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章 至暗时刻 第6节 武备与南直隶

    至暗时刻 · 武备与南直隶

    万历四十七年四月

    自从月初将东方公司各部司的任务安排好,朱由梼便就一头扎进了东方铁厂里,同时还将徐光启、毕懋康及其团队都从京师给拽了过来。原因也很简单,百家馆与东方铁厂一分厂协同设计的新型火铳的进度情况实在是让二爷忍受不了了。

    四十六年七月定型,八月在天津试制的五百支新型火铳配发给保安总局机动总队所部试用后,那结果是惨不忍睹,不到半个月,五百支火铳就被原封不动的退了回来,人家那头宁可用兵仗局生产的鲁密铳也不愿意用这玩意。

    据试用的一大队讲,这玩意也就准头和刺刀还算不错,其他的完全就是他妹的扯犊子。射程是不错,可是威力根本就不行,五十步就射不穿铁甲了。

    定装的子弹看着是很方便,可问题是这破玩意本质上就是个小号佛朗机炮,每个火铳配十个子弹桶,战前将定装的弹药装好后,看样子是很方便,可问题却是贼他妹的多。

    第一就是这子弹桶不好往铳管里装。

    为了保持密封,子弹桶上有一个凸起的滑槽,需要对上铳管里的凹槽推进去,而后还得侧转把子弹桶卡住,之后再捅开腊封的火门,开火发射。

    虽说是比从铳口先倒火药、再装弹丸、再用通条砸实等共九个准备步骤再发射省事。可问题是,将子弹桶和铳管上的滑槽对准就属实是不容易,连着训练了五天,一百人里头,能第一把就准确无误对准的十不存一,这还是在日常训练的条件下。在对练演习中,那家伙更惨,有的人竟然反复对了十多次都没能有效对准的。

    即便是对准了、也推到底了,可是能够将子弹桶与铳管的火门转到位对齐就看天意了,有些人在将子弹桶侧转后,通针那是怎么也捅不穿火门,结果一看,根本就没有侧转到位。再看自己身上已经被对面的兄弟打中四发演习用的石灰弹了,这他妹的搞得,一枪没放,就阵亡了,那是要多糟心有多糟心。

    第二就是新火铳威力太小了。因为这个子弹桶实际上就是类似于佛朗机的子铳一样,为了保证不炸膛,子弹桶是有一定厚度的,而火铳又不能太重,所以这子弹桶的口径就让人着急了。由此这弹丸相较于鲁密铳几乎就小了三分之一,这就直接导致新火铳的威力照样是惨不忍睹。

    同时,这个子弹桶需要大家伙自己在战斗前装填,而且每人只有十发,打完了这新火铳也就只能当短茅使了。十发理论上是够的,但实际上呢?大家伙都没心情骂娘了。

    最后,这刺刀确实是不错,当短刀用很是舒服!请注意我的措词,是‘当短刀用’!于是问题就出现了,当你把这刺刀装在火铳上之后,呵呵,那他妹的沉的,谁要是能以持枪射击姿势举枪一刻钟,我这辈子都白给他洗裤衩子!

    这他妹的是啥玩意啊,这是用来杀敌的还是用来坑队友的啊!百家馆那些货连带着东方铁厂一分厂的,有一个算一个,全他妹的奸细!

    毕懋康及其团队,还有东方铁厂一分厂的大工巧匠在听着二爷一条条的读着现已改编为保安总局机动总队教导队所反馈回来的试用意见时,那一个个都是脸涨的通红,尤其是毕懋康。

    新式火铳是毕懋康在赵士祯所设计的掣电铳的基础上,结合鲁密铳及自己的燧发枪而重新设计的新铳,发火装置上还算是有创新,可是在子铳和母铳的结构上基本就是依着赵士祯的设计来的。

    然而赵士祯设计的掣电铳之所以没有装备部队,那也是有原因的,这些赵士祯没绕过去的坑,毕懋康及其团队也是一个不落的都跳了进去。

    林林总总的问题虽然很多,但归结起来,根本的原因还是子母铳结构的问题。那么就开始着手改进呗,不然还能怎么样呢?

