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一章 又立功了

    六月底到七月初,短短一周时间,就有三件大事让方林激动和兴奋:

    第一件事,姜晓丽顺利毕业,通过学校分配和招聘面试,姜晓丽成为中江市第一中学的一名老师,留在了中江市。

    第二件事,自己晋升中尉军衔的通令也下达了,从此,自己正式成为一名空军中尉军官。

    方林还专门跑到营区门口的小湾照相馆,戴着黄橙橙的中尉军衔肩章,穿着笔挺的夏常服,照了张自认帅气的照片,洗出两张后,一张寄给了父母,一张送给了姜晓丽。

    第三件事,就是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方林几乎全程观看了香港回归、解放军进驻香港的电视直播。

    为了庆祝香港回归,团里“破天荒”地宣布休息两天,从6月30日上午开始,中央台就已经开始了电视直播。

    晚上,二中队俱乐部,方林和大家一起,坐在小板凳上等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是夜,香港、深圳两地大雨如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三军官兵依然准时准点从陆地、空中和海上同时进驻香港,担负起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防务任务。

    23时58分53秒,中校军官谭善爱金刚怒目,对英方卫队长大声喊道:“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接管军营!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祝你们一路平安!”

    那是一种身为热血军人的骄傲,是一种百年耻辱一朝雪的畅快,更是挥别旧日屈辱、展示我国威军威的铿锵宣言。

    随后,英方卫队最后一名人员走出威尔斯亲王军营营门口线。

    7月1日零时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香港会展中心响起,五星红旗也在解放军礼兵手中升起。

    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此开启在“一国两制”条件下驻军的崭新篇章。

    当时俱乐部的电视虽只是21吋,但小小方寸之间的画面,仍让大家看得心潮澎湃,不能自已。

    方林甚至幻想着自己若是驻港军人其中的一员,那是何等的骄傲和自豪。

    ……

    又快一个月没有休息了,飞行训练任务重,机务保障的任务更重。

    这天气也越来越热,炽烈的阳光炙烤着机场水泥地面,地表的温度至少五六十度。

    站在起飞线向滑行道远处一望,落地滑行而来的飞机,如同在平静而光滑的水面上滑行,反射着倒影,“水面”上升腾的热气折射出不真实的镜像。

    飞行前大队长集合讲事明确了今天的飞行任务,其中就有几名新员训练。

    所谓新员训练,就是从飞行学院刚刚分配下来新飞行员的训练科目。

    虽说新员训练不会有高难科目,但新员们面对的全新的机型,而且其飞行技术和经验也比较欠缺,在空中处理随机故障和突发特情的能力也相对较弱。

    这是第三个架次了,今天使用34号机训练的飞行员都是新员。

    再次出动准备检查一切正常,关闭座舱,放飞员同时举起了绿色、红色两个指挥旗,飞行员开车,在放飞员的示意下,方林和王欣欣抬着座舱梯和其他机组成员,成一列纵队向机头前方的起飞线边缘跑去。

    飞行员最后检查下双侧襟翼、水平尾翼等活动舵面的操控情况,只待放飞员将绿色小旗子放下到水平位置,就会滑出地标,向跑道头滑行,然后起飞。

    放下梯子的方林和机组成员排成一列,准备目送其滑出、起飞。

    一切准备就绪,放飞员正要放下绿色小旗。方林透过墨镜,眼睛一眨不眨地关注着飞机的动作。

    “不好,有问题!”

    方林一边喊着,一边冲到放飞员身边,让放飞员示意飞机马上停车,中断起飞。

    临时中断起飞,改变飞行计划,自然会惊动起飞线值班员、机务指挥员、以及塔台指挥员,而这自然也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当方林和机组成员回到34号机,飞行员从座舱内下来时,分队长陈桂斌、副中队长张昊、中队长孔卫国、大队长罗志国都紧急赶了过来。

    “方林,怎么回事?什么情况?”担任机务指挥员的大队长首先问道。

    “大队长,刚才起飞前我发现两侧襟翼下放速度和角度不一致。”方林道。

    “什么?两侧襟翼下放速度和角度不一致?你确定?”大队长不禁失声问道。

    “我确定!”方林郑重点头。

    好险!

    陈桂斌、张昊、孔卫国等人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若是两侧襟翼下放速度和角度不一致,飞机在起飞过程中,很有可能还没升空,就在跑道上发生侧翻。

    而这种侧翻,飞行员连跳伞逃生的机会都没有,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一起一等飞行事故——机毁人亡!

    那名从飞机上下来的飞行员紧紧握着方林的手,连声致谢,临走还不忘向方林竖起大拇指。

    “方林,上去试车,操控襟翼,重新检查一下。”孔卫国道。

    “是!”

    检查的结果让众人不禁咋舌,两个襟翼之间的高度差不到三指宽!

    这两个襟翼可是位于飞机两侧,如此细微的差别,方林在距离飞机数十米的地方就能辨识出来,若是没有心细如发的观察、没有极端负责的态度,是不可能发现的。

    即便高度差不到三指,但起飞时飞机就很有可能因机体不平衡而发生侧翻,方林的及时果断处理,再次避免一起飞行事故!

    方林又立功了!

    若是说上次发现液压管接头裂纹是其运气好,那么这次让方林的表现,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为此,团政治处宣保股的汪干事专门采访了方林,并依据方林的事迹撰写了一篇新闻报道稿,送交师宣传科,在全师范围内进行了广泛地报道。

    在Q团机务大队,方林也因此一跃成了炙手可热的“名人”,大会小会的表扬,上级领导的夸赞,战友兄弟的羡慕。

    夸奖的多了,有时方林也觉得有些“飘”,不过,当翻开老高那本笔记,看到那枚开口销做的书签后,又让方林的心“沉”了下来。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