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北京代课(6)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疙瘩和大辉二人未能在老孟这里成为胜任的老师,情况大同小异。

    第一在于不喜欢再学习,都认为自己围棋水平已经很不错,教孩子完全没问题。

    因而,老孟好心好意地提前找老师帮他们培训了一周,却基本浪费了。

    第二就是,他们全然不懂怎么去管理、调动孩子们,几乎就是只凭想当然;最后自然一团糟。

    再加上第三,此处还有不少其他老师,暗中互相竞争是必然存在的。

    而李铁如与他们俩有不少不一样。

    首先自以为是的程度不那么厉害。

    老孟叮嘱他的那些,他都认认真真地倾听并牢记。

    其次,他本职工作就是老师,至今已有二十多年教龄,一线教学经验很丰富。

    后面这一点,是那二人无论如何都无法相比的。

    这也是为什么老孟并未给他进行提前培训,然后再让他上岗试讲。

    昨天下午第一次试课,老孟和杨老师都觉得效果还不错。

    毕竟是老师出身,再上这个讲台没什么特别明显不足。

    其实还有第三呢,前些年,李铁如在蛤蟆石小学就曾有过经验。

    代学校围棋课好几年,学生们参加双桥区中小学围棋比赛成绩挺不错的呢。

    只不过,那些经验作用可大可小。

    可大,就是对现在有些益处;可小,是因为那些经验还是不正规。

    李铁如不好意思直接问老孟自己表现如何,他自己觉得已经很尽力。

    实际上他的教学水平一直就是中等,也许偏上一点。

    在学校那么多年始终如此,业务能力方面中上,组织管理能力欠佳,态度良好。

    若说老孟不满意倒不至于,但他总觉得对方应该可以做得更好。

    李铁如自认为很尽力了,而老孟却觉得差得多。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分歧,也是一个特别可笑的误会。

    为什么会这样?

    皆因李铁如完全没做好思想准备。

    换句话说,他根本没有这几位在北京漂泊拼命努力挣钱的老师们那种心态。

    再说难听点,在这里,他完全没有“钱难挣屎难吃”那么痛的领悟。

    偏偏老孟还真的很善良,对他就没办法拉下脸,直截了当地批评。

    不好意思明说,只能一个劲地暗示。

    每天点那么两句,其实比明说差不了很多。

    可李铁如怎么都领会不了,一门心思还在琢磨下围棋、打桥牌呢。

    他每天上课,不能说不勤力,也更不能说不负责。

    只有一点,让老孟哭笑不得。

    很明显,他并没有上进心!

    最直接的,学生来得多还是来得少他都一个样,甚至是学生少还更乐意点似的!

    其实李铁如真是这样想的,来少两个学生,自己管他们不就更省心些吗?

    再者一说,学生来还是不来,自己也管不到啊?

    对这么不上心的李铁如,老孟简直是无语了。

    相比之下,在北京那么多培训机构老板之中,老孟绝对是一个少有宽宏的。

    因此老师们相处都很不错,每周大家都至少一起聚一次。

    而且总是前街那处烧烤摊,距离几百米,不算远。

    每逢周六晚上大家一起吃喝,李铁如都会接到媳妇来信息或来电。

    其实他是每天都被“点卯”,而且是每天至少两三次。

    李铁如耐着性子接电话,好言解释。

    强化班是四周时间,周一到周六都全天,只有周日休息。

    他媳妇听明白后,就不再坚持让他回去;不然只一天时间往返,应该肯定是来不及。

    几个老师都感到很好笑。

    杨老师惊奇地笑问:“李老师结婚时间不久吗?”

    李铁如回答:“也有二十来年了。”

    杨老师感叹道:“那么长时间啊。别说,你们这感情真不赖啊。”

    李铁如嫌弃地说:”天天打电话,都是这几句话,真麻烦。“

    小蔡开玩笑说:”是不是不放心啊,那两年我刚来这里时,媳妇也打电话查岗,不过一共只有几次,以后习惯了就再也不搭理我了。“

    杨老师反对说:”人家那是关心你们。不理你难道好吗?“

    小蔡还是不以为然,满不在乎,”都老夫老妻的,哪来那么多事?可说铁如你这电话时间真不短啊?“

    李铁如无奈地解释,”老是那一套。她晚上睡不好,半夜总是醒,害怕;嗔着我总不理她......“

    老师们笑嘻嘻的看热闹。

    老孟说:“铁如脾气太好,对媳妇也娇惯。”

    小蔡赞同:“对,我觉得也是。”

    杨老师不高兴地反驳:“人家这样才对呢,凭什么不对自家媳妇好一些?”

    可惜人单势孤,在座都是男老师,没有人赞同她的想法。

    第一次聚会,算是欢迎李铁如;到第二次,大家迅速就混熟了。

    第一周这几天,小蔡最积极,晚上下班连着找了李铁如两三次,单请他出去喝酒。

    李铁如来北京是半不知情的,一共只带了二三百元钱。

    虽说小蔡请酒,或许没花多少钱,但也不能总这样啊。

    想到还有接近一个月时间,午饭是在强化班解决,而早晚肯定只能自己花钱。

    他很担心那点钱不够用。

    这也就是他,小蔡一个月一二千都肯定不够,弄不好就会花三四千呢。

    烟钱是一项小头,大致上三五条烟数百元;住宿一项一千;最大开销是喝酒。

    本来老师们轮流请客,每人一二个月才应该轮到一次。

    但小蔡太不甘寂寞,经常就会主动张罗别人。

    他每月大约挣六七千、七八千,寄回家三四千,然后剩下的就不够用了。

    不够用,却并不会节约开支,他总是提前预支。

    按说,这种情况大部分老板都不会允许的。

    不过,老孟与小蔡关系比较好,也就同意了他这种略微过分的行为。

    要不然,李铁如刚到那天晚上,老孟为什么会规劝小蔡早回家休息呢?

    朝夕相处好几年,小蔡喝起酒来没完没了,这习惯大家都早已熟知。

    于公于私这样的话都只能是老孟来说。

    这几天李铁如无意间了解了小蔡经常借支这事,就心里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