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80.长安建筑,盛世之景

    r />

    “但是这白色之物,却又是什么东西?”曹操正在感叹着曹植研发出钢筋这种东西的奇妙构想,突然却又看见一批人手中正在提着一桶白色的类似浆糊的东西,在堆砌好的砖头上涂来抹去,不由得非常好奇,遂再度问道曹植。

    曹植却是微微一笑,说道:“禀告父王,这是水泥。”

    “哦?水泥?”曹操眉毛一挑,先前是流水线和钢筋,如今又出来一个水泥,一天之内接触到了这么多新兴的玩意,简直就像是来到了另一个国度一般,曹操都不敢相信这里是自己之前来过的长安。

    “没错,水泥。”曹植点了点头,继续说道:“父王想必知道,当今建筑之法,大多都是运用夯杵版筑之法,行立桢,立榦,立桩,缩缚,填土,打夯,斩板,插竿最后拆架等近十道工序,最后方能建~成屋舍。”

    “不错。”曹操点-了点头。

    这建筑之法,千年来改变很少,像是秦始皇的时候,虽然运用的大多都是夯土版筑,但是已经开始出现木筑之法,而到了汉朝,已经是达官贵人们的必备之选了。

    汉朝的房屋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由此一来,却是比之前秦始皇时的夯土版筑之法稍微进步了几分。

    现在除了少数中底层的百姓们会采用夯土版筑外,至多的都是采用夯土和木构相结合的技术。

    曹植在没穿越过来时曾研究过一阵子汉朝的建筑学,明白在汉朝,中式建筑最重要的抬梁、穿斗和井干三种主要大木构架体系都己出现并趋于成熟,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平面布局和外部造型亦基本完备,天朝古代建筑作为一个独特的体系,其实在汉朝已基本形成,在之后的数千年间,改变也是大同小异。

    “儿臣深入研究了我朝建筑之法,深深决定,固然结构严谨,然而材料却着实难以恭维,即使是选用最上等的木材,其仍然具备一个不可不忽视的弊病。”

    “哦?是何弊病?”曹操好奇问道。

    “怕火!”曹植目光炯炯地回答道。

    听到曹植地话,曹操也是眼睛一颤。

    曹植真可谓是一句话说到点子上了。

    无论是秦汉,还是之后的历代朝代,其建筑都是不免害怕一种东西,那就是火。

    而在战乱时期,一旦遇火,肯定就是房屋倒塌,几无生路,整个房子都会被点燃,处在里面的人就像是处在火盆中一样,根本就逃无可逃。

    “我儿的意思是....这水泥,不怕火?”曹操惊疑地问道。

    “没错。”曹植直言道:“这水泥乃是以石灰石和粘土为主要原料,经破碎、配料、磨细制成生料,然后喂入水泥窑中煅烧成熟料,再将熟料加适量石膏磨细而成。其只要涂抹在砖瓦之上,就具备防火之功效。不过虽然防火,却也难免有火灾,只是断然不会像以往一样无路可逃了。”

    实际上曹植生产的,也是最容易的硅酸盐类水泥,在生产出砖瓦和钢筋之后,再加上这个水泥,基本上现在长安所建造的建筑,就是与后世基本无二的模型了,不但防火,坚固,而且建造起来也更简单。

    曹操听到曹植所言,不住地点头,历来火灾都是被列为最顶级的危机,但是现在曹植却是已经将之给解除了大半,曹操如何能不欣喜?

    曹操现在甚至都想要让曹植立马回到邺城去,将自己的屋舍也重新打造一番了。

    在介绍完水泥和砖瓦的功能之后,曹植又向曹操介绍了一些水泥厂和砖瓦厂,曹操也是曹植居然在短短时间内发展出了如此规模的工厂而感到震惊,他也渐渐明白了,曹植一直以来所说的,并且倾尽国库之力所发展“工厂”是什么意思。

    曹植看到曹操脸上渐渐浮现出的笑容,也是继续介绍道:“现在三郡之地,除了官僚贵族外,百姓们大致可以分为四种职业,这四种分别就是工人,农民,战士,还有商人。”

    0 ···求鲜花·· ·

    曹操再度深深看了曹植一眼,他今天已经不知道点了多少次头,又是对曹植多少次刮目相看了。

    来到了曹植这里,曹操原本是抱着一种审查的心情,想要看看,一年的时间,曹植倾尽国库之力所极力发展的地盘,到底能够发展到什么地步,但是现在看来,曹植地能力,真的是远远超乎了自己的想象。

    看着曹植地领地长安,曹操身处其中,反倒是升起了一种更奇怪的感觉,似乎....这里的一切,都比邺城还要繁荣许多!

    ..... .... 0

    看着辛勤劳动的一些人民,还有他们脸上一直浮现着的幸福笑容,曹操居然由衷地感觉到了一种欣慰和高兴。

    百官们将这一幕看在眼中,心中也是惊骇万分。

    曹操何许人也?那是可以下令屠城也丝毫不动眼皮的人物!虽然曹操本身很是爱惜子民,也曾做过蒿里行,亲自发出“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感慨,但是曹操实际上还是抱有一种上位者的帝王之姿的,所谓王者无情,故而现在曹操居然能够因为平民的幸福生活,而心生感慨,这足以证明曹植所做的这些事对曹操的震撼之大。

    甚至于就是这些百官们自己的心中,也是不由得升起了一种:“民乐如此,国复何求”的感觉。

    在这种心境的潜移默化的引导下,所有人看向曹植地眼神,却都是发生了一个几大的转变,甚至于有一些专攻政事的官员们,眼中还流露出了一丝崇敬。

    这等麾下子民“安享盛世”的场面,纵观历史,也是没有出现过几次啊,而现在他们却在这个乱世,在长安城看到了。

    能够将一年前还破乱不堪的长安城,发展到现在这个繁荣的地步,而且仅仅是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曹植地执政能力,由此看见一斑。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