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山上。
嬴季昌喝着百花酿,望着奇花异草,享受着平常不能感受到了的平静。酒香四溢,夹杂着花香,让人的心情不由得变得美好。
望着太阳光洒在花草上,天地间一片暖洋洋的舒适感觉,这让嬴季昌心中不由得感慨,这样的生活才叫做生活。
只可惜,他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
这一条,注定了坎坷,也注定了难走。
但是这也是一条逆天之路,不成功则为灰灰,一旦成功,从此跳出寿命限制,向着寿比天齐进发。
“王上,你要清楚在各大的门派之中都有金丹强者作为底蕴,而你虽然是金丹强者,但是以一敌众,未必是一件事好事,你当真有把握挑战整个秦国江湖!”
这一刻,花满楼俏脸之上满是担忧,由于她已经归附北凉王府,这意味着百花楼与北凉王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一刻,花满楼是最不希望嬴季昌出事的!
“哈哈哈.......”
一口将酒盅的百花酿喝下,嬴季昌轻笑一声,道:“若是本王没有以一己之力压制整个秦国江湖的实力本王岂会亲自入秦国江湖,除非有一尊金丹后期的强者,否则在秦国江湖之中,光是凭借一群气血衰败的宗门,也想拦住本王。”
“更何况,若是有人敢阻拦,本王就敢灭宗门,虽然本王看中了秦国江湖这些力量,但是并非非要不可,只要本王愿意,完全可以培养出来。”
闻言,花满楼微微一愣,随及便明白了过来,他心里清楚,嬴季昌手握能够辅佐修炼的丹药,同样的更有破镜丹药,想要培养强者,并非难事。
此行入秦国江湖,只是为了为卫鞅变法扫清道路。
其实嬴季昌真心地看不上这些江湖势力,只不过系统要求而已,毕竟他心里清楚强行压制的宗门臣服,在短时间之内根本做不到归心,这需要一个漫长的岁月来消化。
还不如自己在北凉亲自培养出来的强者来的靠谱,至少在忠诚方面,没有丝毫的怀疑,在关键时刻可以放心将自己的后背交出去。
........
这一刻的嬴季昌与花满楼在闲谈,但是秦国江湖却因为嬴季昌的一纸王令,爆发出了惊天动荡,无数封山的宗门为之暴怒。
他们觉得嬴季昌欺人太甚。
风雷宗。
议事大厅之中,各大长老纷纷聚集,只是曾经张狂,不可一世的长老们脸上满是凝重与忧愁。
“宗主,现在北凉王如此肆无忌惮,强行让秦国江湖搬迁至北凉,现如今王令下达,我们风雷宗何去何从?”
大长老目光闪烁了一下,朝着宁青苍,道:“而且宗主,我们的人得到消息,北凉王亲自登上百花山,一招差一点杀了百花楼的金丹。”
“在关键时刻,百花楼主开口救下了百花楼的金丹强者,,然后嬴季昌登上百花秘境,修为再一次突破金丹,气势如虹。”
闻言,宁青苍脸色为之一变,他们之所以负隅顽抗,是因为他们都清楚,嬴季昌在燕都斩王必然遭受气运反噬,因果加身,然后爆发不详,修为暴跌。
但是,出乎意料,三年不见,如今的嬴季昌修为再入金丹。
宁青苍心里清楚,现在的嬴季昌必然是比之前更强大,从得到了种种消息来看,当初的嬴季昌之所以突破金丹,只不过是强行突破,而这一次,嬴季昌却是正常突破,战力自然是强大无比。
而且,据他所知,嬴季昌修为暴增,更是精通诸子百家之法,而且皆强大无双。
曾经在安邑之中,以儒家的神通,牵引浩然正气杀穿了一条街,他心里清楚,嬴季昌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金丹强者。
这是一位,轻易可以屠杀金丹的金丹强者。
同阶无敌!
大家都是修行之人,自然是清楚想要做到同阶无敌到底有多么的艰难,但是嬴季昌却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到。
“大长老,按照北凉王的要求做,我风雷宗可以搬迁,但是至少还有一线生机,一宗能够斩杀同阶强者的金丹,我们得罪不起。”
沉吟了许久,宁青苍做出了选择,他心里清楚,一尊金丹到底有多么强大,而嬴季昌远比这更加的强大。
“宗门我们真当要听从北凉王的王令?”
大长老心有不甘,在他看来,若是整个秦国江湖反对,这件事必然会不了了之。
宁青苍目光幽深,深深地看了一眼大长老,语重心长,道:“大长老,你的意思是本座明白,之前本座也是这样想的。”
“以为只要是江湖之中反对,秦国的变法必然会改变,但是秦国朝廷宁愿让秦国从此之后没有江湖也不愿意改变变法。”
“之前本座也想不清楚,但是后来,本座想清楚了,一尊金丹的威慑力远远超过了秦国江湖,而且还是嬴季昌这样的敢杀敢打,甚至于敢屠王,在屠王之后没有丝毫的影响的金丹强者。”
“当初卫鞅变法,在咸阳城中颁布法令的时候,本座也曾亲眼所见,秦国这一次进行的是一次彻底的变法,这将会在秦国之中构建秦法秩序。”
“一旦秦法秩序之链形成,不管是嬴渠梁还是卫鞅的战力都将会无限加强,而我江湖之中人在秦国之中,实力将会被压制。”
“更何况,以卫鞅变法之功,足以让其立地封圣,到时候借助秦法之链,踏平江湖轻而易举,就算是金丹都挡不住卫鞅。”
宁青苍不是傻子,他对于诸子百家的法门也曾了解过,他自然是清楚,秦国朝廷的那句,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并非是空穴来风。
既然是喊出了这几句话,秦国朝廷必然会有动作。
不管是未来的卫鞅,还是现在的嬴季昌他们都不是对手,在这个时候,秦国江湖最好的出路便是前往北凉。
否则在秦国变法有成之后,秦国江湖将会被卫鞅祭秦法,从而奠定秦法昭昭,高悬于国门之上,铭刻在太庙之中的堂皇大势。