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2章 第 112 章

    临近内城的住宅区,几十栋楼房拔地而起。宽敞的街道上, 到处是趁着放晴出来透气的百姓。

    他们见到曹觅一行, 。”

    “梨州?”戚游回忆了一下:“我看过长孙凌寄回来的信件,梨州一切还算安好。”

    “嗯。”曹觅愣愣地点点头。

    “怎么?”戚游勾了勾嘴角:“刘格那边,研制的‘火-药’可有什么进展?”

    关于火-药,曹觅曾在书中翻到过最简易的配方——一硫二硝三木炭。

    硫磺、硝石与炭这些东西都不难找,但是粗制的火-药效果并不大。

    她将配方写了出来,分别给了戚游和刘格一份。

    据曹觅所知,戚游应该是将东西送到了怀通那边研究。之前戚游的冶铁坊也开在怀通,曹觅怀疑怀通可能暗藏着戚游麾下的技术力量。

    但是可能因为没有亲眼见识过火-药的威力,戚游对这种东西一直都不怎么重视。曹觅很少听他主动提起这些事。

    “没有,他如今刚接触造船,光是风帆那些就足够令他头疼的了。”曹觅勾了勾嘴角。

    “你那边呢?”她又问。

    戚游看了她一眼:“怀通来信说,已经有了一些进展,约莫来年可以造出你说的那种……炸弹。”

    曹觅便点了点头。

    戚游思索了一阵,问道:“这些东西,你都是从哪知道的?”

    “啊?”曹觅眨着大眼睛,无辜地回应道:“不是与王爷说过了吗?就在道家那本《炼丹术》中啊。

    “我也是看着新奇,才突发奇想让人试一下的啊。”

    两人关系亲密了许多,曹觅说起瞎话来也越来越熟练。

    戚游不置可否“嗯”了一声。

    “王爷怀疑我吗?”曹觅突然朝着他蹭过去。

    戚游原本躺在一边闭目养神,察觉她靠近,便睁开眼睛与她对视。

    他道:“这还需要怀疑么?”

    曹觅一愣。

    戚游这句话中的意思其实信息量非常大。

    “不需要怀疑”,意味着他已经确认了自己的枕边人换了个芯子。

    曹觅早有隐隐有过这种猜测,毕竟戚游对自己的态度,与之前原身记忆中,他对原身的姿态并无任何相似之处。

    但是第一次听他“亲口承认”,曹觅还是有些反应不过来。

    她慢慢在戚游身边躺下,缩成一团询问道:“那王爷怎么不把我抓起来?”

    戚游扭头看她:“这不已经抓着了吗?”

    曹觅微微红了脸,把自己的头整个埋进被褥中去。

    ——

    相比于辽州冬日的沉寂,梨州的生产工作,却丝毫没有因为入冬延缓些许。

    日短夜长,能晒盐的时间被迫减少,盐厂的工作进入了滞缓期。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庄内的制糖工程,正轰轰烈烈迈开了第一步。

    在盛朝,最常见的糖一般是两种。

    一种是拥有悠久历史的麦芽糖,另一种就是从甘蔗中提取出来的蔗糖。

    但麦芽用粮食制成,普通人买不起,蔗糖的出糖率又不高,品质也参差不齐,导致如今市面上的糖类都十足昂贵。

    曹觅交给北寺的制糖方式是参考唐代之后的制糖之法,比起如今现有的方式,不仅大大提高了出糖率,蔗糖的品质也提高不少。

    而且,她还提出,如今被人当做药品的甜菜,也可以作为榨糖的原材料。

    北寺已经命人在庄子内种下了大批的甜菜,就等着明年收获了。

    又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庄内终于制作出莹白如雪的糖晶。

    但这种全靠人工的提取方式效率还是太慢了,北寺苦恼了一阵,求到了刘格那边去。

    “对于工具这些,我们实在没有头绪,麻烦刘匠两处跑了。”北寺看着正在调整机器的刘格,略带歉意地说道。

    他知道,当初容广山庄那边率先使用的耕犁、脱粒机等机器,都是由刘格发明的,所以对刘格的才能丝毫没有怀疑。

    刘格摆摆手:“哪里需要说这些。我们都是为王妃效命,这些是我应该做的。”

    北寺便又问道:“可会耽误您在船厂那边的事务?”

