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6章 火炮改进

    战船靠岸后,周兴派了一支勘探队上岸,对香港岛的大致地形地貌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勘探。

    勘探后的结果,周兴却是大失所望。

    在他看来,香港岛本身的发展潜力小得可怜。

    港岛本身缺少空地,平地基本集中在维多利亚海湾沿岸,狭长的地形使得这里除了布置码头之外,很难再有足够的地皮供应给工业和农业。

    最致命的一个问题是,这里还很缺淡水。

    就港岛本身来说,主要依靠山区的修筑的几个水库来供应用水。

    缺水自然不能大规模种植粮食,此外周兴还知道,东宁很多机器,都是依靠河水作为动力的,

    港岛既然缺乏河流,自然就没法开设各种工厂了,此外,岛上还资源极度匮乏,别说金矿了,煤矿、铁矿、铜矿同样是一点没发现。

    这样一个地方,完全是鸟不拉屎,周兴自是眉头大皱。

    说起香港缺水这一点,后世的香港政斧倒是大力保护山区植被,增加山区的蓄水能力,并在山区修筑多个水库,

    即使是这样,港岛本身的供水量也只能勉强够港口运作使用,甚至发生过严重的水荒,居民不得不计口供水。

    现代香港的供水,完全是依靠从大陆管道输水才能满足城市需求。

    在1949年以前,香港的经济水准不但比不上上海,比广州也要相差一截,

    直到抗美援朝战争后,香港作为中西交往的唯一窗口,获得的巨大利益,且获得了大陆的能源、淡水和粮食副食品供应,这才正式起飞,一举成为国际性都市、东方明珠

    虽说如此,周兴还是让人在岛上修建起了哨所,修缮了港口的栈道,

    因为香港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处于珠江口附近,若是在这里建立起一个海军基地,战舰便能以此为屏蔽珠江,阻止敌对势力对珠江沿岸的袭扰。

    此外,这里还能监视广东,如果广州城的驻军有任何的异动,都可以快速的从香港派出的战船应对。

    而且香港还处于厦门到海南航线的中间位置,距离南澳岛不远,两岛可以互相增援。

    将这里的事情忙活完后,周兴这才统率战船,驶出了维多利亚湾,往东宁州而去。

    当周兴回到神木县时,得知郑锦这些天都待在东宁铸炮厂。

    郑锦麾下的火炮原本都是在位于永宁堡的军械兵工厂铸造的,

    但随着火炮的需求日益增大,且火炮生产也越来越重要,

    最终在闽安之战后,郑锦索性将火炮生产从兵工厂分离的出来,单独成立了东宁铸炮厂,专门生产各类型的火炮。

    郑锦这些天之所以一直待在这里,是与安东以及一些铸炮师一起研究、突破火炮生产的瓶颈问题。

    去年的闽安一战虽然胜了,但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比如他们军中12磅以上的大炮数量还是太少了一些,

    火炮的口径越大,生产难度便越高,以前受制于经验不足,这才导致了12磅以上的大炮废品率较高,

    这个问题经过战后的不断改进,现在已有了明显的改进。

    当然了,火炮也不是越大越好的。

    因为现代火炮的射程越来越远,是建立在现代观瞄、火控系统基础之上的。

    以现在郑锦所拥有的器材水准,超过一定距离后,就只能靠着经验和简单的估算盲射了。

    一门24磅的前膛重炮,有效的精准射程不会超过900米,

    这样的炮装到了战舰上,因为稳定性的关系,有效射程至少减少一半。

    英国皇家海军在18~19世纪的射击教范明确规定24磅长炮的最大射击距离是400码。

    相对于战舰上更多的32磅大口径短炮,它的有效射程已经够大了。

    实战中双方战舰彼此对轰的距离往往都在100米之内。

    以现在17世纪的火炮,肯定不会超越这个水平。

    此外,大炮主要分为前装线膛炮和后装线膛炮两种,

    前膛炮、后膛炮的区别主要在于装弹方式的不同,即前膛炮是从炮口把发射药、弹丸装进大炮的,而后膛炮则是在炮尾。

    郑锦军中的火炮,大都采用后装线膛炮,目的不在于大威力与长射程,而是着重于速射与减重。

    就算射程因为线膛有所增加,也应该控制在2000米内。

    超过这个射程,在陆地上或许还有些价值,但是打击海面上移动的点状目标,以大部分水手的火控水平来说,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过大的射程完全成了一种浪费。

    既然在射程上要求不高,就可以把火炮的身管减短,以节约其重量和制造成本。

    使用了后装线膛炮的另外一个好处是,线膛炮使用的尖型弹而不是圆弹。

    尖型弹不仅在空中飞行比圆形弹要稳定,而且它的形状关系――它是长形的,可以向后发展,同口径下可以调整重量。

    同重量的尖弹与圆弹,前者的口径只有后者的70%左右。如果就横截面机而言,只有49%。

    这也就是说,假如两者同样炮口初速的话,那么尖弹的撞击动能集中在一半的截面积上,单位能量密度是圆弹的2倍。

    再考虑尖锥弹体的低阻力,同重量的炮弹,尖弹的穿甲威力达到圆弹的3倍以上!

    这也就意味着后装线膛炮一门12磅的尖弹(口径约70mm),在采用相同的推进药与装药量的前提下,其有效射程将远高于12磅圆弹,同时穿甲威力相当于24磅的圆弹重炮!

    70mm的后装线膛炮,倍径在16~18,无论在过去还是现代都是很小的火炮,重量只有400~500公斤左右,完全可以装在300吨级的帆船上,

    如果上了管退装置,还可以装在150吨级的小船上。

    这就表示,这装了70mm后装炮的中型帆船,完全和风帆战舰鼎盛时期的英国海军一级战列舰相对抗。

    考虑到它的射击速度远大于24磅前装加农炮,再加上在有效射程上的优势,结果就是大型风帆战列舰不但对其无可奈何,还很可能强奸不成反被日。

    也就是说,在17世纪早期,只要发展生产出这样的小型后装炮就完全就足够了。

    在面对当时的任何海上力量,都已经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