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二章 怎么可能造的出来

    典韦战吕布的第二天。

    袁绍作为盟主,召开了军前会议。

    “盟主,敌人锐气以折,吕布也不敢在出关搦战,如今我军气势如虹,什么时候总攻虎牢关?”

    曹操兴高采烈,终于,中兴汉室的理想就剩下一步之遥了。过望对各路诸侯的失望,也渐渐烟消云散。

    他就是这么一个为国为民的人,中土的好儿子。历史上独自去追赶董卓,就可见一斑。

    然而,在十八路诸侯眼中,此刻笑容满面的曹操,是在持功自傲。

    袁绍虽然也是笑意不断,但内心不喜。

    如果这样进了洛阳,他的地位会大大降低,曹操的地位会大大提高。

    袁绍就无法执掌朝纲了。

    袁绍神情严肃起来,道:“孟德,你考虑过没有,虎牢关易守难攻,里有二十万联军。又有吕布这样的天下第一武将,我军势必损失极大,也不见得能够攻破。”

    曹操点头,“本初考虑的很对,那么以本初的意思呢?”

    袁绍郑重道:“我打算绕行黄河。”

    “什么!“曹操惊呼,“绕行黄河?从朝歌渡口进兵?”

    “不错,看起来咱们想到一起了。”

    我呸。

    曹操暗地里已经骂娘了,他忍住怒气,一切以大局为重,道:

    “本初,绕行也算……算个办法,不过,不如陆路分兵。要知道董卓之威,全靠吕布。吕布只有一人,我们完全可以避开吕布所在的地方。”

    袁绍摇头道:“不如走水路。”

    “走水路只有朝歌渡口能够进兵……。”

    袁绍打断了曹操的话,“诸位以为如何?”

    “我反对!”孙坚立刻道。

    “我赞同。”袁术淡淡道。

    “我们附议盟主。”除了孔融和陶谦,其他人都赞同袁绍。

    于是,少数服从多数。

    曹操见到袁绍一意孤行要走水路。

    岂能看不出,也有抹杀曹家功勋的成分在里面。

    本来烟消云散的失望,更加疑云密布。

    与此同时,虎牢关上。

    董卓非但没有责怪吕布,反而还给了吕布许多赏赐。

    这让吕布惭愧的同时,更加为其卖命。

    “义父,有孩儿在,虎牢关就在。”吕布跪下,重重磕头道。

    “本太师对此深信不疑,吾儿去休息吧,想来鏖战不久就会开始了。”

    “孩儿告退。”

    吕布走了。

    董卓心里沉重,对谋士李儒道:“文优,没想到曹昂麾下还有一个典韦,那关羽张飞,也不是真的无能之辈。”

    他深知自己麾下的武将,只有吕布可以对抗,势单力孤。

    李儒也是三国时代不可多得的顶级大军师,进言道:“太师,不如迁都。”

    “迁都?”董卓眉头一皱。

    李儒解释道:“属下看十八路诸侯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迁都避其锋芒,待得内乱,出关东进,便是侵吞六国之势头。”

    “并且,有童谣,东头一个汉,西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

    “有道理!”董卓渐渐点头。

    正在这时。

    “报,十八路诸侯撤退了。”

    “什么?”董卓有些懵逼,诸侯正是气势如虹的时候,怎么突然走了?

    竖日。

    董卓便得知更加详细的情况,诸侯正在绕行黄河。

    “文优,反贼为何要放弃陆地上的优势?转而不熟悉的水战。要知道水面作战,全靠弓箭,而敌人在弓兵方面是很差的。”

    弓兵的训练远超步兵,而诸侯们都是仓促扩军,所以弓兵数量稀少。

    可见董卓对于诸侯的军需很是清晰。

    李儒奸笑道:“太师,这说明十八路诸侯内部有矛盾,此必定是袁绍等人为了削弱曹家的影响力,所作出的重新部署。然而对于太师大大有利,也许就不用迁都了。”

    董卓大喜,于是暂时放弃了迁都的打算,也是率军前往黄河抵挡。

    ……

    半个月后。

    河内郡,黄河南岸孟津渡口,对面是洛阳境内的朝歌渡口。

    联军大帐中。

    “联盟弓兵不多,装备比较差,缺少箭矢,而董卓的弓兵装备精良……。”

    曹操在大帐中埋怨袁绍没有仔细考虑。

    随着这是袁绍打压曹家的一个计策,但依旧被说的面红耳赤。

    袁绍恼羞成怒,道:“不会制造吗?此事就有虎威将军负责,一个月制造出十万支箭矢。”

    诸侯震动,一个月十万支箭矢,盟主大人,您是不是搞错计量单位了?

    曹操不悦,“本初,你这是强人所难。”

    袁绍也是不悦,淡淡连道:“怎么能是强人所难呢?至此国难当头之际,吾等要爆发出比平日更加强大的力量。”

    “何况大公子人中龙凤,岂是一般人能够相提并论的?”

    “如果曹家不愿意为汉室出力就直说,本盟主也不勉强,找其他人去制造。诸公以为然否?”

    “盟主所言极是,值此国难之际,有些人只知道争权夺利,不为国出力,真是令人厌恶。”袁术第一个走出来说道。

    紧跟着,公孙瓒、韩馥、刘岱、乔瑁、王匡等人落井下石。

    袁绍就此占据了家国大义的制高点,曹操有苦说不出。

    谁知,曹昂反而主动走了出来,“愿为国家效力。”

    曹操:“……。”

    儿啊,你的聪明劲去什么地方了?这明显是袁绍挖的陷阱,躲还开不及,怎么主动往下跳呢?

    被胜利冲昏头脑了!

    什么叫骄兵必败。

    这就是了。

    袁绍大喜,神情却是严肃起来,道:“虎威将军,军中无戏言,你可愿立下军令状?”

    “好。”曹昂平静道。

    袁绍计谋得手,喜不自胜,一个月十万支怎么可能造的出来,到时候别怪吾军法无情。

    此子到底还是太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