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019章 求贤若渴 三国争霸

    听这个周院长这么一说,杜若也知道她的身份了。

    花旦全能周以蕊!

    之所以被称作花旦全能。

    是因为周老师,闺门旦、玩笑旦、泼辣旦、刺杀旦都能唱。

    而且水平都极高!

    同时,也是华夏语艺术学院戏曲系的院长。

    此时周以蕊见院长以及其他三个老师皆面面相觑。

    也没想那么多,只是单纯的以为他们不相信。

    “你们是不是不信,我给你们看看这个视频!”

    说罢,也不顾众人错愕的表情。

    掏出手机,找到唐清婉偷拍的那段视频,便点开了。

    孔校长第一个来了兴致,赶紧凑了上去。

    “春~~~秋~~~~~亭外风雨暴……”

    听了第一句,他就瞪大了眼睛。

    这唱腔!!!

    绝了!!

    而一旁民乐系的郑院长和李教授听得就不是曲子,而是二胡声……

    曲子拉的自然没话说,娴熟且功底深厚。

    这二胡……

    似乎和普通二胡的音色不太一样。

    怎么说呢,少了点淳厚,却多了点厚重。

    这个音色竟然介于京剧和二胡之间。

    带着这样的疑惑,他俩也凑了上去。

    一看到屏幕,两人的眼睛就挪不开了!

    本来以为是放得伴奏,哪曾想这是现场拉奏的!

    再仔细看,对于之所以能发出这样的音色,他们也了然了。

    无论是内弦还是外弦,拉弓的力度都要比正常拉弓大了许多。

    也就导致二胡发出了近似京胡的音色。

    可以说,能做到这样的程度,非二胡演奏大师无法如此!

    突然,郑院长疑惑的问道。

    “李教授,这二胡怎么看着有些眼熟啊……”

    听罢,李教授仔细盯着二胡琴杆上依稀的轮廓,惊呼道。

    “这不是紫气东来么!!!”

    这段视频并不长,也就两分钟多点。

    李教授惊呼完以后,曲子也结束了。

    虽然导演系的刘院长装作不在意的样子,但还是竖着耳朵听完了这个视频中惊艳戏腔。

    在视频结束几乎的一瞬间。

    众人不约而同的看向了杜若。

    “校长,这就是杜若唱的,所以啊,这么好的苗子不应该转到我们戏曲系么?

    您也知道现在京剧中男旦的金贵。

    我敢说,这个学生稍加培养,一定是华夏第一大青衣!”

    周以蕊还没弄清楚状况,看众人目瞪口呆。

    以为都被杜若的正旦的戏腔惊艳到了,所以说的也十分的兴奋。

    而民乐系的郑院长没有理会周以蕊的话,直接问正主杜若。

    “视频里的戏是你唱的?”

    杜若点点头。

    “二胡也是你拉的。”

    杜若又点点头。

    “二胡是传说中的紫气东来?”

    杜若依然点点头。

    郑院长像攒满了怒气一样,突然大吼道。

    “这个学生我民乐系要定了,谁和我抢我和谁急!”

    二胡名琴——紫气东来!

    琴身由小叶紫檀木所制,琴皮野生蟒蛇正脊尾皮蒙制!

    紫气氤氲,音色出众。

    低音如泣如诉,高音婉转亮丽。

    传闻这个二胡神奇之处在,非大师演奏,会如锯木一般嘈杂。

    其实这个就有点夸张了。

    只能说这个二胡因为材质珍贵,音色要比普通的二胡好太多。

    这把二胡本是两百年前一个二胡大师所制。

    他在自传中也提到过。

    后来不知怎么就落到杜若爷爷手中,现在自然就成了杜若的配琴了。

    郑院长这话说的没有丝毫于地。

    他现在明白杜若刚刚说的二胡和唢呐水平,和尺八差不多是什么概念了!

    这小子二胡和唢呐的演奏水平也是世界级啊!

    这样的学生,他怎么会放呢???

    周以蕊被郑院长这一嗓子吓了好一跳。

    平时郑院长也是温文尔雅的人,怎么说急眼就急眼了。

    看着周院长茫然的样子,院长把杜若的事情大致说了一遍。

    听完以后。

    周以蕊惊讶的捂着了嘴巴。

    尺八世界大赛第一?

    唢呐和二胡也是同样水准?

    请假半年,功课还是名列前茅?

    这……

    很快周院长收起了脸上的惊讶,清了清嗓子。

    “怎么说京剧也是国粹之一,我觉得格局要大点。

    而且华夏国男旦稀缺,这是杜若同学为梨花添彩的好机会。”

    好家伙……

    得!

    刚刚的“楚汉相争”,有了周院长的加入,瞬间变成了“三国鼎立”。

    剩下的时间,众人争论不休。

    最后还是校长一句话,让三个院长安静了下来。

    “你们光在这吵有什么用,你们可有问过杜若同学的想法?”

    杜若感激的看了眼校长。

    知我者,校长也……

    随后三个院长的目光也是纷纷集中在了杜若的脸上。

    期待的样子,如同等待老师点评的小学生。

    杜若收起脸上的微笑,正色道。

    “我觉得所有的艺术都有一定的鉴赏门槛。

    尤其是华夏传统的艺术。

    拿京剧来说,它首先不是歌,而是一个剧。

    懂了故事再能懂为什么演员这样唱,为什么脸谱这样画,为什么戏服这样穿,为什么念白这样读,为什们身段这样演。

    单说脸谱,何为谱?

    谱是规矩,是定式,是程式化。

    不是说你想怎样便是怎样。

    生、旦、净、丑的脸谱不同。

    白、红、蓝、紫、黑底色代表意义不同。

    图案含义、色块分布、色画方法,都有着其所包括的意义。

    这仅仅是京剧的一个脸谱,至于京剧其他的讲究就更多了。”

    说到这,杜若看了眼周院长,见对方点头并露出一脸的赞赏后。

    杜若又看向民乐系的郑院长和李教授,继续道。

    “民族乐器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