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章 余辉落寞 第6节 简论团队建设

    余辉落寞·简论团队建设

    万历四十六年三月

    自打启程,朱由梼就自闭了。他实在是不理解,自己这个钦差行猿是如何拼凑起来的,一个比一个奇葩,和这老哥几个比起来,朱由梼应该就算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路人甲了。

    王坪方这个臭不要脸的就不提了,实在是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典型的心比天大、牛掰吹的比谁都溜,可是真要是絮叨一下他干的实事,呃……,好像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

    廖章文这个没脑子的就干脆别提了,接到朝廷的委任可是把他给高兴坏了。这家伙蛰伏多年,终于有了出头之日,正所谓有才华的驴粪蛋绝对不会被平庸的屎壳郎所埋没,当着吏部传令的官员的面便就要拜祖宗,以告慰先祖英灵,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人家戏谑的表情。直到出发的时候那都是趾高气昂的不要不要的。

    后来朱由校实在看不下去了,才让近侍李进忠去向他说明,这才捅破了窗户纸,于是乎这一路上,他的衣服就没干过,甚至差点就要自我了断了,但还没下定决心,便被随行的东方公司随员告知,‘二爷说了,你要是敢自尽,就夷了你三族’!于是乎,这爷们就开始自闭了。

    这两个货就随他们去吧!可剩下这两位,那都是来头绝对不小,反正朱由梼都很是拿正眼瞅他们的。

    先说这钦差行猿中的武力担当,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指挥佥事程力。不用怀疑就是武力担当,李婉儿和他搭过手,两轮就败了,朱由梼本想一试,可人家程佥事却不搭理他,单就以李婉儿的败局来看,朱由梼如果不是以命相搏的厮杀,估计是打不过人家的。此番充任朱由梼钦差行猿护军那可是万历皇帝钦点的,就可见其本事如何了。

    话说,程力出身于锦衣卫世家,祖上是最早随太祖起兵的那一批淮南旧部,而后又始终伴随太祖左右,先后任职于拱卫司、亲军都尉府、锦衣卫。

    他可谓是根红苗正的功勋之后,靠祖上尸山血海里拼出来的功劳,世袭锦衣卫实职百户。自小便被祖父悉心教导,除却练就一身百人敌的精湛武艺外,还精通兵法、军阵对垒之道,以及在锦衣卫中办差所必须掌握的家传手艺。

    程力小时候,就是个孩子王,聚集了周边的一众军户子弟,到处惹是生非,但仗着通晓兵法,将这群小屁孩组织的还算严密,在坊间几无敌手,一时间也算是恶名昭彰,很是有彻底成为纨绔子弟的架势。不过他祖父在世时,也对他管教甚严,渐渐的褪去了小孩子心性,有了男子汉的样子。

    十五岁那年,他的祖父和父亲相继故去,他便承袭了世职。在祖父的教导下,他成了一个有原则的官n代,所以很是看不上同僚们做的那些事,从不参与那些龌蹉,只分润得一些常例,生活相较其他锦衣卫实职百户而言过的很是‘清苦’。

    这样的世袭实职即便是掌印指挥使也拿他没什么好办法,幸好他也不愿意用心管理自己的百户参与“创收”,于是便半推半就的被掌印指挥使派来的试百户‘架空’了。但尽管如此,在锦衣卫系统里可都知道,他可是个狠人,因此也没有人敢小看他。

    万历二十年,壬辰倭乱爆发,朝鲜李朝派人向大明求援,那年程力二十岁。一直不问世事、默默无闻的他不知道搭错了哪根筋,坚决请调带队去朝鲜。

    这可是瞌睡来了个枕头,衙门里二话没有便命他带领第一批锦衣卫入朝,而这一批从各处抽调的锦衣卫全都是他这样的,有真本事但不招人待见的边缘人物,他们可以说是锦衣卫中真正的且最后的精锐力量。

    程力于万历二十年七月带队入朝,到了九月中旬,便基本上完成了对平壤以北的绝对控制,倭军的任何动向均在他的掌握之下,后平壤大捷中不仅及时提供各类情报,更是亲自操刀手刃十数倭寇,被李如松称之为“吾之耳目”。