    好在母铳管,咱们直接称之为枪管吧,枪管膛线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这就算是保证了射程和精度了。那么接下来就要考虑子铳或者说子弹管的问题了。在现有的条件下,子弹管重复使用是必须的,可是像原有的装填方式实在是不合适实战使用,由此朱由梼就将主意打在了子弹管的底部上。

    将枪管的底部做成栓动的闭合结构,将栓头和子弹做成咬合的结构,再将子弹管放入枪膛后,推动栓杆,让栓头与子弹管自动咬合,使子弹管与枪管缝合到一起,并将子弹管的通火孔与燧发枪机对齐,这样就省去了由战士将子弹管与枪管缝合的步骤。

    燧发枪机这块也要想办法与通针融合起来,最好是能够在扳起燧发枪机的时候就使与枪管缝合的子弹管能够打开引火的通道,在落锤击发就可以了。

    如此设计思路确定,那么攻关就开始了。

    吴王殿下不喝酒了,就开始熬人了。二爷每天只睡三个时辰,其他人好意思睡四个吗?于是几乎不眠不休的设计、制作、实验、再修改设计、再重新制作、再实验,反反复复,周而复始,总算是在五月中旬搞出了新的火铳,不,应该叫后装燧发步枪了。

    接着就开始让保安总局的人过来试用,然后就是再修改、再试用,到了五月底,总算是定型了。可是新的设计也就直接导致了产能的问题,好在吴王殿下对这新步枪属实不怎么感冒,便也就没有催促要大规模生产。

    新式步枪朱由梼都懒得起名,便就称为了四十七式火铳,安排按部就班的生产并逐步改进,逐步分配的装备保安总局也就了事了。

    这把着实是开头轰轰烈烈、结尾浮皮潦草。

    弄成了这样的虎头蛇尾,属实也是不能怪朱由梼的,毕竟吴王殿下那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吃过见过的,眼界本就高的没边,又怎么可能看得上那在他眼中绝对原始的四十七式火铳呢?

    而且吴王殿下那可是个真正有理想的人,他理想中单兵武器至少也得是符合线膛、尖头

    (本章未完,请翻页)

    米涅纸壳弹、火帽发火这三个条件才算合格,最好是直接上德雷泽步枪才好。由此吴王朱由梼早就自毕懋康团队中选出四人连并东方铁厂六名铁匠组成了专门攻关组,秘密的研究起朱由梼以德雷泽步枪为原型而改进的步枪了,那才是他的目标,而不眠不休也正是因为这个。

    四十七年五月十三,第一杆纯手工制作的德雷泽改版步枪正是成行,配套的子弹也造了一百发,设计图纸和具体的参数指标都也明确下来了,可是生产却是不行,这杆枪那可是用的精钢,完全靠手工一锤子接着一锤子敲出来的,目前量产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真要是大规模的造,怎么也得等石景山那头形成规模,能够大批量炼钢,再由这些个大工匠将制作车床设计定型,实现重要部件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才行。人为拔高制作工艺和水平这事,朱由梼之前那可是没少撞得头破血流,现如今也只得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来,先等着吧。

    而后,‘遭殃’的就是机械厂了,但相较那倒霉的步枪而言,蒸汽机这头那可是好了不知道多少了。

    直沽船厂唯一的封闭船坞内,船台上正在进行着一场革命,而这并不是机械厂遭殃的原因,朱由梼之所以又惦记上了机械厂,是因为蒸汽机需要引动朱由梼所期望的工业革命了。

    原本已经设计出了多年,但却被朱由梼秘密藏起来的水力纺织机也被开始按图索骥建造起来。这部机器他准备卖给徽商总会,在南直隶、浙江率先搞出一批工厂主出来,将这些大金主的目光从土地上给拽出来。

    之所以选择徽商总会可并不是因为他们与东方公司合作无间,也不是因为他们到目前为止始终以东方公司马首是瞻。现在无论是如何的亲密无间或是马首是瞻,还不是因为东方公司给他们让出来了足够的利益。要不然,你以为他们对东方公司的态度能比闽浙海商好到哪去吗?

    现如今东方公司开始经略黄埔江,不论再怎么平衡利益,也迟早是要和徽商总会捉对的,单就是东方银行钱票在南直隶流通一件事,就如同刨徽商总会的祖坟一般。为了能够让徽商总会尽可能的晚一些再翻脸,朱由梼只能拿出水力纺织机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了。

    这事属实来说很冒险,毕竟将资本彻底的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后,能怎么发展谁也说不准。

    王文林这头带着部分徽商大佬是在五月下旬应吴王之邀来到天津的,好酒好菜好招待,热闹了几天后,当这些人被带到机械厂,看到了以水力为动力、仅需五个人便就能够操作的十五组织机的时候,这些人就疯狂了。

    我勒个去,织机竟然还能这么搞?这个属实是有点先进了啊!再仔细看起原理,也不怎么复杂嘛,咱们怎么就没想到呢?这要是弄回去,产量直接提高三倍,成本还能降下来不少。

    嗯,这玩意怎么操作啊?这玩意怎么安装啊?这玩意怎么维修啊?这玩意怎么生产啊?

