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02章 各部门汇报成绩

    大殿之内。

    赵云等到众人全都坐好,便向俏立一旁的绿茶示意了一下。

    绿茶向前走出两步,展开自己手中的小本子,神情严肃地大声念道:“大王有令!”

    殿中众人顿时精神一振,目光齐刷刷落在绿茶身上。

    “即日起,取消军师一职。

    郭嘉、戏志才、贾诩,分别担任枢密副使。

    贾诩,兼任西域都督,三日后前往赴任。

    何信,免去安全司司正之职,担任经济调查司司正。

    呼延卓,担任安全司下一任司正。”

    军师一职的取消,算是情理之中。

    毕竟,在夏国的官职体系中,根本就没有这个职位。

    也就是说,军师就是个临时职位。

    徐庶、郭嘉、戏志才,以前身上都有军师一职。

    取消以后,徐庶依然还能影响军队。

    因为,在徐庶身上,还有个枢密使一职。

    按规定,枢密府应有枢密使五人,执行群体决策。

    但在最初,赵云只想把机构和制度立起来,就只安排了徐庶担任枢密使,向青担任枢密副使,相当于由徐庶独掌枢密府。

    但随着夏国的军队规模越来越大,徐庶在内阁这边的事情也越来越多,赵云就必须渐渐填充枢密府了。

    郭嘉、戏志才、贾诩成为枢密副使,这是第一步。

    等这三人立功入朝,马上就会升为枢密使,成为与徐庶并肩而立的存在。

    当然,只是在枢密府中与徐庶并立。

    由于徐庶还有内阁阁臣的身份,地位依然要比其它枢密使更高,实权也比其它枢密使更大。

    至于安全司和经济调查司两司司正的任免,则是专门的通报。

    因为,安全司和经济调查司都是内务府下面的机构。

    内务府的掌管者是罗秀儿,罗秀儿则是赵云的后宫女子之一。

    由此可以认为,内务府就是被赵云直接掌管的。

    朝臣们了解内务府的唯一途径,就是赵云让人对外主动通报。

    绿茶念完,就退了回去。

    彭典咬了咬牙,抬腿就向前方走去。

    刚走两步,就被旁边的一名官员扯住了。

    “老彭,你想干什么?”那官员低声询问。

    “我……”彭典准备解释,却听大殿里面,响起了赵云的说话声。

    “文和,可对平定西域有信心?”

    彭典稍一迟疑,默然退了回去。

    贾诩听到赵云的话,立即起身,朝赵云拱手道:“臣,必定不叫大王失望!”

    赵云右手虚按,示意贾诩坐下。

    目光扫视着其它人,道:

    “都督,总督,大都督,都是集财、政、军于一体的重要职务。

    却是临时职务,属于钦差性质。

    只会设置在偏远区域。

    要求在缺少国内支援的前提下,以灵活手段平定指定区域,为在当地设置郡县作准备。

    目前,我们只在西域设置了此种职务。

    但在将来,我们将在世界各地,设置多个此种职务。”

    赵云这番话,表面上是在解释都督等职的性质。

    实际上,是为贾诩分担火力。

    毕竟,很多夏国官员的出身很低,根本就不认识贾诩。

    贾诩一来就得了高位,会引起一些人的暗自嫉妒。

    经他这么一说,众人就明白了。

    都督之位虽高,权力虽重,得到的支援却不会太多。

    而且,工作地点都在偏远地区,条件多半会十分艰苦。

    若没有超强的能力,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根本就做不好这件事情。

    文武官员们看向贾诩的眼神,不由带上了隐隐的同情。

    “接下来,各部汇报一下目前取得的主要业绩吧!”

    赵云看向几位尚书。

    与秦汉的官制相比,夏国的官制完全是另外一套。

    夏国的执政部门共有十个,简称“一阁一院,二府六部。”

    一阁:内阁。

    职责是监管六部,辅佐帝王。

    一院:督察院。

    督察院直接对帝王负责。

    职责是监察所有文武官员,对官员的不法行为进行调查和起诉。

    二府:内务府,枢密府。

    这两个府也直接对帝王负责,是帝王掌控国家的关键力量。

    内务府是帝王掌控朝堂的重要机构,其中原有六司。

    后来,其中的内务司改成了裁决司。

    眼下,又加入了经济调查司,形成七个司。

    分别是:

    宫廷司,审计司,裁决司,审访司,安全司,禁卫司,经调司。

    枢密府原有七个司,后来又加了三个,形成十个司。

    分别是:

    武选司,作战司,军情司,募兵司,训练司,后勤司,军法司,安置司,军校司,军工司。

    六部,是执行国家大政的主要机构。

    分别为:

    吏部,户部,礼部,计部,刑部,工部。

    各部的职能,由其下设各司即可看出。

    吏部4司:

    考功司,巡视司,迁转司,验封司。

    户部9司:

    户口司,生活司,农业司,畜牧司,商务司,土地司,矿务司,水务司,粮库司。

    礼部6司:

    礼仪司,文教司,科考司,功勋司,薪酬司,归化司。

    计部4司:

    税务司,统计司,银行司,国库司。

    刑部5司:

    法务司,警务司,监狱司,劳改司,巡察司。

    工部6司:

    城建司,交通司,水利司,工业司,专利司,驿递司。

    当夏国正式进入汉地的官员和士人眼中,夏国的官制也成了被攻击的一个重点。

    一些来自汉地的士子官员们,因为心里对夏国并不完全认同,也在私下里悄悄带节奏。

    昨天,与徐庶三人谈及此事,赵云就生出了让各部门亮一亮成绩的心思。

    一个制度好不好,看看结果就知道。

    良好的数据,将会粉碎所有流言。

    各部尚书对视一眼之后,兼任工部尚书的张松第一个站了起来。

    只见他先朝赵云行了一礼,然后掏出一个小本子,声音响亮地念了起来:

    “截止九月底——

    工部共有工兵5万7千余人,有偿聘请民夫62万余人。【1】

    【6】

    【6】

    【小】

    【说】

    累计支付薪酬、奖金、饮食等费用460万贯。

    累计支付钢铁、水泥等材料费用1亿2930万贯。

    兴建城池17座,其中已完成的有8座。

    分别为:枹罕、青海、西县、狄道、大夏、白石、北关、金城。

    已修官道共5800里,其中水泥路已有1760里。

    工业方面:

    共有各类工厂2835座,工人12万7千余人。

    月产生铁28万斤,精钢16000斤。

    根据我们的估算。

    汉地生铁的月产量,应在43万到105万斤之间。

    其精钢的月产量,应在2000斤以下。

    水泥的月产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