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5月23日,西南季风吹拂着海面,神木县再次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水。

    几艘移民船缓缓驶入了河湾,随后稳稳的停靠在了码头上,

    神木县有专门防疫的人员,此时早已在码头边上等候多时了,

    第一个走下来的移民蓬头垢面的,面黄肌瘦,在码头工人的协助下踏上了水泥栈桥。

    码头上清新的海风让习惯了船舱内污浊空气的移民为之一振,但是他的面庞看起来仍然有些呆滞,站在栈桥上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办。

    两名检疫局劳工轻车熟路,一人一边夹起人就往码头一侧的隔离房而去,进入隔离区后,防疫站的人会将他们按男女分成两组去洗澡消毒,

    洗澡、消毒、隔离,这套流程他们干过很多次了,已经烂熟于心。

    以前这项工作是在厦门就完成的,避免移民带来跳蚤和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但现在移民的数量和次数都变多了,留着厦门那边人手不足,于是只好交给神木县这边来处理了。

    隔离区内修建了可同时容纳上千人洗澡的大型公共澡堂,每个人分到了一份由草木灰与动物油脂制成的简易肥皂,他们被要求身上每处都要洗干净。

    每个人洗完澡、经工作人员检查并通过后,会有工作人员给他们发送一套机制棉布衣服,然后再将他们集中领到对面的公共食堂内吃饭。

    公共食堂内的饭菜较为丰富,除了主食白米饭管够外,每个人还能分到一条咸鱼、一碗鱼汤,几个蒸熟的土豆,外加少量蔬菜。

    单是香喷喷的白米饭,对食堂里的大部分人来说,就已是难得的美食了,更何况还有那么多丰盛的佐菜!

    几乎所有人都立即狼吞虎咽起来,有食堂的工作人员紧张的来回巡视,不停的喊道:

    不要吃得太急了,没人跟你们抢的!

    这是因为之前有过几次,那些刚来的移民由于吃得太急咽着了,最后没能抢救过来死掉的事,所以也怪不得这些工作人员会这么的紧张。

    食堂的一处角落位置,有一桌人此时却仍没有动碗筷,

    虽然三个小孩早已经不住食物的诱惑,不停地看着桌上饭食在咽口水,但他们家教甚严,吃饭时必须要在长辈动了筷子后,晚辈才能动,不然少不得要被家长用筷子头打手。

    大人有三个,两人三十出头的夫妇,另一人四十左右,头发光秃,像是个僧人,但又不穿僧袍,不持佛珠,双眉发白,气度不俗,

    此人这时正在那眉头紧锁的不知忧心些什么,倒像是个苦头陀,那三个小孩都可怜巴巴的望着他。

    三十出头的男子名叫李文轩,是一个屡试不第的昆山士子,这时强颜笑道:

    玄恭兄,别多想了,贤侄一定会没事的,迟早都会找到,还是先吃饭吧。

    苦头陀这才回过神来,终于动了筷子,那三个小孩见此立即吞咽起了已眼馋多时的土豆,

    李文轩眼神中对这个苦头陀十分的尊崇,见他仍是满脸忧郁,便出主意道:

    玄恭兄,我看不如直接向那延平王世子或是陈复甫说明你的身份,以你的名声,保准他们会出尽全力帮你寻找贤侄的下落的。

    苦头陀却无力的摆了摆手,

    我不过是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罢了,有何名声?就不必去惊扰别人了,吾儿我自己慢慢找就是了。

    李文轩看着自己这位变得颓丧无比的友人,想起往事,心中无奈的长叹了一声,没有继续再劝下去。

    原来这位苦头陀,确实不是和尚,而是个在儒林中名声响亮的人物,

    他姓归名庄,字玄恭,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是隆庆朝时南京大理寺丞、后人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的家归有光。

    而归庄的父亲归昌世,亦是昆山三才子之一。

    归庄年轻时也曾意气风发,自幼受诗书熏陶,还在读书时,即博览群书,下笔数千言不止,更以狂草书法闻名于士林。

    到了十七岁时,归庄于与同乡里的友人顾绛(顾炎武)兴趣相投,一起去南京参加应天乡试,一同参加复社,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由于两人都不同于流俗,才华出众,时人便称他二人为归奇顾怪。

    然而一切都在清兵入关后发生了改变,

    弘光元年(1645)四月,扬州为清军所陷,归庄的兄长归昭,官至同知,贤明有政声。扬州城陷时于西门浴血奋战,壮烈牺牲,好几个族中叔伯,也在随之在长兴遇害。

    归庄那时正在家乡治学,听闻了这个噩耗后,不辞险阻,赴汤蹈火,往收兄长、叔伯遗骨而归。

    同年,清兵又攻江南,昆山知县出走,县丞阎茂才代知县,下剃发令,士民未知哗然。

    归庄于是鼓动群众杀了阎茂才,闭城拒守,然而只坚持到了七月,城池便被攻破,

    清军屠昆山,死者四万余人,归庄的嫂子陆氏、张氏相继殉节,父归昌世不久也死了。

    归庄被指名搜捕,亡命他乡,后潜返乡里,削发为僧,称普明头陀。后来顾绛改名炎武,归庄则改名祚明,以示志向。

    1652年,归庄借着去淮阴任教的机会,暗中与顾炎武联系密谋抗清,但后来事情遭到泄密,只好逃回了回家乡隐居,以卖书画为生,

    再后来,归庄的母亲病逝,不久后长子又外出谋生后,不知所终,使得归庄一度癫狂,每日纵酒狂歌,长篇短咏,挥洒淋漓。

    如果任由历史继续发展下去,归庄将会寄食在僧舍之中,孤苦到老,

    但历史却在几月前发生了一些小的改变,

    归庄的友人李文轩有族人移民到了大员,写信告知了他这边的生活,还提到似乎在厦门的时候匆忙见了归庄的长子一面。

    昆山已在鞑子的控制之下,李文轩早有离开家乡之意,看了族人的信后,便大受鼓舞,变卖了家产,收拾了细软,然后邀请归庄一同南下。

    归庄听闻有了长子的消息后,整个人立马清醒了许多,立马答应了李文轩的提议,到了厦门后几番打听,得知他长子似乎是来了大员,于是他们这才会出现在了这里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