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36章通天之塔

    该派除代表人物大宗师陶弘景外,先秦时有仙人展上公郭四朝等,秦汉时有高道李明左慈等,两晋时有祖师魏华存杨羲许谧许翙与著名的南派道教大师葛洪等,南北朝时有科仪大师陆修静孙游岳等,隋唐时有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以及著名诗人李白等,高道辈出,为道教正宗与道门主流。

    北宋时与龙虎山閤皂山同为道教三大符箓派,号称三山符箓。

    过去的学者大多将南朝以及唐代的道教主流误解为上清派,其最大的原因在于将唐代的李渤真系所记上清经篆的传授次序以及元代的刘大彬《茅山志》中记载的茅山宗师脉谱,误解为是讲述上清派的谱系。

    由于将从东晋的杨羲到唐代的李含光等这些人物的脉谱,误解成上清派的谱系,因而陆修静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都被看作是上清派的道士。

    其结果,导致了东晋末以后,江南一带的道教主流是上清派,到了唐代上清派还是主流这一误解的产生和流行。

    将真系《茅山志》的上清经篆的传授谱系误解为讲述上清派谱系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对道教的三洞学说没有充分理解。许多道教学者片面地相信上清经篆的传授只在上清派中进行,实际上,上清经篆的传授也在提倡三洞学说的天师道中进行。

    刘宋的天师道依据三洞学说,把过去的葛氏道上清派所传授的灵宝经《三皇经》上清经吸收到自己的教义之内,将三洞部的所有道书尊奉为天师道的道书,此事可以由刘宋天师道里存有三归依戒这一事实得到明确证明。

    天师道的三归依戒要求信徒归依三宝即道宝经宝和师宝,三宝是指道宝的太上无极大道,经宝的三十六部尊经,师宝的太上老君。这里所说的经宝三十六部尊经是指三洞十二部的道书,所以归依三宝即是归依道宝的无极大道,经宝的三洞十二部的所有道书,以及师宝的太上老君。

    因此,刘宋天师道当然也崇尚上清经灵宝经以及《三皇经》。而且天师道的法位制度一旦完备,便出现了于道士法位中修成上清经的道士洞真法师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弟子以及三洞法师。而上清经策在这些法师那儿也得到了传授和掌握。

    如果天师道也实行上清经之传授,那么真系《茅山志》所记载的道士之中就可能有天师道道士的存在。因此,若对各个道士的思想和事迹进行调查确认,其多数则是天师道的道士。例如,刘宋的陆修静,查阅《陆先生道门科略》,显然是将东汉的张道陵仰奉为祖师的天师道道士。

    而且陆修静倡导三洞学说一事可以明确地从灵宝经目序《洞玄灵宝五感文》中获知。就是说,陆修静是天师道的道士,同时也是三洞学说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