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一章 被改变的思想

    这话朱元璋听的怎么那么不顺耳呢?

    说得好像他朱元璋就是一个昏聩无比的皇帝啊!

    只要陆子秋上书朝廷,他怎么会不听呢?

    嗯……

    好像还真的不会听!

    朱元璋仔细思考了一下,如果不是因为之前陆子秋在他心中的形象早就已经是无所不能了。

    所以朱元璋没有太过怀疑,反而是直接接受了陆子秋的各种理论。

    但如果这件事不是陆子秋提出来的。

    他说不定还真的不会接受!

    在朱元璋的思维之中,大明富有四海,更是天下间最肥沃的地方,世间再也没有一处地方比得上大明了。

    和外邦交易,只会让大明亏损。

    更是让倭寇问题难以处理。

    辛辛苦苦贸易之后,大明本就不多的钱财万一被倭寇给卷跑了,大明岂不是亏死了?

    所以朱元璋才大力度海禁。

    但听到陆子秋这么说了之后,他也深感这方世界实在太过辽阔,大明虽然浩瀚,可如果不加快认识世界的步伐,一样会被时代甩在身后。

    估计陆子秋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一番无心之谈,竟然真的改变了朱元璋的思想。

    让朱元璋下定决心派人出海。

    不过关于出海一事,还得再仔细问问陆子秋才是。

    “陆先生,如果朝廷真的决定出海,那不知道要做何等准备才行呢?”

    万事周全,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陆子秋想了想自己脑海里的各种知识:“首先必须要知道海水其实也是在流动的,只要在合适的季节,乘上这股流动的海水,就能顺水而行。”

    “这一点,想必问一些去过西南诸国的商人或者外番人,就能知道。”

    “只不过不同的是,想要前往顺着洋流前往美洲大陆,必须在接近冬季的时候一路向北去往极寒之地。”

    “这对于船只的密闭性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船舱之内如果不够抗寒,恐怕还没走到极北之地,就已经冻死了一大半人。”

    这也是为什么从华夏出发去北美洲要难很多的原因。

    不仅仅是路程遥远。

    更是因为一路严寒,要在这条漫长的路途中忍受孤寂与寒冷,奔向未知的旅程。

    实在是太过强人所难!

    但如果明确知道海的另一边有陆地,其实依靠大明的航海技术,是可以过去的!

    因为大明有排水量足足一万吨的宝船!

    紧接着,陆子秋又给朱元璋讲了一些关于深海航行的知识,譬如物资储备,以及航海船只不能用方地,而是要用尖底。

    等等知识。

    当然还有最关键的:“路上一定要记得带上橘子!”

    这可是后世用了无数航海员生命测出来的经验。

    只要在船上食用一定数量的橘子,就能有效抵抗败血症,减少船员生病的概率。

    两人越聊越是尽兴。

    朱元璋越发感觉陆子秋是个神人,不仅对事物的钻研程度极其精神,更是知识层面广博无比。

    在各个方面都能说出让朱元璋意想不到的东西来。

    而陆子秋也觉得自己找的这个工具人不错。

    听话,有见识,理解能力也还行。

    是个合格的工具人!

    不过两人虽然相谈甚欢,但陆子秋这次出来的目的还是泡汤了。

    不管陆子秋再怎么仔细的查找和询问。

    这里都没有土豆、红薯、玉米的踪影。

    在别人那里发生了的那种不可能的奇迹并没有在他身上发生,但陆子秋也不气馁,因为他能凭着自己的本事去拿!

    相关的计划都已经成型,只等那一天说服朱元璋出海就行了。

    不过陆子秋还不知道。

    在他一旁的朱元璋已经坚定了出海的目标,而且目标直指海对岸!他一定要拿到土豆、红薯这等高产的农作物!

    两人转了一圈。

    实在觉得无聊便准备回去。

    但刚往回走几步,却听到远处一阵骚动,远远的还能看到一群人乱作一团,鸡飞狗跳。

    更是仿佛有轰雷般的声音。

    让人忍不住看过去。

    “发生什么事了?”第一时间,朱元璋身边的护卫便十分警觉的站到了两人身前。

    并随手抓了一个路人询问。

    但那人也说不太上来,只知道那边好像是有个二世祖在那里胡作非为。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为了避祸就想着躲远点。

    见问不出个什么,护卫就将那人放了。

    转身用眼神询问朱元璋的意见。

    而朱元璋又朝陆子秋看去,想看看他怎么说。

    秉持着华夏人自古以来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精神,陆子秋当然要去看一看了!

    “走,我们就去见识一下,看看是什么样的人物,敢在皇城边上胡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