    之后二次援朝,他和手下的一众兄弟划入时任东厂监督少监李铭麾下,专门负责对倭军事情报和清剿倭军探子的工作,屡建功勋,在李铭的指挥下,几乎将倭寇在朝鲜的谍报网屠戮一空,为中朝军队战胜倭军奠定了情报基础。万历二十六年末回国时,程力已经积功至锦衣卫指挥佥事,世职也升到了锦衣卫实职千户。

    回国后,程力再次请缨前往西南参加平定杨应龙叛乱,但是骆思恭却没有应允,反而丢给他一堆杂七杂八的事情交给他处理。暴脾气的程力当即一杯热茶泼到了骆思恭的脸上,之后便常年告病。

    程力自打万历二十六年起就没上过班,到了现如今更是彻底的‘靠边站’,就连饷银和常例银子都是锦衣卫衙门每月专门送至府上的,终日无所事事。

    这些年被故意闲置或者说是自我放逐,已经将原来的棱角磨平了,心中虽依旧怀有豪情壮志,但岁月的消磨,现在还剩下多少呢?

    当年程力那是何等的英雄好汉啊!在汉江南北,那也是真刀真枪、舍生忘死打出来的赫赫威名。壬辰倭乱在现在看来就好似大明天兵一至,倭寇便土崩瓦解一般,可是实际上当时入朝的倭寇那都是携着一统扶桑的锐意、在倭国经历过百战生死的老兵,即便比之当时李如松麾下的辽东军精锐也可以称得上旗鼓相当了。明军入朝后也着实硬碰硬的与倭军捉对厮杀了好一番,才稳定了朝鲜的局势,要不然也不至于前前后后、断断续续的打了七年之久。

    二次入朝作战时,朝鲜李朝的军队可真就跟豆腐渣一般,当时明军中笑谈说“倭军都不用拔刀,直接拿军旗一扇乎,朝鲜的豆腐渣兵就得溃散”,由此陆上的战斗根本指望不上朝鲜人。南原失守后,倭军残暴的屠城更是吓破了朝鲜人的胆,配合明军陈愚衷部协防全州的朝鲜军竟然不通知明军便向北后撤,陈愚衷得知消息竟然也不敢硬抗倭军兵峰弃城而逃,致使汉城屏障尽失,朝鲜局势再度危如累卵。

    当时,程力已率领由锦衣卫、东厂干员和辽东军精锐夜不收组成的侦察队深入到锦山、永同一线。得知此事,派人立马回报汉城,便率领余下的一百一十七名兄弟在清州、忠州、闻庆一下竭力屏蔽倭军的探报,前后历经三十余战。

    后接到李铭不惜代价屏蔽清州周边倭军探报的命令后,更是把自己当成了死人,与倭军展开了殊死拼杀,至稷山大捷结束时,程力手下仅剩一十六骑,却也成功的完成了麻贵与李铭的部署,为稷山之战的胜败也算是舍生忘死了。

    在此期间,程力率部与倭军第三军团一部四百余人遭遇,程力更是身先士卒,力战不退,硬生生凭着七十余人杀散了倭军,鲜血染红了他全身,倭军见其勇猛无双,便给他起了“赤面阎罗”这个名号。麻贵听说后,还专门着人给他制作了一面赤面阎罗旗,在随后的第一次蔚山之战中,程力更是持赤面阎罗旗率先登城,那时的程力就如天神一般威武无双。

    可再看现如今的程力不仅两鬓斑白,原先的那股豪情怎么就消磨成这个样子了。上船之后那更是绝口不提自己的过往,除了喝酒之外,不是絮叨自己新纳的一房小妾如何妖娆,就是说自己养的两只八哥如何了得。

    这“老兵不死渐凋零”的味道当真是世间最苦涩的滋味了。

    再说这钦差行猿鹰犬爪牙担当,东辑事厂卯科乙队役长崔卫城,也是老锦衣卫世家出身,祖辈自成祖起就在锦衣卫中任职,其父崔星文现任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分住京师保大坊千户所掌印千户,其家中的世职是锦衣卫百户,崔卫城是家中老二,是个军余,所以这世袭百户的位置是轮不到他的,于是他爹就活动关系给他谋了个东厂在册番子的位置。

