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002 李儒献策,董卓入城【新书求鲜花评价票!!!】

    使者传召。

    天子已被董卓救下,正在还京路上。

    文武百官城门接驾。

    宣召完毕,一行人离去。

    百官相互称贺。

    京师变故,不但屠灭了十常氏,还把大将军何进也杀了。

    董卓乃是凉州刺史,属于边将外官。

    对于文武百官来说,董卓并不会在洛阳停留。

    只要封赏足够,董卓自会离去。

    到时候,整个朝堂都掌控在世家手中。

    大汉的天下,再没有人能威胁到世家的利益。

    其中最为高兴的是四世三公,名门之后袁绍。

    作为世家大族新一代的领袖。

    也是组织策划屠杀十常氏的首脑。

    大将军何进已死,袁绍将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人群之中,面容俊朗,英姿勃发的袁绍向着所有人拱手。

    “十常氏已灭,天子还京”

    “我大汉定当中兴”

    “刺史董卓奉诏前来勤王”

    “今晚袁某摆下庆功宴,还望诸位大人赏脸”

    “哈哈哈,还有一事,希望诸位同僚安顿妥当”

    “董卓不远千里而来,必然舟车劳顿”

    “一应粮草军资,待西凉军在城外安营扎寨后,务必及时送达”

    “多谢”

    袁绍说话的功夫。

    城门西侧,旌旗招展。

    长长的一队骑兵缓缓靠近。

    大旗帜上赫然写着一个烫金的董字。

    百官张望,满脸喜色。

    等待着天子回京。

    城门之南,此时同样出现一队骑兵。

    几乎在同一时间,与西凉军汇集在城门处。

    西凉军靠近。

    王允,袁隗二人已经跪拜在天子车架前。

    “天佑大汉”

    “恭迎圣上回京”

    文武百官齐刷刷跪倒一片。

    年仅十一岁的少帝刘辩,看了一眼身旁的母亲。

    缓缓摆手。

    文武百官纷纷起身。

    袁绍连忙走上前,看了一眼策马立在天子车架旁的威武壮汉。

    “董刺史千里勤王,居功至伟”

    “请下马随我等一齐护佑陛下进宫”

    “陛下定当重赏”

    “至于西凉铁骑,便驻扎城外,吾已安排妥当,犒赏三军”

    袁绍出身名门,打心眼里是瞧不上董卓的。

    只是董卓半路之上救下了天子。

    如此功劳,袁绍必然要揽到自己名下。

    所以才会如此客套。

    如果董卓没有半路救下天子。

    董卓根本不会被提及,只剩下城外听宣命运。

    袁绍一番话说完,目光直直看向董卓。

    见董卓并未下马,也不答话。

    袁绍的表情一点点阴沉了下来。

    “董刺史,吾方才讲话,汝可曾听清”

    董卓脸上有些阴晴不定。

    犹豫之间,身侧一名儒生打扮的文士策马上前。

    “袁将军此言差矣”

    “我凉州兵马此番前来,乃是勤王护驾”

    “此刻洛阳城内仍有乱党残余”

    “我凉州兵马必然要护送陛下回宫,才能放心”

    “陛下,您说是吧”

    说话之人乃是董卓麾下军师李儒。

    李儒一句话说完,微笑看向了年幼的少帝。

    刘辩被李儒一问,不自觉的缩紧了身体。

    刚刚董卓军击杀张让等人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对于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来说。

    那种血淋淋的场面,对他这样圈养在深宫的皇子。

    冲击力巨大。

    因此在李儒询问的时候,刘辩想起了刚刚的画面。

    “是…好…”

    刘辩结结巴巴的说了一句。

    随后目光游离,躲进了母亲何太后的怀抱。

    李儒微微一笑,看向面色不善的袁绍。

    袁绍则是看向了马上董卓。

    僵持了片刻。

    董卓眼看百官并无人开口。

    心中渐渐大定。

    此时面对袁绍的目光,董卓坚定的眼神浮现。

    “既然天子有命,吾自当遵从”

    “诸位速速让出道路”

    “请天子车架通过”

    董卓说完,抬手扬鞭。

    西凉军迈着沉重而整齐的步伐朝着文武百官而去。

    袁绍没想到会有如此变故。

    满脸愤怒的让到了一旁。

    在袁绍的身后,丁原目光转动。

    看了一眼停留在一里之外的并州狼骑。

    丁原咬了咬牙,选择了隐忍。

    西凉军浩浩荡荡入城。

    站在两侧的文武百官全部面露苦色。

    董卓身外外官,西凉军隶属边军。

    按照汉律,不得大军入城。

    董卓此举,与谋反无异。

    仿佛一瞬间,满朝文武的心被撕裂开来。

    大汉最后的规矩被西凉铁骑踏碎,裂出长长的缝隙。

    端坐马上的董卓原本悬着的心,从他走进宫门的一刻起。

    彻底安定了下来。

    这一刻,董卓不再是停掉不听宣的边军将领。

    而是凌驾在大汉朝头顶上的一把利剑。

    当初被董卓仰望的世家大族,当朝三公。

    从这一刻起,便如蝼蚁一般。

    再难进入董卓的视野。

    一个拼命讨好当朝掌权者而逐步晋升的京外诸侯。

    一个视朝堂为朝圣之地的边关武夫。

    在这一瞬间完成了心理上的认知改变。

    当少帝刘辩返回皇宫之后。

    期待西凉军离去的文武百官忽然发现。

    整个皇宫全部被西凉军封锁了起来。

    满朝文武再不得走进宫门一步。

    而董卓也未露面。

    百官在宫门前抱怨咆哮了许久。

    最后被守门西凉军士驱赶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