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就在襄亲王和王妃给瑾瑜皇太后敬酒交谈时,坐在一旁边的煜祺皇帝等不及了。他看到母后对两个年轻人叮嘱叙谈个没完,就端着酒杯插言道:“朕在此敬二位新人一杯,就算是补婚礼的祝福吧。”

    襄亲王看皇帝先端了酒杯,连忙从太后那边向皇帝这边靠了靠,说:“皇帝哥哥恕罪,应该是我们去敬皇帝哥哥的。”

    他和董娥急忙端杯与煜祺皇帝相庆,并又满上酒后,向皇帝哥哥祝贺新年。

    在这个过程中,煜祺皇帝一直紧盯着董娥看。利祺不胜酒力,有些晕眩。董娥看得清楚,她看到了皇帝看她时的异样,不知所措。可又心存好奇,也盯着煜祺皇帝看了看。于是,煜祺皇帝就这样一厢情愿地对董娥一见倾心了。

    宴会结束,大家散去时,煜祺皇帝竟然有了依依不舍的感觉,这种感觉对他来讲奇怪陌生,他从来没有感受过,他甚至觉得自己都要享受这种感觉了。

    依依不舍,对谁呢?当然是对董娥!这样依恋真的很美妙。突然,他又感觉到了无奈的凄凉,她是别人的王妃啊,怎么可能啊!就像孔真要嫁给别人,董娥也要跟着她的夫君回家。

    煜祺皇帝有皇后和妃子,可在情感上却依然是孤家寡人。他不是身边没有伴,而是心里太孤单!他想要的是心心相印,碰到的却总是疏离冷淡。

    宴会后,煜祺皇帝回到育阅殿,闭门独思。一会儿,他回味着董娥的眼神,心中充满幸福甜蜜。一会儿,他想到她在利祺的怀抱中,心中又生出无限地痛苦绝望。他在龙椅上起起坐坐,在大殿里走走停停,心神难安。

    吴良悄悄地端茶进来,放在桌上,也不敢打扰他。他知道,自己的主子心里有人了,但那个人又不属于他。他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只好默默地陪伴着痛苦的主人。

    突然,煜祺皇帝的问话打破了殿内的寂静:“吴良,你说,为什么朕有那么多女人,她们也算是漂亮贤淑,可朕却就是不喜欢呢?为什么别人的女人只与朕说过几句话就能让朕放不下她?”

    吴良脑筋转得还算快,他想了想说:“陛下,宫里的女人,特别是皇帝的皇后妃子们,她们太在乎您是否喜欢她们,所以就拘束不自然,也不能敞开心扉地与皇帝交谈。而外面的女子,没有这些约束,不用顾及皇帝喜不喜欢,高不高兴,所以,说话就自由自在,也就能畅所欲言。奴才觉得皇帝是喜欢那些以自己最真实的面目和您打交道的人吧。”

    煜祺皇帝听着这番话,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他才说:“是啊,皇后妃子都是母后的亲戚,朕做的任何事,她们都要去给母后汇报。朕觉得,她们说的每句话都是试探性的,都是想在朕这儿探得些什么情况,然后去母后那里邀功请赏。所以,对她们,我无论如何也喜欢不起来。看来,朕不是不喜欢女人,而是不喜欢母后给我挑得那些女人。”

    “那当然,陛下将来肯定会有自己钟情的女子的。”

    “不是将来,现在就有一位,朕喜欢董娥!”煜祺皇帝异常肯定地说道。

    吴良大吃一惊,他没想到皇帝竟然直接把心事说了出来,忙劝道:“陛下,不能这么说啊,她是襄亲王的王妃,我们再找您自己喜欢的女人吧。”

    煜祺皇帝气急败坏地说:“朕就是喜欢董娥!天下都是朕的,为何这个女人就不能是朕的呢?”

    当一个固执己见之人钻入牛角尖时,思愈深,痛愈多,难以解脱。煜祺皇帝陷入“天下是他的,这个女人必定是他的”的推理之中时,痛苦不堪。看着主子痛苦,吴良只好沉默不语,这个心结只能靠皇帝自己去打开了。

    沉默了一会儿后,煜祺皇帝又问道:“她是谁家的孩子?为什么给朕选皇后时没有选到她?”

    “启禀陛下,董娥乃大臣董硕之女,不知何故没有参加选秀。也许当时得病了?也许当时外出了?当然,肯定是有原因的,不然,她是一定要参加选秀的。”吴良看到皇帝发怒,心中紧张,不停地寻找着原因。

    吴良的这些话不但没能平息煜祺的恼怒,而是让他更加气愤:“一堆费话!反正她没有参加选秀,没有到朕身边来。你去查查,这是谁的疏漏,一定要严办。”

    “陛下,这是已经过去的事啦,查到了也弥补不了当年的错。以奴才之见,陛下还是想想现在该怎么办吧。”吴良胆颤心惊地建议道。

    吴良确实有些紧张,因为他不知道这个错误是怎么犯下的,如果皇帝需要严办,那罪责最终可能会落在他们这些太监身上。所以,他在努力转移皇帝的注意力。

    煜祺心中也是明白的,此事已是遗憾,应该想想以后的事了。于是,他问道:“现在该怎么办呢?”