    呃?你这就没意思了吧!要不要本王把全套图纸都送给你,再给你派几个技术员过去指导生产线的建设啊?这是哪家的,给本王叉出去!

    而后,就是愉快的商业洽谈了。这事吴王朱由梼就不怎么关心了,招呼人与各位大佬逐一对接后,朱由梼就将始终兴趣缺缺的王文林请到自己的书房,聊起了正事。

    水力纺织机也只是个开头,先上市收割一拨韭菜后,待江南有人开始仿制的时候,他就会推出更强的动力组合——蒸汽机,坑人也是要按部就班、讲套路的。

    但随之问题也就来了,大规模的机器生产会造成产品成本下降、产量的提升,而后便就是原料的短缺了,他可不希望到时候江南地区没有人再种粮食,全都跑去养蚕、种棉花,而他单独叫王文林来,也正是因为这个。

    王文林是正儿八经的粮商,虽说家里也有织机,但那玩意都是凑数的,根本就不怎么在意。在他看来,布织的再多、再好,即便是市场都由你占去了,又能如何,还是个商贾而已,如果家里的人不往官场里使劲,官府想什么时候收拾你都行。

    可倒卖粮食就不同了,只要手里有粮食,到任何一个地方都得给面子,官府也不能免俗,任哪一方想要招惹他,都得先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才行,淮南盐帮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这些年跟东方公司合作,虽说末端零售的生意几乎都让给东方公司,可这周转采办东方公司可绝对离不了他。虽说赵启国那厮近一年也在频繁接触其他粮商,也没少从其他人那里进货,可那有如何,自己手里可是掌握着湖广、安南的货源的,虽说份额算是被压缩了,可说到底他王文林还是占据着东方公司粮食供应的半壁江山。

    王文林能有这样的眼光,自然是对朱由梼所说的原料问题,那是一点就透,这可就是巨大的商机了,控制了原料,任你有再多的织机也得看我的脸色。

    再接着聊下去,王文林就更加震撼了,吴王殿下这把似乎真是玩的有点大了。

    按着朱由梼的计划,陕西将会是今后棉花的主要产地,这个属实是没办法的办法,陕西这些年就没好过,粮食是连年的减产,好些土地都因为干旱撂荒了。

    朱由梼就是为了给陕西找出路,才将这水利纺织机给推出来的。朱由梼已经安排了,六月就会组织东方农垦总会和东建公司的人去陕西,研究张罗棉花种植的事。黄土高坡种棉花,光照、温度都行,就是这缺水是大问题,所以东建公司才会派人过去张罗引水的事。

    陕西这边由农垦总会张罗大面积种植棉花供应东南的纺织厂,形成了产业链,陕西的农民便就有了活命的根本,东建公司这头在逐步的修缮水利,慢慢的陕西没准就能恢复活力。

    这里头,朱由梼希望王文林能够参与其中,继续倒买倒卖做中间商也好,或是干脆也学着农垦总会搞棉花庄园都行,都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让他赚到钱。但这个好处是有交换条件的,那就是王文林还得继续支持东方公司保障陕西三边的粮食供应,而且在棉花形成产业或者说陕西种棉花能够养活自己之前,还要做好不赚钱供应粮食的准备。

    本来王文林如果觉得不行,朱由梼还可以将蒸汽机上市后在南直隶、浙江的经销权给王文林。可让他没想到的是,王文林直接就答应了下来,又省了。

    省了吗?省个屁!朱由梼要论做买卖,这辈子都摸不到王文林的脚后跟,他看到的是赚不赚钱的问题,而王文林想的则是依托东方公司,用粮食控制陕西、用棉花掌握江南。

    而后王文林便就和朱由梼详细的分析起了计划,如何实施、怎么施行,聊得很细,好些朱由梼原本没想到的,也都被王文林提了出来。而也正是二人的此番密议,就彻底的将徽商总会这个皇明商界的庞然大物给肢解了,跟随朱由梼步伐的近半势力形成了新的江浙财团,而剩下那些没有敏锐察觉到世道要变的人,依旧顶着徽商总会的名头,逐步的就退出了皇明商场中的一线了。

    就二人一番密议就搞垮了徽商总会吗?还真是。密议之后,东方公司所属东方商会便放弃了在北直隶、山东的经略,全力以上海、镇江及漕运沿途重镇为中心,开始在南直隶的渗透和展布。东方银行也是一改往日发展的谨慎态度,在四十七年六月先后在南直隶成立多家分支机构。

