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2章 辽东民兵队

    “乡亲们,民兵队不是去打仗,是让你们保卫家乡,保卫自己的田地!”

    沈州民兵队长林清站在高台上,高声喊道:“不管是东宁,还是辽东这边,打家劫舍的土匪很多,还有草原马匪,时刻威胁着我们的安全。

    而官府,不一定能够及时救助百姓们!

    你们愿意看到,我们的家园、我们的粮食,被土匪抢走吗?”

    “不愿意!”

    一众百姓异口同声地回道。

    “对,不愿意!”

    林清继续说道:“因此,就需要我们自己成立民兵队。

    民兵队,农忙时节下地干活,农闲时节进行训练。

    我们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土匪来的时候,能够有自保的能力。

    能够保护脚下的土地、村里的房屋、背后的妻儿子女!

    保护他们,不会被土匪抢夺去!”

    听着林清的话,集结起来的百姓们,也有了兴致。

    他们也都明白,民兵队是村里面的行为,和军队无关。

    因此,也并没有抵触。

    这段时间,在接管了辽东之后,林清也成为了沈州府民兵总队长。

    他的任务,就是指导沈州府下辖各县村,抓紧时间组织民兵队,宣传民兵队的好处。

    如此一来,一是能够保证各村自保能力。

    二呢,也是将官府的控制力,延伸到各村之中。

    其三呢,提高百姓们对东宁的拥护爱戴。

    到时候,不管是赢得民心,抑或是招工干活,或是招募兵员,都会容易许多。

    这半个多月来,林清每天跑十几个村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讲解。

    即便是嗓子都喊哑了,他也坚持着。

    他知道,这是信王府对自己的信任,自己一定要把这份工作做好。

    各村组建民兵队的同时,东宁政策也彻底宣传到了各村中。

    除此之外,辽东等地招募兵员的命令,也下发到各村中。

    丰厚的月饷,管吃管住,而且还能减免田赋。

    这样优厚的待遇,自然也吸引了辽东各村百姓们的踊跃报名。

    位于沈州府城外校场,东宁来的新兵预备役部队正在负责招募新兵。

    邻近一带各村应征的兵员,倒是非常多。

    在优厚的待遇之下,好男不当兵的观念,正在逐渐发生着改变。

    与此同时,辽东府那边也开始了政策宣传、民兵队组建、新兵招募等工作。

    即便是寒冬腊月,大雪封山,从东宁而来的人员,都没有闲着。

    每一个人的肩膀上,都有着非常重的担子。

    他们要保证在开春之前,组建好这一切。

    开春之后,各地就要开荒种田,进入农忙时刻了。

    到那个时候,再想忙碌这些事情,就没有那么多时间了。

    辽东富庶,不仅仅是良田众多。

    更重要的是,人口!

    现在的东宁,满打满算还不到一百万人。

    那还是连续一两年,从淮北等地迁徙百姓,收纳流民而来的。

    其中还包括一部分土府部族之人。

    而辽东不一样,辽东在册户籍人口达到了四百余万人、

    虽然比不上江南、钱塘、湖广、蜀中等地富庶,但是在东北那可是首屈一指的地方!

    即便是近些年来,草原马匪时常入寇辽东,不过辽东依然富甲一方!

    也正因此,辽王府麾下才有数万大军,威名赫赫!

    如此富庶之地,自然值得信王府花费很大精力、人力、物力,去经营建设辽东。

    单单一个东宁,就足以支撑大军与朝廷一战。

    若是将辽东建设好了,那未来不容小觑!

    这也是李信百般叮嘱,好好接管辽东的原因。

    除了为榆关前线支援物资外,更是为了长远打算!

    在建设辽东的同时,年关又渐渐来临了。

    新的一年到来,京城那边的年号也换成了隆祥元年。

    然而,东宁、辽东这边却并没有更改年号,而是依然沿用先皇的统绪年号。

    统绪十九年。

    过完春节之后,辽东这边的建设也进入到了一个**。

    尤其是从东宁源源不断运送而来的物资,也成为了榆关城后勤的保障。

    尽管广宁前线一带,驻扎有大量的辽东守军,还在苦苦支撑着。

    不过聪明的东宁民兵,组织了一条从海上前往榆关城的物资通道。

    即便过了新年,海上依然万里冰封。

    厚厚的海冰,坚硬无比。

    马拉雪橇,带着物资,沿着海冰前行,一直通往榆关城一线。

    现在的榆关城,东宁势力与朝廷势力处于对峙之中。

    东宁兵力较少,一直采取守势,没有主动进攻。

    而朝廷势力数量人多势众,但是数次进攻,都被信王大军打退了。

    损失惨重的朝廷势力,也只好在关内等待着。

    等待着京城那边,制造大量的轰天雷,等待着开春之后的大决战。

    对峙的双方,都显得轻松自在。

    毕竟,这段时间榆关城也得到了来自辽东的后勤补给。

    然而广宁那边的辽东守军,却一点也不轻松自在。

    “麻的!等等等,等到什么时候才是头啊!”

    一名将领骂骂咧咧地说道:“他朝廷大军,有充足的后勤补给,可以等。

    我们怎么等?

    我们在这里已经等了两三个月了。

    再这样下去,我们非要饿死在这里!”

    “唉!”

    李德禄叹了一口气,说道:“粮台那边刚刚汇报过来的消息,我们的粮食只够坚持半个月了。

    看来,我们要早点寻找后路了!”

    “早该如此了!”

    望着李德禄,这名将领说道:“将军,你说怎么办吧?”

    “回锦州吧。”

    李德禄叹了口气,望着窗外白茫茫的世界,开口说道:“早点回锦州,还能有喘口气的机会。

    若是再吃下去,恐怕一点机会也没有了。”

    “将军,那咱们什么时候走?”

    这名将领眼睛一亮,问道。

    “唉!”

    李德禄深吸一口气,说道:“最近这段时间,辽东各城已经相继沦陷。

    再等下去,恐怕就连锦州、营州、开州,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我们还是要早点撤回去。

    通知各部将领,前来议事。

    争取早点决策,离开这里!”

    “是!”

    那名将领心中一喜,连忙道:“我这就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