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张旗鼓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三国最强天师 1说网”查找最新章节!

    招抚几个小海盗而已,这事自然是用不着出动中官的。驻福建锦衣卫千户所就把这事办了,一个百户带着几个番子,随着福建巡抚衙门的的几个官员就到福建都司衙门来宣旨了。

    受游击衔,以后就是归口都司衙门管了,小事嘛,自然就一并办了。

    杨青怎么肯来到这些地方跪来跪去的,董先是真不在,忙着在东海海域抢钱呢。

    许心素作为代表来了,说词是那两个货正在抓紧收拢人马,好给朝廷卖命。

    上下都没什么人在意,草草宣旨就散伙了。

    当年许心素、郑芝龙都是这么被招安的。这两位包括杨青说是南海王都不为过,至少大明在沿海地区都没有能压制他们的势力。

    可就是这样的人物,一个游击衔,几个锦衣卫就打发了,连派个中官(太监),做一场正经的仪式都不肯。

    大明上下都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完全不在意荷兰人只有两艘战舰,五艘武装商船总共1000余人的小船队,就把福建、广东的水师压制不能动弹。

    另外还有两艘跟着吃瓜的英格兰武装商船。

    大明内部的这些苟且杨青也懒得理会,这会儿他又忙的不可开交了。

    年初工坊里就出了大事,一架钻床崩塌了,高速转动的滚珠轴承因为公差大,把滚珠网罩给挤爆了。

    没有网罩固定的滚珠做了无规则运动,不一会就散架了,轴承散架,水车还在转动,巨大的动能瞬间就把好些零件给崩的高速四溅。

    两个工人当场死亡,重伤一个,轻伤四个。

    因为出了事故,于渊把水车带动的工具都停了下来,太吓人了,一根断裂的螺杆插在人脑袋上是什么景象?

    经过大师傅们的检查发现,好些轴承的网罩都有损坏的前兆,在华夏死人了就是大事,况且两个工人的死况十分的恐怖。

    内场操作机器的工人们都被吓住了。也幸好各机床都是隔开的,可看见高速飞溅出的铁器、木屑还扎在墙壁上,这活,要命啊。

    当兵要命那是应该的,去之前都知道,可没听说做工也要命啊。

    没办法,于渊只好带着工匠们攻关,而且还得派船赶紧通知李勉那边也赶紧停下来。那边的轮锯要是爆了更吓人。

    李勉带着人在彰化也开了一家工坊。

    于渊搬出了杨青家,因为他老婆强烈要求要自己立户。李冰兰怀孕了,扛不住老婆的乞求,于渊请李喜给置办了宅子,搬出去当老爷了。

    李冰兰是个有心计的姑娘,在别人家当侄少奶奶怎么有在自己家当夫人舒坦?于渊又不缺少那点银子。

    于渊心里倒是不安,虽然杨青说过,只要他想随时都可以搬出去,也不用跟杨青打招呼。

    本来于渊还是想等杨青回来再说,可最终没能顶住妻子的请求。

    过完新年事情就一件接着一件,工坊出事,于渊带着大师傅们没日没夜的讨论了几天,最终还是决定用滚柱轴承试试。

    结果非常好,不仅比滚珠轴承安全了许多,金属的两个衔接面反而越摩擦越光滑,连润滑都省心了。而且打造比滚珠轴承简单了许多倍。

    今年工坊的任务十分的繁重,不仅要把近百艘大福船的改造完成,还要制造火炮、火铳、铠甲……学校他还得照看、授课。

    刚刚完成工坊轴承的更换,婶娘又病重了。李冰兰有孕在身,这年代孕妇是不兴接触病人的,于渊只好两头跑。

    不论李喜再怎么得宠,可也还是下人身份,好多事他是不敢做主的,杨青不在家就需要于渊来决定了。

    可即使于渊几头奔波,遍请了福建、浙江的名医,陈瑜在煎熬了两个月后还是走了。

    于渊十分悲痛,要说起起来,可能他对陈瑜一家的感情比杨青要来的更深,杨青尽义务的感觉更多一点。

    可尝遍人间凄苦的于渊对陈瑜的亲情则更多一些,父母于渊没有机会尽孝送终,他把陈瑜当做母亲一般下葬了。

    杨青不在家的时候,于渊就是这家的主人。李冰兰对于渊以孝子的身份去给陈瑜操办丧事有些不满,但也没敢表达出来。

    而让她更加不满的是,从陈瑜弥留开始,于渊不顾身孕在身的她,又住回了李家。

    齐眉儿、高彩儿痛失至亲,于渊需要陪伴他们直到大哥回来。

    杨青一直告诉于渊,要他在工作中注意发掘助手,因为杨青也知道交给于渊的工作实在是有些多,可确实没人可用。

    可陈瑜的辞世似乎让齐眉儿突然就坚强了起来,原来只是把授课当成消遣的齐眉儿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教育彩儿和学生里去了。

    后来她干脆带着彩儿住在学校里了。

    经过半年多的学习,识字的大孩子好些已经可以承担一些教学任务了,下午除了留下必要的授课人员,十二岁以上的孩子都已经开始在各处实习了。

    杨青回到凉山的时候,于渊已经不需要每天去学校授课了。

    澎湖被占领,通往广东的航道断绝,刘香带领的海南舰队无法通行,而这时候南方舰队的番号已经被取消,但舰队同样无法从中左所出来。

    杨青跟许心素商议干脆乘这时候把漳州的工坊办起来。当年的三个大匠王力已死,李勉去了彰化,吴昂在凉山主持。

    好在这一年里当年的几个徒弟都能出师了,于是吴昂的徒弟,也是他的侄儿吴正时带着几个学徒从陆路去了漳州。

    杨青本还打算去海南开发石碌铁矿,可看这情形不把荷兰人赶走航路始终是不安全的,也只好暂时搁置。

    其实杨青现在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人口问题。工坊经过不断的试验调整,一架钻床每天能钻出两根枪管,需要两个熟练工人。

    另外锻打制造枪管的铁棍,钻好的枪管还需要镗光内壁,削切外壁,组装成型,然后制作火药、弹丸,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可杨青现在没法找到那么多的劳动力,大明缺人口劳力么?一点也不缺,可杨青的身份没办法让他大张旗鼓的招募人员。

    三国最强天师最新章节地址:

    三国最强天师全文地址:

    三国最强天师地址:

    三国最强天师手机:

    为了方便下次,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张旗鼓)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三国最强天师》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