    以上海为中心,成立东方银行上海分行,其下又分别设置松江支行、苏州支行、常州支行,原东方银行镇江分理处也升格为支行。

    以南京为中心,成立东方银行南京分行,其下也分别设立芜湖支行、宁国支行、徽州支行、安庆支行、庐州支行、滁州支行、和州分理处、广德州分理处、池州分理处、宁国府分理处,原有的扬州支行、淮安支行、徐州支行也都归入南京分行管辖。

    至于凤阳府则是单独成立东方银行凤阳分行。

    这家伙,一出手就是王炸还带四个二,原本因为漕运就已经在南直隶有一定流通的东方银行钱票一下子就炸满了南直隶。为了这把大的,崔嬷嬷直接就往南直隶运了二千万元的钱票,这些钱票那可是一点保证金都没有的,这要是在南直隶兑换不来真金白银,那东方银行钱票的价值直接就会被腰斩。

    而随后,以王文林为首的部分徽商总会的大佬便就开始排着队的用真金白银换钱票,那家伙就好像去晚了就没有似的。这一下打的其他江南商场大鳄都是晕头转向。

    可随后,南京六部就联署发布命令,今后在南直隶地界上,官府就只认东方银行钱票了,什么白银、铜钱一概不认了。我勒个罗圈的去呀!这步子迈的,没扯着蛋都是老天保佑了。

    而后镇守南京太监衙门、镇守凤阳太监衙门、南京守备官署、凤阳中都留守司、江南织造局、两淮盐运使司衙门纷纷景从,只留下凤阳巡抚衙门和总督漕运部院在风中凌乱。

    到此时,朱由梼才大惊失色。我去?钱票印少了!

    这吴王朱由梼还真是不讲武德啊,金融战说打就打,弄得徽商总会所辖的钱庄、票号备受冲击。东方银行的招牌在南直隶地面上哪个敢说没听过,那他一定是个聋子。官方江湖背景雄厚,各大商团往来密切,在加上无限制的金银与钱票的互兑,还有那破天荒的存款利息,即便这些都不论,东方公司在镇江那头存储的粮食总做不了假吧!

    如此,东方银行钱票的信用就这么鬼使神差的在南直隶建立起来了,而随着钱票准备不足,在四十五年京师黑市上的一幕又在南直隶地面上再次上演,据最新的消息,一元钱票在黑市上可以兑换一两八的官银,而且还是有多少收多少,弄得在上海主事的韩刀莫名其妙。

    不过,韩刀什么人啊,那可是原东方公司办公厅主任出身,绝对是个雁过拔毛的主,哪里还会顾及其他,立马安排人员在黑市大规模的出售东方公司钱票,前后累计出售了近三十万元,那可谓是给东方公司赚的盆满钵满,以至于二爷朱由梼都不好意思了,才叫停了在黑市上的兑换行为。

    到了四十七年六月,东方银行钱票可谓是一统南直隶金融江湖,总发行量达到三千七百二十万元,兑换回黄金一百一十万两,白银两千九百三十七万两,其中光是在兑换中挣的差价和在黑市倒卖多赚的折合成白银就达三百七十万两。

    弄得东方银行南京分行的金库都是存放不下,还得韩刀厚着脸皮借用镇守南京太监衙门的仓储了,那家伙,人可是丢大了。

    这就算完了吗?可是没有!万历四十七年六月初,江浙贸易公司在王文林的主持下成立,由近五十家原徽商总会成员出资,东方公司以技术入股持股15%,第一项业务就是代理出售东方公司的水力纺织机,一时间江南可谓是‘木贵’了。

    紧接着,皇明棉业公司成立,皇室占股10%,东方公司依旧是以技术入股占15%,江浙商贾大户或者说是大佬四十余家以真金白银或者是东方银行钱票入股,分润剩下的股份,便就开始操纵江南棉花价格了。

    当月,东方公司农垦总会在陕西布政使司延安府组建第一家农垦总会陕西分会农庄,所辖可耕垦面积二十三万亩,全部种植由京师大学百家馆研制的新棉种。

    而后在陕西布政使司、陕西行都司所辖大部及宁夏都司部分土地全面开始试种新棉种,这样的行为即便是朝廷中枢都下文责问,三边总督祁伯浴回复很是简单,‘要让陕西百姓活命就给老子闭嘴’。

    万历四十七年六月二十四,皇明三边总督衙门与皇明棉业公司签订为期十年的棉花供销协议,皇明棉业公司自此正式垄断陕西、甘肃、宁夏三边的棉花供给。

    产业链已然初步形成,可是吴王朱由梼依旧是夜不能寐,他愁的事,兴许除了万历皇帝与王皇后,没人能懂。

    (本章完)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