    还别说,崔卫城好死不死的刚进东厂便赶上李铭带队深入朝鲜抗倭,一番抽签之后,他便成了其中一员。原本以为是要命的差事,可是这家伙还真有些运道,进入朝鲜之后,便被部署在平壤,主要的工作就是反谍。

    到底是锦衣卫世家出身,虽然在京师时游手好闲,可是到了朝鲜便如鱼得水,凭着家传的些许技艺和吃喝嫖赌的看家本领,硬是在平壤迅速打开局面,很快便发展了一些朝鲜人为其效力,并率先挖出倭国在平壤的间谍网络,很是完美的完成了李铭指派的任务,也积功升为东厂役长。

    东厂这个衙门要说本职,那是监视朝臣和制衡锦衣卫,权势极大,而且自成立以来,便是内廷干预朝政的重要支点,但自身却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经费不足。这个问题不单是东厂,整个大明朝廷上下都是这般。

    这就要怪老朱家了,太祖原本就是个落魄户,幼年很是受到蒙元官吏的盘剥与欺压,童年时最大的愿望便是饱饱的吃一顿白面大饼。因此,大明立国后,太祖爷便创造性的核定了各级官吏的薪俸标准。在明初时,经过多年战乱,物资匮乏也就算了,但作为标准泥腿子的太祖爷哪里懂得经济学原理呢!于是乎,自大明立国以来,官员薪俸可就从来没有伴随物价上调过,再加上有明一朝历届皇帝都是抠的要死,到了万历皇帝这里更是只进不出,大明朝廷上下各级官吏从来就没有领过全额的薪水,东厂也是一样。

    那么问题就来了,工人工资都不够发,哪里有钱去搞渗透、刺探情报呢!正是因为如此,一边在朝鲜舍生忘死的抗倭、一边疯狂刮平壤地皮的崔卫城便成了东厂大佬眼中的干员,就看重他一条——‘能搞钱’,东厂京师衙门中,全是这号人。

    壬辰倭乱平定后,已是升任东辑事厂监督太监的李铭作为东厂暗探的掌班人物,对这些事自然知道、也看不过眼,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没钱如何让他手下那些人死心塌地、不计生死的潜伏在敌国呢!

    也正是因为如此,壬辰倭乱之后,李铭没有留下很有谍报天分的崔卫城,而是让他回了京师。虽然不喜崔卫城的所作所为,但是李铭对崔卫城的能力还是认可的。

    要不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崔卫城回到京师后,不仅没有因为在衙门内了无根基而靠边站,反而借着曾在李铭手下的这个资历,且又有‘刮地皮’的技能,很是受到东厂掌刑千户吴建中的‘器重’和一众同僚的‘爱戴’,转任东辑事厂卯科乙队役长,下辖十个在册番子,算上帮闲也有百十号手下,管着京师南城正南坊地面,在京师也算是一号人物了。

    崔卫城虽说在朝鲜也是流过血、杀过贼的,好歹也能算是个抗倭英雄吧,但是自打回京师、分管正南坊后,那是一件人事也没干过。正南坊凡是没有背景的人,就别想做买卖,在他手上逼的良善人家家破人亡的不下十户,更别提他手下的那些番子及番子手下的帮闲了。

    可要说这人啊,还得做善事。正所谓天道循环、报应不爽!这不报应就来了。

    东方公司保安总局为了给顺天府擦屁股,也是接手了正南坊治安事,于是崔卫城悲剧了。没了掌握的地头,拿不回钱来给衙门,崔卫城就在东厂里面失了势,这两年也是没少受大家伙的白眼。

    保安总局全面接管宛平县京师各坊的治安后,原本像崔卫城这样的分管京师地头各坊的东厂官佐要么申请外派出京、要么便是到他国潜伏。

    大明两京一十三省,东厂外派的机构也只是下沉到府一级。在东厂内除了李铭之外就没有别的‘后台’的他,根本就不够‘资格’去分管一省或是经略要津重镇,即便是到府一级做管事,好的位置也轮不到他,能轮到他的不是穷山恶水就是边镇险地,他还不愿意去。

