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0章 第六十章

    小混混们纷纷跪地求饶, 脸上鼻青脸肿,涕泪横流。

    “大侠饶命,小人再也不敢了。”

    见众人投降, 白令望这才扔掉了手中的木棍, 神情漠然地看向他们。

    “滚吧, 不要让我再看到你们。”

    “谢谢大侠!”

    小混混们得到首肯之后, 连滚带爬,落荒而逃, 消失在人群中。

    白令望将那个小贩扶了起来:“你没事吧?”

    小贩眼眶泛红,拼命向白令望道谢:“谢谢少侠救命之恩!谢谢少侠救命之恩!”

    白令望摸了摸鼻子,谦虚道:“救你的不是我, 而是我的朋友们, 论打架,他们都比我厉害。”

    那小贩立刻去谢折梅和曲游弦他们, 这七位公子里, 就数眼前这两位公子武功最为高强,小贩连忙道:“谢谢少侠救命之恩!小人无以为报, 请受小人一拜!”

    曲游弦见小贩要向他跪下, 连忙伸手扶起了那名小贩, 清风朗月的俊脸上,唇角轻扬。

    “这是我们应当做的,兄台不必放在心上。”

    折梅听到小贩的话, 立刻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这还是第一个有人喊她少侠呢。

    折梅突然觉得, 与人为善, 行善积德,好像也不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被别人当做救命恩人来感激。

    这感觉还挺不错。

    折梅决定以后她要多做点好事,多积点功德。

    让所有人都来感谢她。

    陈喻琛从前在街市上见到不平之事时,几句话就被人立即轰走,他从未像今日这般,连道理都没讲就直接和歹徒动起了手。

    动完手之后。

    陈喻琛突然觉得,拳头似乎比那些大道理更加的有效。

    他在崔思止的眼中看到了相同的想法。

    陈喻琛和崔思止相视一笑。

    崔思止对陈喻琛笑了笑。

    虽然他和陈喻琛同为手无缚鸡之力的书呆子。

    但崔思止却远没有陈喻琛迂腐善良。

    崔思止生性凉薄,外热内冷。

    路见不平,崔思止素来都是见死不救视若无睹的。

    而今日崔思止之所以会站到白令望的身后,帮着他一起打架,也只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众人都在帮白令望。

    崔思止八面玲珑长袖善舞,自然不能特立独行,跟众人唱反调。

    所以他不要命似地撞向那些歹徒。

    本来只是顺势而为的迎击,却没有想到,崔思止浑身是伤打到了最后,胸膛里竟然生了一丝快意,仿佛他从小到大都在等待着这样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

    他想,他心中还是有恨的。

    那是对崔家人的恨。

    这么多年来,这恨意就如若积水一般积压在他的胸口,幽怨而缠绵。

    让人无从察觉。

    永无止息。

    崔思止无法向崔家人挥拳,但却可以拿这些欺凌霸世的歹徒泄恨。

    他使尽浑身的气力,打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不仅没有觉得累,反而觉得心中有一丝直抒胸臆的痛快。

    惩奸除恶。

    他早就该这么打了。

    崔思止心想。

    尽管这七位少年今日并没有找到偷走莲花金台的贼人,但今日一行,却让这七位意气风发的少年,找到了前行的方向,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共同的志向,将他们的心,紧紧联系到了一起。

    白裳裳看向地上这些散落的棉花,凝眸道:“这是……”

    小贩道:“这是小人种的棉花,是外藩传到我们这儿的东西,棉花可以用来填充被褥,小人本来想拿到铺子里去卖,但是掌柜们说从未见过这种东西所以不收它们,小人别无他法,只好自己摆摊子来卖,可是这临安城的百姓全都不识货,钱没卖到,还被人砸了摊子……”