    “嗯……”刘格沉吟了一会:“我说不耽误是骗人的。但是如今那边进展并不顺利,我过来研制糖机,就算是放松一下吧。”

    制糖所需要的工具可比大船简单许多,刘格说自己是“放松”其实也十分恰当。

    北寺闻言便放下了心,道:“有劳您了。”

    刘格摇头道:“没事。”

    见没有其他事需要自己,北寺索性与刘格告了别,退出了工坊,不打扰他的工作。

    半个月之前,梨州这边也结束了丰收的工作。

    但是于辽州不同,将地里的庄稼收上来之后,北寺马上安排了冬耕的事宜,将原本的田地种上了耐寒的小麦等作物。

    如今,田地依旧是一片绿油油的模样。

    他往自己的院落走,遇上了正从海边回来,头发还湿着的长孙凌。

    北寺一愣:“长孙大人……您又去游泳了?”

    长孙凌点点头:“技艺这种东西,得多练才行。”

    北寺看了看天色,劝道:“虽说梨州与辽州不同,入冬了也不会下雪,但天气总归是冷下来了,您还是……多注意一下身体。”

    长孙凌点了点头。

    他走到北寺身边,突然想起什么,问道:“你把刘格接过来了?”

    北寺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如实道:“是。”

    他刚要解释将刘格接过来并不耽误船厂那边的工作,却见长孙凌点了点头,一副不甚在意的模样。

    北寺并不了解船厂那边的情况,见状想了想,小心问道:“船厂那边……进展如何?”

    “哪有什么进展。”长孙凌大喇喇回应道。

    北寺一愣,不敢再开口提起。

    长孙凌知晓他的意思,笑了笑道:“没事。

    “那么大的家伙,怎么可能说改进就改进?我心里有数,不至于为了这些苦恼。”

    “那就好。”北寺赞同地颔首。

    “也不算是全无成果吧。”长孙凌又道:“之前船厂中留有一艘未建成的大商船。

    “船厂的原主人就是被这个大家伙活生生拖垮的。

    “我把船厂盘下来之后,就令他们按照原来的计划,先将这船造好。

    “大概明年夏天,庄子里就可以拥有一艘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大商船。”

    北寺点了点头。

    他还没想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长孙凌又道:“到时候我会乘船,运一批物资北上回辽州。”

    北寺终于反应过来。

    他想了想:“是王爷的意思?”

    这件事,他并没有受到任何消息,所以他猜测可能王妃那边也不知情。

    长孙凌点了点头:“这几年辽州那边在打仗,什么都金贵。

    “送一船东西过去,能解王爷的燃眉之急。”

    “嗯。”北寺点了点头。

    长孙凌便看向他,说道:“到明年,庄子基本就能稳定下来,实现盈利了吧?”

    北寺从曹觅那边带过来的水泥坊等能生钱的工坊,在上个月结束自产自销的模式,已经尝试在梨州这边打开市场了。

    长孙凌将时间定在明年,其实还是留了许多余地。

    “是,已经开始盈利了。”北寺点头肯定道。

    “那……到时候需要你搭把手。”长孙凌勾了勾嘴角,不客气地要求道:“咱们弄一船紧要的东西送过去。”

    “应该的,长孙大人放心。”北寺温声应道。

    走了这一路,北寺的目的地已经到了。

    他与长孙凌相视一笑,随即拱手施礼,走近了左边的院子。

    长孙凌摆了摆手,迤迤然继续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