,沧州李氏作为支持刘彦的二十八世族之一,自然收获了丰厚的回报,李诩受领沧州牧、敦煌伯,李凤蛟入主长秋宫,李氏一家鸡犬升天。若没有当年世族霍乱京畿一事,李家恐怕是当今最如日中天的外戚世族。

    原本李氏一族在大汉帝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奈何当年二龙夺位,李家走出了一步"天妖案",惹得世族们在京城混战,引得皇子陨命、龙颜大怒,从此,刘彦对李氏一族的态度风水直下,冷到了极点。

    可生在帝王家,争权夺利不可手软,李家出此下策,也是无奈之举。

    李氏家族当年做了悔事,想过无数方法弥补刘彦。刘彦要清除官场世族,李诩便主动命族人辞官返乡;刘彦要剪除世族,李诩便主动解散私兵。凡此种种,李氏一族终于在几年前得到刘彦的原谅,皇帝与皇后重归于好。

    沧州敦煌李家花了三代人的时间,终于又一次站在了帝国全力巅峰。

    自从李凤蛟与刘彦破镜重圆以来,这对儿天下最尊贵的夫妻始终相敬如宾,李凤蛟虽然当年有错,但为人贤淑不争,后宫之事被她处理的井井有条,也算颇得圣心。

    可当太子刘淮无能兵败后,一切的一切,都变了样子。

    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