    白裳裳暗道,果然是棉花。

    棉花是从其他国家传到齐国的,属于外藩商品。

    在没有棉花的岁月里,有钱人都是在被褥里填充家禽绒毛御寒。

    而穷人则是在被褥里填充芦苇柳絮御寒。

    有钱人用来御寒的家禽绒毛需要拿香薰去味,程序复杂,故而羽绒被价格高昂。而芦苇和柳絮不值钱,程序也很简单,故而芦苇被价格低廉。棉花的价位正巧位于二者中间,处于不上不下的位置,有钱人和穷人都看不上它,所以这小贩的棉花才会一直卖不出去。

    但白裳裳却知道,棉花还有它的大用处:

    ——用来制作纯棉布衣。

    白裳裳慧眼识珠,当即买下了这个小贩摊位上所有的棉花。

    小贩大喜,连连道谢,和妻女二人捡起了满地的棉花,装在扁担上。

    白裳裳转过头去向其他公子们告辞,澄若秋水的眼眸里,眸光清丽而明亮。

    “我要带这位兄台去铺子里,就先行告退了,大家后会有期。”

    众公子拱手道:“后会有期。”

    白令望和曲游弦他们告别,和白裳裳一道离开。

    云华观金台案告一段落。

    但这七位意气相投的少年却因此走到了一起。

    白裳裳将小贩带到王氏的成衣铺里,并买下了小贩未来三年的棉花。

    小贩和白裳裳签订了专属合约,因为白裳裳的救命之恩,小贩还想让利,但白裳裳却拒绝了他,她家大业大,小贩却靠此营生,白裳裳自然不想占他的便宜。

    小贩因此感动不已。

    白裳裳和成衣铺掌柜商量改良棉纺车的事宜,虽然她自己对纺织这件事情也只是懂得一些皮毛,但用来提点身为个中高手的成衣铺掌柜,已经完全够用了。

    小贩不仅将他种的所有棉花都卖给了白裳裳,还给其他种植棉花的田农们提供了渠道,将他们介绍到成衣铺,其他农户们也纷纷将自己手中滞销的棉花卖给了王氏成衣铺。

    白裳裳成为了棉花大户。

    成衣铺掌柜用改良的棉纺车,成功做出了纯棉布衣。

    纯棉布衣问世之后,因为其柔软的触感,以及绵柔的弹性,很快风靡一时,百姓们争相购买,棉花彻底在临安乃至整个齐国打下了市场,成为了主流的商品。

    而棉被也开始慢慢被百姓们接受,曾经的劣势,慢慢变成了优势。

    有钱人和穷人们纷纷换上了价位适中的棉被。

    今年冬天,整个临安都会过得十分的温暖。

    王氏看到纯棉布衣和棉被卖得这么紧俏,也开始吩咐手底下的田庄分出部分的田地,种上了棉花,只等来年收成,她们就可以持续将这个棉布生意做下去了。

    陈慈遁入玄门出家当道士的消息传到了白裳裳的耳朵里。

    白裳裳特意去道观里看望陈慈。

    心中有些歉疚和不忍。

    “对不起,小慈姐姐,是我让你走上了这条路。”

    陈慈穿着广袖道袍,手执拂尘,清丽的脸庞上,再也不见从前的凄惶和憔悴。

    她的眸光,比任何人都要坚定。

    陈慈看向白裳裳,微微一笑:“应该是我向你道谢才对,是你让我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路。”

    据说,当时陈慈出家的时候,陈溥气得要和陈慈断绝父女关系,扬言让陈慈以后都不要再进陈家的大门,陈慈却只是轻轻一笑:“这个家,我不会再回来了。”

