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八章 革新造纸术

    这和他爱不爱楚国没半毛钱关系,他的这种遗世而独立的执拗和虽万千人吾往矣的勇气其实是一样的。

    说到底是人格,是情怀。

    就在桓玄忙着崇拜屈原的时候。姑苏城的十大商贾来了。他们个个心惊胆战,商贾一直是不受待见的小透明。纵然家财万贯,也始终被人嫌弃。

    南郡公的脾气他们是知道的,重建吴宫肯定需要钱,他们几个商议了一下,打算花钱消灾,意思一下。

    “各位都是商界大佬,能给我面子,我感激不尽。”

    大佬们听明白了,他想要很多钱。

    “我本想过几天再找你们谈话,不过你们既然来了,那么我也就开门见山。”

    准备狮子大开口。

    桓玄指着工地旁边造纸营地堆积的新纸说道:“诸位南来北往,见多识广,恳请你们帮我估算一下,这种纸张有没有市场。”

    不是跟我们要钱?而是准备强买强卖。狠啊,你比桓温还狠。

    烂草捣鼓一下就把它当纸卖给我们?你直接抢钱算了。

    见商贾个个有苦难言的样子,桓玄道:“这只是半成品,加工完成后,我保证它能风靡天下。到时候你们想卖都没有货。”

    还天下,姑苏城都不会有人愿意买你的废品。

    一位姓贾的商人开口道:“南郡公,您直说,我们都愿意为吴宫重建出一份力。买纸就算了,这都是给孩子们抄写课本用的。我们拿了,不合适。”

    我特么想带着你们一起发财,你们却以为我单纯为了坑你们钱。行吧,送上门来的钱不要白不要。

    桓玄道:“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了别怪我没给过你们发财的机会。真的不打算进购新纸回去卖?”

    贾商人道:“我愿出五万,为先人建灵堂。”

    “我也出五万……”

    得,难为你们特意过来送钱。桓玄让人将送钱的人和送钱的数量记录在案,完了将纸交给桓冲,“我以后不想再见到名单上的人。”

    桓冲吓得打哆嗦,“人家已经送钱,咱们还要杀他们,别人会说闲话的。”

    “你除了打打杀杀还能有点别的想法吗?我是说以后这些人想见我门都没有。”桓玄强调说,“听明白没有,我的刺史大人?”

    不是很明白,到底是杀还是不杀?桓冲如实回答。

    “不杀。以后他们别想跟我做生意。”

    桓冲这才眉开眼笑,“不能够,咱们又不是商人,除了岁供,不会有交集。”

    桓玄道:“那是以前,今后有你忙的。这帮人还不烦死你。”

    你们不帮我卖,我自己卖。

    卖东西得打广告。打广告得请名人。

    谁最适合当卖纸广告的代言人?

    还有谁比咱师父王献之更合适!

    桓玄将卖纸的计划和陶渊明说了,陶渊明也和那些商人一个表情。

    这些纸,容易破,不便于收藏,用来抄录书籍只能临时用,不可长久用。

    桓玄道:“我需要的就是临时作用,一张纸保存万年,那我还不亏死。”

    陶渊明叹了口气,“我说的临时用特指你所构建的人人有书读的特殊情况。这种纸在文人雅士那边没市场,颜色不正。”

    是哦,青灰色,很怪异。

    不美观。咱可以漂白啊。不平整,咱们可以压平。

    叠加七层可以适用于日常书写,叠加十七层,二十七层呢?推而广之,拿它建房子都是可以的。

    不失为一个办法。但颜色才是决定他能不能卖出去的关键。

    桓玄道:“硫黄,你有吗?”

    丹王那儿有很多。

    很多暂时不需要。到哪能找到现成的。

    你喊一嗓子啊,有困难找群众,你说的。

    桓玄指指点点,嬉笑道:“亮仔,你进步很快哦。”

    群众家里什么都有,不一会儿硫黄就位。

    “南郡公,提炼硫黄,有危险,你告诉我该怎么做,我来。”一位青年自告奋勇地说。

    桓玄道:“聪明。你将来一定大有可为。大哥你贵姓?”

    “南郡公休要取笑,小的乃是罪人以后,岂敢奢求有所作为,但求我儿子能读书识字,不像我这样名字都是老祖宗娶好的。”

    桓玄好奇得很,“老祖宗取好名字是什么意思?”

    青年苦笑,“我们穷苦人家大多这样,生孩子名字按家谱上的名字挨个排列。不怕您笑话,我子孙十八代的名字都已经取好了,就是不知道哪个倒霉鬼会出生在我们这样的家庭。”

    家谱不是只排辈分吗?还有直接排名字的?

    “你们家先祖真了不起!”

    青年道:“听说很了不起,但不知道是谁。”

    围观群众的智慧是无敌的。“你回家把家谱拿来,请南郡公帮你看看。作为人子怎么能不知道自己的祖先姓甚名谁?”

    青年尴尬一笑,“不说祖先的事。造出好纸,让我们的孩子都能读书识字更重要。”

    青年名叫孙磊,曾拜师五台山,做过几天道童,但由于没天赋被赶出师门,他的师父是个炼丹师,所以他对硫黄比较熟悉。

    桓玄只知硫黄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是很好的漂白剂。至于具体怎么操作,他不太了然。

    “大概呢,要不你先把硫黄的净化提取出来。我看看你的手艺。”

    提炼硫黄轻车熟路,不一会儿孙磊端着一碗瞒着烟雾味道特别难闻的清水走来。

    是不是它咱也不知道,放到纸浆里试试吧。

    陶渊明问道:“你有几成把握?”

    “看你了。你是总负责。制造什么颜色的纸,什么厚度的纸,你说了算。”

    等于白问。陶渊明欲言又止。

    清水倒入纸浆后,纸浆变色。众人惊呼奇迹。

    的确不需要你了。

    陶渊明和孙磊小剂量不断实验,反复推敲。傍晚的时候陶渊明制造出一张十三层厚度的白纸。

    他从未见过的那种白色。

    桓玄道:“差强人意,比我们家的A4纸差远了,不过,你真是个天才。”

    “咱们只要再把它弄平整一点,我保证,文人墨客一定争相购买。”陶渊明对这种纸很有信心。

    桓玄道:“亮仔啊,格局小啦,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人群对纸张的需求定制,多几层,少几层它的作用完全不同。”

    陶渊明会意,道:“咱们可以先制造一批样品,送给几个名士使用。然后……”

    你不是有进步。简直进步神速。就你现在这架势不可能会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