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四十二章 三爪拿法、一眼假

    还有叶底,叶底明亮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

    我听得连连点头。周老这一番话确实让我涨了不少知识,但我是来看货的,不是来学习茶艺的啊。我心里有个小人在无助地呐喊。

    周老先生是不是抓错重点了。

    看着周老在一边滔滔不绝,唾沫星子横飞,我面上点头微笑,心里有苦难言。

    我这不是参加茶叶鉴赏培训班吧。

    得了,别到最后货没看成,听了堂免费的茶艺课。回去考虑考虑考搁茶艺师资格证,开拓开拓业务,技多不压身嘛。

    心里自我嘲讽一番,我还是极有耐心地听着。老人家嘛,我能理解。

    终于,周老停下嘴舔了舔嘴唇,又倒了杯茶一口喝下。

    周老在这方面是真的有研究啊,我们比不得。我适时地夸赞一句,听您这一番话,涨了不少知识。

    周老似乎很吃这一套,紧闭地嘴一下子咧开,过奖了,我也就随口说说。

    等周老喝净盏里的茶,我开口问现在能去看那批货了么。

    噢。周老把头抬起,聊着聊着把这茬给忘了。

    本以为就要去看货,我脚都挪动了半步,谁知周老一抬胳膊一撸袖子,亮出一块百达翡丽。

    还早,咱们再聊会,和你聊天开心。

    那块百达翡丽银色的外壳十分晃眼,我这么大概一看,估计得几十上百万,而且刚买来不久。

    买得起这么名贵的表,想必是个不差钱的主。我忽然对即将要看到的那批货有了信心,应该差不到哪儿去。

    得,那就接着聊。

    周老又想给我倒茶,我忙伸手接过茶壶,说不麻烦您,我自己来。

    小宁,咱们这壶茶,泡的是功夫茶,我刚才讲的也是功夫红茶的品鉴法,你可知道另一种红茶,也就是红碎茶该如何品鉴?

    我摇头说不知道,周老微扬起嘴角,滔滔开讲。

    品鉴红碎茶的品质优劣,得特别注重内质的汤味和香气,外形是第二位的。

    外形上呢,红碎茶外形要求匀齐一致。碎茶颗粒卷紧,叶茶条索紧直,片茶皱褶而厚实,末茶成砂粒状,体质重实。

    碎、片、叶、末的规格要分清。碎茶中不含片末茶,片茶中不含末茶,末茶中不含灰末。色泽乌润或带褐红,忌灰枯或泛黄。

    品评红碎茶的滋味,则特别强调汤质。

    汤质是指浓、强、鲜。即,浓厚、强烈、鲜爽的程度。

    浓度是红碎茶的品质基础,鲜强是红碎茶的品质风格。

    红碎茶汤要求浓、强、鲜具备,如果汤质淡、钝、陈,则茶叶的品质次。

    周老把茶盏举至鼻尖,高档的红碎茶,香气特别高,具有果香、花香和类似茉莉花的甜香,要求尝味时,还能闻到茶香。你闻闻。

    嗯。我点点头,我国云南的红碎茶,就具有这样的香气。

    周老吐出一个对字,掷地有声。

    还有,这叶底的色泽啊,得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杂为下,叶底的嫩度,以柔软匀整为上,粗硬花杂为下。红碎茶的叶底着重红亮度,而嫩度相当即可。

    汤色呢,则以红艳明亮为上,暗浊为下。红碎茶汤色深浅和明亮度,是茶叶汤质的反映。决定汤色的主要成分,是茶黄索和茶红索。茶汤乳凝是汤质的优良表现。

    品茶可是一门大学问呐。周老极其享受地,如饮甘露一般地将一盏茶喝下。

    之后周老又查户口似地把我的情况都问了一遍,再去倒茶,茶壶已经空了。

    直到这时候,周老才抬眼望向门外。

    这么一聊,过了得有一个半小时,已经五点来钟。

    哎呀,时间确实不早了,走,我带你去看看那批货。

    正等着这句话呢,我赶紧起身,跟着周老往外走。

    周老领着我直奔主屋而去。待走到门口,周老朝里边喊了一声,来德,再沏壶好茶来。

    不了不了。我赶忙摆手,刚在西边那间屋子喝了两壶,再喝,我这膀胱可受不了,周老,咱们直接看货怎么样?

    周老偏头看了我一眼,小伙子挺心急啊,行,那咱们直接看货。

    嘿,这还真不是我心急。我本来就是来看货的,非得拉我在一边聊上一两个小时的天,没掀桌子直接走人已经是极有耐心。

    来德,把屋里头那些宝贝都请出来,人家急着看。周老领着我在长条红木桌边坐下。

    这红木桌真是长得离谱,得有我两个展臂长。

    等那个叫来德的打杂的,戴着手套把东西搬出来,我才明白为什么得置办这么大个桌子。

    一开始那就是一个直径足有半米的宽口大花瓶,往上头一搁占据了小半边桌子。

    把花瓶放下,打杂的转身往回走。毕竟是一批东西。

    我屁股稍离开凳子,探着脑袋凑上去看,被周老拦下,这你可别心急,后边还有呢,慢慢瞧。

    行吧,我又一屁股坐回去。

    后边请过来的东西就没这么大了,有玉蟾小坠子,清末牛角私章,青花雏鸡牡丹笔筒,博山炉

    很快桌面就被摆满,打杂的还在往外请。

    初来我只感叹周老的藏品真多,后边见打杂的搁下一瓷盘,我就留了个心眼。

    他这拿放瓷盘的手法,是个半吊子。

    什么是半吊子?就是经过一定培训,但手法不专业。

    怎么说呢。拿这瓷盘讲究个轻拿轻放。你得先用一只手把底拖住咯,另一只手扶着边沿慢慢往下放。

    这打杂的呢,则用个三爪手一抓,看似抓得牢,其实特别容易损坏瓷器。他这拿法放在过去,得挨掌柜的十几个耳刮子。

    之前我见着过一个乾隆官窑瓷盘,那可是真正的真品,但它是两半的,就是不是一个整盘,是两半烧制的。

    要是用他这么个拿法,指定得掰了。

    我看得是心里一紧,打杂的是浑然不知。再请过来的,还是个瓷盘,一样的三爪手拿法。

    看他还在不断往外请,我就直接开口问周老,说这桌上搁的古董也不少了,能不能让我现在就看看。

    行,你看。

    我这一眼放过去,先扫到一个瓷盘,上边画的是百子图。拿起来往底上一瞧。呵,胆子真大,直接些个康熙年制。

    为什么说胆子大,因为这东西是一眼假,行内人一看就知道,这东西是贴烧上去的。也就是纸片先贴上去,再拿去烧制。

    这东西不是仿,古时候没这玩意,他这属于创新型直接造假。

    行外人不知道这个,估计以为这是个什么新奇的宝贝,毕竟以前没见过。

    不过话说回来,这东西造得不错。规格材质上都挺完美,只是改变不了它是假货的事实。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