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039、上一秒接取任务,下一秒提交..

    黄焱骤现【游戏论坛】,随意编辑的一篇【带躺贴】引来无数的吃瓜群众。可他作为事件的当事人,在发布完帖子后,便退出了【游戏论坛】,并不在意有多少人点击,亦不在意别人评论了些什么。反正要求和条件他在帖子里罗列得很清楚了,愿意接受这些条件的,他便带他们做第一队通关【封魔塔】副本的人。黄焱一点都不担心没人找上他,他相信会有聪明人被其中蕴含的潜在利益打动。

    此时此刻,处于云岭野图深处的黄焱,正以极慢的速度朝着云岭野图入口处走去。移速之所以变慢,是因为他的负重达到了最大值。若不是负重达到了最大值,他也不会离开云岭野图深处,而是会继续扫荡这片区域里的怪物族群。

    “初始背包的空间太小了,装这么点东西就满了”

    黄焱一边走着,一边颇为无奈的说道。

    其实《封神》赠与玩家的初始背包,蕴含的空间并没有黄焱说的那么小。正常情况下,初始背包完全可以满足玩家的需求。黄焱觉得不够用,皆因他刷怪的速度太快了,导致初始背包蕴含的空间,会很快被他获取到的材料及装备装满。这还是在黄焱没有一股脑儿拾取所有掉落物的情况下,要是他像其他玩家一样,凡是击杀怪物时掉落的物品全都拾取,那他估计得每隔一小时离开云岭野图一趟。

    “背包的问题不解决,会对我野外刷级造成很大的麻烦”

    和穿戴在身上的十件装备相比,击杀怪物或完成剧情任务得到背包的几率极小。在黄焱上一世的时候,好的背包都是有价无市。黄焱现在就希望在其他玩家没有意识到背包的稀有性之前,从摆摊系统中淘到一个好的背包。不然,他就得像眼下这样,被迫从野图回去安全区处理负重问题。

    在回到云岭野图入口的途中,黄焱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众多等级不一、种类不一的野怪。虽说黄焱的移速变慢了,但只要这些野怪近身了,无一例外的都成为死尸。

    近一个小时后,黄焱终于回到了云岭野图的入口。

    “勇敢的冒险者啊,您终于从危险的云岭中回来了!”

    看到从云岭野图蓝色光圈通道中走出的黄焱时,入口处的那位青衣npc眼睛一亮。

    “自您进入云岭后,我能感受到云岭入口的封印没有受到破坏了,一定是您将那些可恶的【苍狼】消灭掉了吧?”

    苍狼,自己的确消灭了不少。

    在青衣npc话落之际,黄焱已经从背包中拿出了200张【苍狼皮】,然后选择提交任务【云岭初探】。

    “叮,恭喜您超额完成任务【云岭初探】,获基本奖励:20万修行值,1600封神币。获额外奖励:100万修行值,8000封神币”

    任务【云岭初探】对需要击杀的苍狼数量没有具体要求,但黄焱知道击杀数一旦超过了100,则视为超额完成任务。

    “您真是一位神勇无双的冒险者,竟然击杀了这么多的【苍狼】!”

    从黄焱手中接过200张【苍狼皮】后,青衣npc万分震惊道。

    “勇敢而又强大的冒险者啊,据我所知在众多想要破坏云岭封印的怪物中,【苍狼】一族是最弱的。比【苍狼】一族更加强大的【飞天猪】一族,似乎也在蠢蠢欲动,您能去阻止这些【飞天猪】吗?”

    “叮,请问你是否接受任务【再探云岭】?”

    “任务详情:【飞天猪】一族正蠢蠢欲动,请务必阻止它们前来破坏云岭封印。击杀它们可获得【飞天猪翅膀】,每一对【飞天猪翅膀】可领取1200点修行值和10封神币”

    “接受!”

    黄焱选择接受任务【再探云岭】的瞬间,他立刻从背包里拿出了200对【飞天猪翅膀】,然后提交了任务。

    “叮,恭喜您超额完成任务【再探云岭】,获基本奖励:24万修行值,2000封神币。获额外奖励:120万修行值,10000封神币”

    原本青衣npc见黄焱又接受了自己的委托,他正准备开口感谢一番。哪料他话还未开口,黄焱就完成了委托。

    您来您之前不光铲除了破坏云岭封印的【苍狼】群,更是连同来支援【苍狼】一族的【飞天猪】们也一并解决了!您,太了不起了!”

    青衣npc激动得都哆嗦了起来。

    “勇士,在您身上我看到了解除云岭危机的希望!【飞天猪】一族乃恐怖的【嗜血蟒】族落的附庸族群,所以我料定不论是【苍狼】一族,还是【飞天猪】族群,它们应该都是受【嗜血蟒】族落的驱使。您,您能不能去【嗜血蟒】族落打探一下?”

    ......

    ————————————————————————————————————————————————————————————————————————————————————————————

    ps:求鲜花,求收藏,求十分评价!

    —————————————————————————————————————————————————————————————————————————————————————————————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