    从前的陈慈像是漂浮在湖面上的绿萍,循规蹈矩,身不由己,只能受父亲摆布。

    而现在的陈慈,浑身都绽放出一种温柔淡然的光芒。

    这种光芒叫做自由。

    陈慈终于主宰了自己的生命,不用再受制于父命,磋磨这一生了。

    白裳裳看向平静而坚定的陈慈,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小慈姐姐能够得到她的幸福。

    陈慈出家之后,白裳裳后来在长街上遇到过她的哥哥陈喻琛一次。

    当时陈喻琛正陪着严璇逛街。

    陈喻琛脸色温和,对严璇彬彬有礼,而严璇却是一脸的不耐烦,对陈喻琛颐指气使呼来喝去。

    白裳裳担心陈喻琛尴尬,所以特意躲到了角落里,没有上前和陈喻琛打招呼。

    但陈喻琛仍旧是看到了躲在角落里的白裳裳。

    他看向白裳裳的眸光里充满了挣扎、羞耻、难堪、痛苦。

    没等白裳裳逃走,陈喻琛便已经慌忙低下了脑袋,再也没有抬起过头。

    后来白裳裳才知道,原来陈慈出家之后,陈溥仍旧没有断掉与严佺联姻的想法,只不过这次联姻的对象,落到了他的儿子陈喻琛,以及严佺的女儿严璇身上。

    陈溥命令儿子陈喻琛去追求严璇。

    但这件事情,陈溥始终都没有如愿。

    因为严璇心有所属,循规守矩斯文儒雅的陈喻琛,无法打动严璇的心。

    联姻这件事情只好作罢。

    虽然亲家做不成,但陈溥想要攀附权贵的心,却意外打动了严佺。

    严佺和小说中的一样,破格提拔了陈溥为吏部尚书,让他接替了杨鼎臣曾经兼职过的职务。而吏部和礼部向来都是内阁的敲门砖,只要成为吏部尚书,陈溥踏入内阁,指日可待。

    白裳裳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中有些感慨。

    也就是说,就算陈慈不嫁给严贤,陈溥依旧可以进入内阁。

    那么小说中的陈慈,无疑是枉死了。

    白裳裳心中立刻替枉死的陈慈难过起来。

    几天后,云华观里的莲花金台再次不翼而飞,被贼人盗走。而临安城里,有一家专门做“玉屑饭”的酒楼,也突然不做“玉屑饭”了,改卖起了普通的饭菜。

    这家玉屑楼,在临安已经有近百年历史,许多道士都会去这里吃“玉屑饭”。

    传说中的玉屑饭,食之可一生无疾。

    白裳裳曾经在《酉阳杂俎》见过“玉屑饭”这个名字,《酉阳杂俎》这本书颇有意思,尤其里面关于月亮的描述,让白裳裳记忆深刻。这本书里说,月亮是球形,本身不发光,是太阳的光芒照到月球起伏不平的表面上,所以我们才会觉得月亮在发光。

    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酉阳杂俎》这本书是一本唐代的书。

    一本唐朝的书,却直接道破了八百年后,才被伽利略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月球表面结构……

    这实在是太让人吃惊了。

    正是因为这本书,所以白裳裳才会一直觉得“玉屑饭”这三个字上缭绕着仙气。

    她对玉屑饭感到莫大的好奇。

    白裳裳当时陪景砚吃遍临安大大小小的酒楼时,曾经带着景砚兄妹光顾过这家酒楼一回。

    玉屑饭的味道和普通米饭的味道差不多,只比普通米饭要更咸一些。

    白裳裳当时只吃了一口,就没有继续吃了。

    尝个味道就好,白裳裳并没有指望这个玉屑饭能够食之无疾。

    而此时,白裳裳听到金台和玉屑这两件事情之后,立刻便想到了《皓雪满庭纷》里的那句仙诗。

    “何以永寿,金台玉屑美人泪……”

    白裳裳知道,昭远帝开始行动了,如同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

    昭远帝认为这句仙诗里,“金台”二字,对应云华观里的莲花金台,而“玉屑”二字,则对应的是玉屑楼里的玉屑饭,据说,玉屑饭的原料是一块会不停生长的玉石。

    昭远帝派锦衣卫偷走了这块玉石。

    白裳裳想起小说里,那只被昭远帝派锦衣卫偷走的莲花金台。

    脑海中突然浮起问天语那张平平无奇的脸庞。

    白裳裳忍不住沉思起来。

    如果问天语是在八月十三日去云华观偷走了莲花金台,而昭远帝在《皓雪满庭纷》里却是在中秋节之后,才派锦衣卫去云华观里偷走了这只莲花金台,那么……

    脑海中灵光一闪。

    白裳裳在心中默声道:

    ——系统,昭远帝在《皓雪满庭纷》里偷走的莲花金台,是不是也是一只假的?

