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 冉长乐闭门思过

    “小姐,老夫人回来后,染了风寒,准了二小姐在跟前侍疾。并派人转告,说……说,让小姐闭门思过,不得出三秋院半步。”

    桃枝说完,忍不住为小姐感到委屈,小姐为老夫人做了那么多,又念了十年,到头来,却是闭门思过。

    二小姐处处陷害小姐,却免了责罚,在府中自由出入。

    小姐何错之有!

    冉长乐沉思不对,祖母从小就爱护她,断舍不得她关她思过。

    她直接起身,道“不行,我不信祖母会这样对我,我要去看看。”

    三七留着守家,桃枝桃醉忙跟了上去。

    到了老夫人的静心院,守门的丫鬟,忙跪下“奴婢见过大小姐。”

    “祖母可是在歇息?”

    丫鬟回道“二小姐正在为老夫人读经卷,还未歇息。”

    “去禀告祖母,孙儿来请安了。”

    守门丫鬟,把冉长乐迎回正屋檐下,低头恭敬道“奴婢去请示老夫人。”

    说完,走到门口,轻轻扣了门。

    门打开,桂嬷嬷低声问“何事?”

    丫鬟忙说;“大小姐给老夫人请安,正在门外等候。”

    桂嬷嬷心中纳闷,老夫人明明责令大小姐闭门思过,她怎么来了?

    想归想,她还是进屋禀道“老夫人,大小姐来了,就在门外候着呢。”

    正在读经卷的冉德音,放下经卷,盯着老夫人,不说话。

    心中恨极冉长乐,你把我关进柴房,饿我三天三夜,我冉德音必把你生吞活剥!

    老夫人余光撇了眼冉德音,道“不见。让她回去好好闭门思过。再有下次,打断双腿。”

    冉德音心中冷笑呵呵,冉长乐,就算爹爹偏你又如何?!

    祖母现在不喜你,祖母喜的是她!

    十年了,她用十年的时间刻意讨好祖母,终于起到效果了!

    桂嬷嬷出去又折了回来道“大小姐说,她不知哪里做错了,请老夫人明示。”

    老夫人闭着眼,不说话,头斜靠在软枕上,似乎要睡着。

    她被衣袖覆盖的手,紧紧握着佛珠,青筋突出,指尖颤抖。

    心中翻江倒海以康,以康,她的孙儿啊!原谅祖母不能见你。

    她 的孙啊,十年未见的孙啊,伤的那么重,倒在她怀里,昏迷不醒!可是好了?

    她的孙啊,只有她的孙啊,冒着冰雹只身去接她,她却不得不让她闭门思过……

    见老夫人疲惫了,冉德音轻轻退下,桂嬷嬷忙给她搭了软被。

    带屋里人全部下了去,老夫人悄悄留下了泪。

    出了门,冉德音行了礼,道“长姐,还是回去吧,祖母已经歇下了。明日妹妹还要给祖母念佛经,先行告退了。”

    说完又行了礼,扶了丫鬟的手,迈着大家闺秀的步伐袅袅而走。

    冉长乐不动声色的瞧着她。关了三天,莫非冉德音转性了!

    这手段也高明了许多!

    句句为她着想,却句句是宣告示威!

    桂嬷嬷恭送了冉德音,低声念道“老爷从小就请了教习嬷嬷,教导二小姐礼仪。”又转身对冉长乐说道,“奴婢多嘴了,大小姐请回吧。”

    冉长乐轻声道“多谢桂嬷嬷。”

    桃枝立马从荷包里摸出了四五个银锞子,悄悄塞到桂嬷嬷手里。

    桂嬷嬷推脱了几次,也就收下了。

    冉长乐又折到前院,从福伯那里得知父亲在姨娘房中,便又回到三秋院,

    立刻让桃枝落了锁,似乎真的开始闭门思过起来。

    今日府中似乎都对,似乎都不对,冉长乐想不明白,尤其是父亲今日在姨娘房中,奇怪奇怪!

    师傅曾说过,父亲十年从未在姨娘府中留宿过。

    她敲着桌子,问道“桃枝,冉德音是如何出来的?”

    桃枝道“具体的奴婢也不知。二小姐是十四天前被老爷放出来的。”

    “十四天前?”冉长乐低语,不就是她被医圣救走的第二天吗?

    冉德音被关进柴房,可是父亲亲自示下,怎么短短两三日就改变主意了,这期间有什么隐情吗?

    她又道,“可查出来原因?”

    桃枝回道“奴婢私下问了姨娘和老夫人院中的粗实丫头,没想到她们个个嘴严,奴婢最后使了银子,也没问出任何有用的消息。

    有一次奴婢从福伯身旁经过时,福伯小声说了句“姨太太喜欢吃松子百合酥。”

    奴婢不懂,追问福伯,福伯竟拿起扫帚,大喊‘有老鼠,’。

    奴婢最怕老鼠了,赶紧躲起来,回头再看福伯,人已经不见了。”

    “姨太太喜欢吃松子百合酥?”冉长乐重复道,“松子百合酥……我好像在哪里听说过。”

    她思索起来,在哪里听说过呢?对!冉德音在厨艺大赛时说过‘还是我的松子百合酥……’这和冉德音做的糕点有什么关系呢?

    莫非,冉德音被放出来,和姨娘有关系?

    姨娘不是对冉德音一向冰冷吗?记得幼时冉德音犯错,她不但不求情,还会请爹爹加重责罚。

    对她这个不是亲生的女儿,却照顾有加,亲自喂养。每每她哭泣,姨娘都她搂在怀里,也跟着哭泣。

    姨娘的贤良品德,就是那个时候名满上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