    吴良绞尽脑汁地想着,沉默了一会儿后,说:“陛下,现在,可以问问董娥有没有妹妹,她的妹妹肯定与其长得相像,陛下如果看得顺眼,直接收入宫来就行啦。”

    这个主意不合皇帝的心意,煜祺恼怒地说:“朕喜欢的是董娥,她的妹妹怎么可能顶替她?”

    “陛下,她可是襄亲王王妃啊。”吴良无奈地提醒道。

    “朕知道,不用你提醒。可朕就是喜欢她!朕于冥冥中感觉到,朕是用前世的一万次回眸,才换来了今日的一见。”煜祺信誓旦旦地说。

    吴良愣愣地看着沉浸在自己情感中的皇帝,无言以对了。

    煜祺皇帝跌坐在椅子上,一脸颓丧。吴良小心翼翼地侍候在旁不敢出声。心中无爱时,皇帝孤独;心中有爱时,更加寂寞。一见倾心带来的是满腹相思,情归何处呢?煜祺皇帝不断地思量着。

    吴良看得出来皇帝又在和自己的情感较真了,她心中焦急,又爱莫能助。吴良不敢再多嘴多舌,为了转移煜祺皇帝的注意力,他拿过来几份刚刚送来的加急奏折递给皇帝说:“陛下,你看看,这是几个紧急奏件,晟智大人说明天就要做出安排,他请您务必今天能给个批复。”

    煜祺皇帝正心中焦躁,没好气地接过奏折摆在桌子上。作为一国之君,煜祺知道无论自己情绪如何,国家大事都不能耽误。他顺手翻看起奏折来。看着看着,他发现了一件非同一般的大事。

    在这大年下,北方竟有人没吃没穿。煜祺把这道折子看完后,大声对吴良说道:“北方有灾情,需要朝廷派人去赈灾,就让襄亲王去吧。”

    吴良听了一楞,提醒他道:“陛下,襄亲王身体一直有恙,北方是寒凉之地,眼下是大正月,北方最冷的时候,襄亲王的身体抗得住吗?陛下要不要考虑一下其他人?”

    煜祺皇帝面有不悦地说:“你觉得,在这个朝廷里,还有谁比襄亲王代表朕更合适?朕刚刚见到过襄亲王,他身体康健,快乐无忧。让襄亲王代表朕去赈灾最合适,他能言善道,安慰灾民是他的强项。你即刻去传旨,准备好救灾物资,让他马上启程。”

    吴良皇帝说得有道理,便不再相劝,答应道:“好,奴才这就去传旨。”

    襄亲王利祺接旨后,心里万般的不愿意,这大过年的谁愿意离开温暖的家呀。可是又不敢抗旨,只能忍气吞声地做着出发的准备。各方面准备完毕后,他又去宫中向母亲和太后辞行。

    淑太妃得知儿子要远行,那真是千叮咛万嘱咐,事无臣细都考虑到了。让儿子一定要保重身体,确保安全。襄亲王一一记下,拜别母亲。离开母亲后,他又来到宁安宫,向太后告别。

    瑾瑜皇太后看着即将远行的利祺,也有些担心,她叮嘱说:“孩子啊,路上一定小心!你是襄亲王,代表的是皇帝,到了灾区,不光要送去救灾物品,还要让灾民感受到朝廷送去的温暖。”

    襄亲王爽快地说:“太后放心,儿臣一定把皇帝的问候带到灾区,让灾民安心,重建家园,好好生活。”

    离开皇帝,利祺回到府中,他最不想离开的就是自己的王妃了。这个温柔的女子让他享受着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他不忍离别,可又必须上路。襄亲王情意浓浓地与自己心爱的王妃道别,正式踏上了去北方的路。

    走在路上,越往北去感觉越冷。襄亲王体质单薄,幼年时曾经的冻伤使他差点儿送命。而现今的严寒侵袭,又使他很快就病倒了。但使命在身,刻不容缓。他只能继续北行,把物质送到灾区去。那里有很多人都在等着用这些物品和食物,这些可是救命的东西啊。襄亲王咬牙坚持着,催促随从快马加鞭赶往灾区。

    走到那里时,襄亲王已是卧床不起,高烧持续不退,食物难以下咽。由于得不到好的治疗和及时的休息,病情越来越重。烧得厉害时,他满口呓语。襄亲王的手下看到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焦急万分。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当他们顺利地把物质交给灾区的地方官,又对百姓安慰一番后,马上往回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