    ——是问天语偷走了真的莲花金台。

    白裳裳的耳畔突然传来熟悉的电子提示音。

    【叮!恭喜宿主发现隐藏剧情,奖励2000金币!】

    白裳裳一愣,她没有想到,这些胡思乱想的猜测,竟然是这件事情的真相。

    原著小说里昭远帝偷走的莲花金台竟然也是一个假货……

    白裳裳在心中,忍不住思维发散起来。

    ……该不会昭远帝找到的这几个仙诗炼丹原料,全都是假的吧?

    《皓雪满庭纷》里,昭远帝为了修仙炼丹,将方士翁润这句从蓬莱仙岛带回来的仙诗奉为真言,所有的原料都是按照这句仙诗来搜集的。昭远帝派锦衣卫去云华观偷莲花金台,去玉屑楼偷玉屑,甚至还让宫中美丽的妃子将眼泪哭到小碗里,收集她们的眼泪,对应诗句里的“美人泪”。

    已知《皓雪满庭纷》这本书在古言频道,所以这首仙诗应该是假的。

    已知云华观的莲花金台被问天语偷换过,所以昭远帝得到的金台也是假的。

    一句从头假到尾的仙诗,连偷来的材料都是假的……

    昭远帝这丹炼得未免太水了些。

    白裳裳忍不住对沉迷炼丹的昭远帝唏嘘起来。

    “何以永寿,金台玉屑美人泪……”

    白裳裳仔细揣摩着这句诗,心中忍不住想,问天语究竟为什么要偷云华观里的金台呢?

    莫非问天语也要炼丹?

    又或者……

    白裳裳眸光一凝。

    难道问天语想在假金台里面下毒,意图谋害昭远帝?

    白裳裳不得而知。

    白裳裳抛却这些思绪,盘腿坐在琉璃帐里,凝神进入到系统商城,她花了12000个金币兑换了《青囊书》,琉璃帐的虚空中突然掉落下来了一本古书,正是这《青囊书》。

    白裳裳翻开这本《青囊书》看了看,里面的文字古香古色的,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破绽。

    系统里还剩下一千个金币。

    白裳裳目前没有什么需要买的东西,所以直接退出了面板。

    几天后,云华观第二次失窃的金台,在一个官员的府中被大理寺找到。

    和小说中的发展一样,昭远帝以行为不端为由,罢免了这个官员,将这个官员赶出了临安城。

    云华观找回了失窃的金台,从此安排了专人守夜,日夜看护这只命运多舛的金台。

    没有人知道,这个莲花金台,早就不是当初那个在云华观里供奉了五百年的莲花金台了。

    后来,皇宫里传出了消息,说是昭远帝夜夜噩梦,无法安睡。

    连御医都束手无策。

    没过多久,昭远帝在梦里,梦到了一只紫瞳麒麟。

    昭远帝很小的时候,曾经在梦里也见过这只紫瞳麒麟,当时的昭远帝刚刚被封为太子,群狼环伺,昭远帝的太子之位并不稳固,但是后来,他在梦里经常看到这只紫瞳麒麟,昭远帝的太子之位也渐渐稳固下来,等他登上了帝座,这只紫瞳麒麟也就消失了。

    没想到,昭远帝现在又梦到了它。

    昭远帝的梦里有了这只紫瞳麒麟坐镇龙渊,昭远帝从此安睡至天明,再也没有做过噩梦。

    从此,昭远帝便将这只紫瞳麒麟当做护国神兽。

    秋高气爽的时节,白裳裳带着梅兰竹菊桂去京郊游湖。

    碧波荡漾,沿岸红枫绿松,金桂飘香。

    白裳裳亭亭玉立站在画舫上,湖面上掠过一阵清风,扬起了白裳裳耳畔的青丝。

    折梅突然指着远处道:“小姐,那是三小姐吗?”