    至于到他国潜伏,那可是随时随地会要命的活计啊,在京师内养尊处优多年的他更是不愿意了。由此便也就只能混迹于京师衙门无所事事了。

    此番朱由梼出京,东厂内都知道在这位王爷麾下的都是行军法的,但凡是有点关系的谁也不愿意去,他本来也是想躲,就厚着脸皮找到了李铭,原本指望着在朝鲜的香火情让李铭给自己开脱出来,结果好死不死的就正好撞到枪口上,见到李铭还没来得及张口,就被点将了,这可真称得上流年不利啊!

    自打从京师出发,崔卫城那可称得上是谨小慎微的不要不要的,就怕哪点没照应周全得罪了淮安王,真要是依着大明军法给他来个割鼻割耳,他还真就没有地方说理了。

    如此,大家伙说说,朱由梼能不自闭吗?

    他的钦差行猿拢共就四个官佐,一个满脑子都是‘为名请命’的‘废物点心’,一个被吓的‘半死不活’的‘行尸走肉’,一个‘满腔颓废’的‘老弱残兵’,一个‘提心吊胆’的‘残鹰废犬’。

    这还都不算啥,咱们在看看一众兵将。

    此番骆思恭调派给朱由梼的也是程力的直属百户,满编确实是满编,装备也是豪华的不要不要的。一水的兵仗局出品的精良山文甲和全套的精良刀槊弓弩,配发的鸟铳、三眼铳那全都是精钢打制。全员一人三马,人手一批披甲的波斯战马,两匹壮年蒙古马,这装备直逼边军游击以上的官佐将校了。

    而且还都是身经百战的锦衣亲军功勋老兵,穿飞鱼服、戴绣春刀那都是一般兵弁,光是赐穿戴斗牛服的就有四十多人,有银鱼袋的就达二十人,配金鱼袋的都有八个,程力和他的旗排官那都是赐穿蟒袍的。

    阵容豪华不,绝对的豪华。

    唯一的问题是,这个锦衣卫百户共一百二十五人,平均年龄四十一岁,年岁最大的四十九,最小的三十七,仔细一问,就没有一个没参加过抗倭援朝的!这他妹的妥妥的老弱病残!

    骆思恭,你个老嘎嘣死的臭不要脸,你给本王等着,兹要是本王回京,要是不让你吐出来十几万两给本王压惊,本王就跟你姓!

    再看东厂这头,卢受确实是没敢耍花活,算上崔卫城,此番东厂派出一队将佐一十五人,除了脑满肠肥的崔卫城,各个彪悍精干,看着就让人打心底里喜欢。但问题是,这队东厂将佐才被调派给朱由梼,东厂便就将包括崔卫城在内的全员编制划入东辑事厂亥科了。

    大家伙是不是觉得这个东厂亥科有点眼熟呢?没错,这个科就是卢受划给东方公司的编制,敢情这些人现如今都得是从东方公司领薪水的。

    这叫啥事啊!这些东厂的将佐虽然名为朱由梼的钦差随扈,有护卫淮安王的差事,可人家本职就是代表皇室来监控朱由梼的,这他妹的自己花钱雇人帮着别人监视自己,朱由梼这买卖做的,赔的啥也不剩了!

    关键问题是这事朱由梼是没有办法找后账的呀!你别管谁给发薪水,东厂亥科就不是东厂的人了吗?你们东方公司身负东厂编制的职员,是不是也得听东厂调派呀!咱们这看你们亥科人手不足,给你调派几个怎么了?这官司打到哪,咱们东厂都占着理!也不怕明白告诉你淮安王,这事就是你爷爷万历皇帝主使的,你敢怎么着!

    造孽呀!

    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朱由梼的道行相较于万历皇帝和朝廷大佬而言,绝对就是个弟弟!你淮安王以为在自己的胁迫下,人家朝廷中枢各方大佬就会乖乖就犯吗?不给你添点堵,都对不起人家两榜进士的名号!

    就此事,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团队建设工作的重要且非凡的意义了。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