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44章 夏国石油工业的起点

    战报上说:

    赵云下达命令的第二天上午,武安国率精骑进入汉阳郡内。

    马津率众投降,并连写数封亲笔信,帮忙劝降了其余城池。

    两日之内,汉阳郡全面易帜。

    从第二天起,甘宁以水军护送夏国文官上任,在各县初步建立统治。

    第二天傍晚,武安国和郭嘉自街亭向北翻越陇山,于第三天早晨赶到萧关。

    萧关副守将鲁同,早已被安全司策反。

    鲁同配合裁决司的人,第一时间绑缚了守将,杀掉了反对者,向武安国献关投降。

    此外。

    郭嘉说,在萧关关城之内,发现了一种火油。

    因为鲁同投降,这种厉害的东西才没有落到武安国的先锋军身上。

    郭嘉询问鲁同得知:

    火油来自北地郡某处,是一种从石头缝里流出来的东西。

    点火即燃,烟雾很大,且烟雾有毒。

    郭嘉建议将此物交给科学院,让科学院研究可以用来照明的灯油。

    赵云看完整份战报,不由得哑然失笑。

    对于汉阳郡能够被轻取,他一点都不奇怪。

    毕竟,郭嘉和戏志才两人早就盯上汉阳郡了,还有安全司和裁决司协助他们。

    安全司利诱,裁决司杀人。

    被利诱者不去说,光是被裁决司干掉的顽固分子,就达十二人之多。

    一个郡而已,重要官员也就二三十个。

    直接被杀掉了一小半,其它官员哪里能不惧怕?

    萧关的战略位置相当重要,郭嘉和戏志才当然也不会放弃。

    占了萧关,就获得了从西北方向进入关中的出口。

    萧关以西的安定郡,萧关东北的北地郡,全都成了夏国的囊中之物。

    至于郭嘉所说的火油,根本就是石油。

    赵云一直都不知道,在北地郡竟然也有石油,还是直接渗出到地表上的。

    若能从石油里提炼出煤油,夏国的缺油问题就可缓解。

    目前,夏国的灯具,一小半用的是动物油脂,一大半用的是桐油。

    对于桐油的使用,是从四月份才开始的。

    当时,赵云发现每到夜间,枹罕街头就没有几个灯笼,显得一片昏暗,不由得很是奇怪。

    一问方才知晓,大家都在使用动物油照明。

    动物油稀少,价格就很昂贵。

    寻常人家,连一盏油灯都用不起,更没有财力在家门口维持一个灯笼。

    赵云马上想到了植物油。

    由于赵云的引领,夏国此时已经开始榨取大豆油。

    但是,夏国的底子很薄,大豆全都从外地购入。

    榨出的油也不多,价格也相当昂贵。

    思来想去,赵云想到了桐油。

    他让经常在山林里钻的侯光爷孙去山林里寻找,非常幸运地找到了大量桐油树。

    长年没人采摘桐油果,每颗桐油树下都堆着厚厚一层果子。

    把地上的桐油果捡起来,就得到三四千斤。

    桐油果数量太多,使用食物油榨取设备已不合适。

    科学院利用水力冲锤进行改造,造出了桐油果榨油机。

    有了大量桐油的支撑,枹罕城晚上的灯笼就多了,渐渐有成为不夜城的趋势。

    而在其它城市,依然要为晚上的照明油料而苦恼。

    郭嘉在枹罕生活了相当长时间,后来被调往西县,想必是发现了西县晚上缺少油料的痛点。

    知道火油能够燃烧,立即就联想到了灯油。

    郭嘉多半亲自试过火油。

    发现它多烟还有毒,并不能直接使用,这才请求赵云给科学院下达研究任务。

    赵云仔细回忆了一下,隐约记得前世看过一份什么资料。

    资料上说,提炼石油的办法就是蒸馏。

    不同油料的沸点不同。

    通过控制温度,可以把不同的油料分别变成蒸汽。

    再用冷却室将蒸汽冷却下来,就能得到不同的油料。

    赵云马上对邓贤道:“你率领大家继续向前,我处理些事。”

    然后,他勒马走到路旁,对跟随而来的肖林道:“给我纸笔。”

    “诺!”

    肖林应了一声,马上跳下战马,在马背上的包裹之中翻找起来。

    看见肖林那副手忙脚乱的样子,赵云不由想起了张白玛和任红昌。

    本来,二女还想继续跟随下去,使用的借口就是照顾他的起居,还能帮他记录命令,或者递个纸笔什么的。

    他却觉得前往长安有些危险,就坚决地拒绝了。

    不过,他昨晚折腾得有些厉害,二女多半要在陈仓城中再休息一两天,随后才能走上返回枹罕的道路。

    就着白龙驹的马背,赵云一连写了三封信。

    第一封是给玄武军的后续指令。

    赵云要求玄武军和水师在占据北地郡以后,沿着黄河西岸继续向北进攻,占领朔方、五原、云中三郡。

    后世有句话:黄河百害,独利一套。

    一套,指的是河套地区。

    事实上,河套地区由西套、前套、后套三部分构成。

    这三个地区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极利农牧业生产。

    西套即银川地区,目前属于北地郡。

    后世的西夏国,最重要的产粮区就是西套。

    后套位于贺兰山和阴山的转角之内,黄河几字形的左上角,目前属于五原郡。

    前套位于阴山以南,黄河几字形的右上角,目前属于云中郡。

    西套在羌人手中,前后套则在南匈奴手中。

    这些都是游牧民族,将上好的土地当成了牧场。

    一旦夏国将它们拿下,全部改造成农田,夏国的粮食缺口很快就能补上。

    第二封是写给郭嘉的。

    赵云让郭嘉就在产油地点修建一片厂房,以及一些工人定居点。

    一旦科学院研究出炼油之法,即刻展开油料大生产。

    作为后世之人,赵云顺便提起了环保的问题。

    因为他很清楚,炼油对环境的污染很大。

    一不小心,周边很大一片区域的水源,都会被严重污染。

    具体要如何解决,他能想到的就是挖深坑。

    出于对郭嘉聪明才智的信任,他还让郭嘉也想想办法。

    第三封是给科学院的。

    炼油的原理,赵云在信中简单说了。m..cc

    科学院现在是东西院并立,并已形成良好的竞争关系。

    两院共有研究人员九十多名,学徒四百多,涉及的研究项目五十多个。

    赵云相信,在有大致方向的情况下,科学院的研究进度绝不会太慢。

    赵云在写信之时,身边只留了肖林等五十个人。

    当他将三封信交给肖林,发现邓贤所率骑兵已经走得看不见人影了。

    当即催动白龙驹,快速追了上去。

    沿官道向东奔行了三十多里,赵云追上了骑兵大队。

    不过,并不是因为白龙驹跑得快,而是骑兵大队被人拦住了。

    赵云打马来到队伍前方,发现对面堵着近千骑兵,看服装样式全是汉朝官兵。

    为首一将约莫四十岁,身形雄壮,皮肤呈古铜色。

    生着一张国字脸,目光沉稳,看起来有些威严。

    在此人身后,一名士兵举着一面将旗,上面绣着一个大大的“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