    白裳裳看向折梅指向的地方,道:“好像是白皓雪。”

    却见远处,白皓雪一身素衣簪花,正纤弱单薄地站在一个竹筏上。

    竹筏在湖心中央随波逐流,颇具诗意。

    不多时,白皓雪简朴的竹筏便撞上了一座美轮美奂的画舫。

    折梅讶然道:“小姐,三小姐好像撞了。”

    白裳裳看了过去,假模假样地说道:“怎么撞了呢?”

    这也是《皓雪满庭纷》里的剧情,女主角白皓雪在湖心游筏,结果意外撞上了男二号睿王精美的画舫,如果是其他人撞上了王爷的画舫惊扰了王爷,可能要被狠狠地惩罚,但因为白皓雪是女主角,而睿王是男二号,所以女主角撞上了男二号的画舫,那便会是一段求而不得的孽缘。

    白裳裳望向远处的那只竹筏,突然蹙起了好看的秀眉。

    她怎么觉得得白皓雪像是故意撞上那只画舫的?

    白裳裳的脑海中飞快地闪过了一丝什么,快到让她没有抓住。

    她很快就将这个念头抛到了脑后。

    再也想不起来了。

    白裳裳一行人在画舫上吹了许久的风,下船之时却正巧碰上了迎面走来的睿王和白皓雪。

    白皓雪见到白裳裳,下意识捏紧了手中的帕子。

    虽然她和白裳裳不对付,但却不能在睿王面前失去仪态。

    白皓雪脸上盈着素雅的笑容,和白裳裳打招呼:“怎么姐姐今日也来这湖面泛舟吗?”

    白裳裳道:“今天天气好,所以过来逛逛。”

    睿王的视线落到白裳裳妩媚动人的脸上,眸中闪过一丝惊艳:“这位是……”

    白皓雪侧过脸,正好看到了睿王眼中一闪而逝的那丝惊艳。

    这令白皓雪感到窒息的绝望。

    白裳裳已经抢走了靖王的关心,现在连她刚结识的睿王也要去抢走吗?

    白裳裳她究竟是凭什么?

    就凭她的美貌吗?

    所以她便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到所有人的心?

    白皓雪心中嫉恨极了,但面上却还是一副端庄秀雅大家闺秀的姿态。

    “这是我的姐姐,宣德侯府二小姐,白若裳。”

    白皓雪纤细柔弱的脸上,带着无懈可击的微笑,她侧过脸,柔声对白裳裳介绍道:“这位是睿王,今日妹妹的竹筏不巧撞上了王爷的画舫,这才与王爷结识。”

    睿王的面子自然要给。

    白裳裳神色自然地对睿王行了一礼,落落大方道:“臣女见过睿王。”

    睿王面容俊美,金冠锦袍,但却脸色苍白,身材单薄纤瘦,看起来有些病弱。

    白裳裳记得在小说里,这位病王爷身体一直都不太好,喜欢吟诗作对,游山玩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闲散王爷。睿王本来无心皇位,可偏偏昭远帝这个昏君想要赶尽杀绝,硬生生将这位无心皇位的病弱王爷拖入了四王一帝的夺位战局里,最后逼得睿王黑化谋反,落得个自杀身亡的凄惨下场。

    小说里女主角白皓雪的感情线主要就是围绕她和靖王睿王之间展开的。

    白裳裳对这些王爷都不太感兴趣,因为他们并不是她的攻略目标。

    但睿王明显不这么想。

    睿王听到白皓雪的介绍之后,像是想起了什么,眼睛微微一亮,看向白裳裳。

    “蜻蜓点水过,说与东君听,这首芙蓉曲的确是清新别致,意境非凡。”

    白裳裳听到睿王的夸赞,下意识看了白皓雪一眼。

    白皓雪的脸上依旧带着娇柔的微笑。

    白裳裳觉得白皓雪快把手里的帕子给绞断了。

    是个不太好的兆头。

    白裳裳恭敬道:“王爷谬赞了。”

    两拨人又在岸边寒暄了一阵,这才风流云散,各自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